APP下载

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思考

2018-02-14叶汉鹏

建材与装饰 2018年42期
关键词:排查隐患分级

叶汉鹏

(东莞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

引言

为落实国家相关部门对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理控制与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的一些指示,需要实现风险预控、事故前关口前移、事故发生前隐患控制或是事故发生前消除隐患,各地区、各行业都需要以此开展工作,积极探索、深入研究,努力把这一重大决策尽快落实,发挥双重预防机制在事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然而目前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较高,严重和重大事故仍然会发生,安全防范形势不容乐观,有许多问题急需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规范高效的安全风险分类管理与控制隐患排查的双重防范机制。本文将围绕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在施工项目推进中的构建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1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概述

风险是指的是损失的不确定性,对于建设工程来说,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的可能性。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相关规章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和具体要求,造成工作场所设备设施处于不安全状态、人员行为具有危险性和管理存在不足,以上是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要素。风险与隐患既相互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风险管控失效容易形成隐患,隐患如果得不到有效及时的治理,容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从事故链条来看,风险管控失效容易导致隐患,而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又容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隐患排查治理的前提,隐患排查治理是对超出可控制水平风险的管控,风险分级管控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核心,而安全生产标准化是风险分级管控的载体和具体表现形式,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基础,贯穿于安全生产标准建设的全过程。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隐患排查治理的前提和基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通过对风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分级、风险响应和风险控制,便于进一步排查重特大事故隐患。通过加强对重特大事故隐患的治理和整改,不断提升改善建设施工现场作业环境,进一步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从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风险。

隐患排査治理体系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安全生产标准化主要对事故隐患排查、排査范围与方法、隐患治理与整改和预测预警四个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原则性规定。隐患排査治理体系作为一个依据明确、结构完整、内容充实和可操作性强的独立运行的系统,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了隐患排查治理的具体标准,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进一步细化和深化。

风险分级管控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核心,都强调动态管理及持续改进。安全生产标准化通过开展风险源辨识、评估与管理以及对重大危险源制订相应的综合应急预案,从源头上加强了对风险的动态管理,降低了事故的发生概率。

2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2.1 风险源辨识

2.1.1 辨识流程流程

风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管控→风险源更新。

2.1.2 风险源

风险源主要有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安全管理的缺陷。

2.1.3 辨识范围

①所有人员:包括内部人员、施工人员和访问者;②所有活动:包括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③所有设施:包括建筑物(自有的和租用的)、生产用的机械设备、物资材料等;④施工范围内的作业场所:包括从事生产施工场所及影响从事生产活动的周边环境;⑤辨识时应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2.1.4 风险源辨识方法

在实际风险源的调查、分析、辨识、梳理的过程中采用询问交谈、检查现场、查阅记录、安全检查表等方法。

2.1.5 风险源管理对象

在进行辨识、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相应的管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要求:

①管理对象的确定要明确具体,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②针对管理对象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成程序;③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全过程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④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的要求;⑤组织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2.2 风险管控

严格遵循“分级、分类、分层、分专业”的方法,按照风险分级管控原则,结合风险评估与风险源辨识清单,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管理制度,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风险分级管控原则和责任主体。分别落实管理层、员工层、班组层的风险管控职责和风险管控责任清单,分专业、分类别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风险分级管控职责以及管控措施措施。梳理项目人员安全教育信息、持证上岗情况,排查大型机械设备的检测情况、使用状态等,调查周边环境、水文地质、气候等环境因素;加强分包、租赁设备的安全管理整理完善安全专项方案等。从人、机、环、管、法等方面进行安全风险的管控,为减少隐患的出现,杜绝事故的发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隐患排查治理原则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及项目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谁实施、谁负责”和“全方位覆盖、全过程闭环”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履行“一岗双责”,落实职责分工,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形成“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监管机制,实现全覆盖、无缝化和动态化管理。

2.3.1 隐患排查

安全隐患排查的形式可分为项目办级排查、项目级排查、作业队级排查、班组级排查、日常性排查、专业性排查、季节性排查、节假日前后的排查和不定期的特种安全隐患排查。同时结合隐患排查与治理管控系统,定人定岗定检查频次,开展了隐患自查自纠工作。

2.3.2 隐患治理与销号

①各参建单位项目部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登记制度,落实整改措施;②施工单位是隐患整改的主体,对于存在的隐患应逐项制定整改方案和要求,按项目部、作业队、班组三级管理逐项落实整改措施,监理单位监督落实,项目办定期进行检查;③对于排查出的重大隐患,制定专项治理方案,做到责任人、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④各类专业性排查、季节性排查和节假日排查,其排查结果和整改情况项目都进行保存备案,做到有据可查、尽职免责。

2.3.3 隐患统计与分析

通过对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为项目下一阶段进行重点管控提供数据支撑。①通过对排查频次、治理状态的统计,对履职不到位、处置不积极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②通过对隐患等级的统计,动态评估目前工程的安全状态;③通过隐患类型统计,梳理出目前存在隐患较多的单位、单位工程、部位类型,找出风险管控较为薄弱的环节,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项整治;同时对存在隐患多的类型进行专项检査治理,减少事故的发生的可能性。

2.4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具体措施

(1)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是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是新常态下的新思维、新行动。

(2)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全员参与。实施“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核心是企业,关键在领导,群众是基础。活动一开始公司成立组织机构,设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宣传发动,加强学习培训;寻找切入点,发动全员参与,从个人到班组、项目部再到部门、公司,逐岗位、逐设备、工艺、工序,再到分项、分部工程、全场所进行排查、辨识,集思广益、凝聚合力。

(3)注重工作内涵和实效。工作不做表面文章,重在实质、内向延性和治理效果。“双重预防体系”就是通过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进行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具体来讲就是将全公司的精英力量、专业化人员下潜到施工现场,进项目、入班组与个人结对子、搭伙计,与基层人员一道寻找、排查隐患点、危险源,辨识风险等级,制定预防、消除措施。通过带动,作业层人员主动地、自觉地回应上级的督导、检查,由此转化为全员行动。

3 结语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是当前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等相关工作进行梳理,便于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全面推行建设项目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通过采取组织、管理、技术、经济等措施,有效预防建设施工中的各类安全风险,进一步强化事故隐患排査治理。

猜你喜欢

排查隐患分级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情况及处理对策
配网二次回路故障的排查分析
给家中来个危险排查吧
如何排查并改错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