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景观设计中的风水理论

2018-02-14任刚

建材与装饰 2018年42期
关键词:风水学风水景观

任刚

(重庆蓝调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 400000)

1 社会时空背景的差异造成了园林景观的多元性

1.1 风水理论的涵义及价值

风水又称堪舆,起源于古老的相地术,是中国古代一种选择居住环境的学问,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观天测地积累的经验。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风水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可以说,风水已经植根于中国社会心理结构的深处,凝结为广大民众的一种“集体无意识”,讲究风水宜忌已成为中国社会广大民众日常家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水学是人们在征服自然的过程逐渐形成的,它包含了哲学、美学、环境、地理、地貌、生态景观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1.2 风水中的“气”的认识的含义。

根据《晋书.郭璞葛洪传》中记载,郭璞使用过“阴阳望气论”。由此可以知道魏晋时期,风水学说已经有了望气的理论。气论认为:环山抱水,这时阴阳风水好的宏观地理条件,还必须是气、光、山、水方位齐备,而气是阴阳风水学中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事物的兴衰都是气在起主导作用。气,意指气场好,气流通畅,藏风聚气。

气有气运与气势之分。宇宙有大关合,气运为主;山川有真性情,气势为先。这是堪舆风水学家之论气者第一机窍也。有云:“有地非人不下,有人非时不下。”是以气运论之。又云:“察以眼界,会以性情,若能了此,天下横行。”这便是以气势而言了。地运随时间变换而推移转换,而天气亦随之变换;天运随飞星流转而改变,而地气亦与之相应发生变动。所以说,“天气动于上,而人为应之;人为动于下,而天气从之”。因此,宇宙气运,天地人皆相与于有成,一有转移举动,气即随之变换。这是适时观变者必须要考虑到得重要元素,也是气论学说所要研究的根本。

1.3 不同文化形态的形成园林文化的差异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社会历史形态。欧洲国家、美洲国家、亚洲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国度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各地区的文化习俗也不同。不同地区的人居社会时空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园林文化的时空性和多元性,因而产生了古代的或现代的各个国家的各种园林景观形式。而各种民族的园林景观也深受起民族的个性和宗教哲学的影响。天主教、耶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形成和发展,深刻地影响到信仰宗教的国家和地区,也深刻地影响到这些地区建筑和园林景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园林文化。

中国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沿袭至今,既古老又博大,自古以来受到儒家、道家、佛教、禅宗等思想伦理的影响。这种文化把儒、道、佛、禅各种思想观念兼收并蓄,融为一体,光辉灿烂,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在论述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最高原则时,结论都必然落到“天人合一”的概念上来。

2 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1 风水学与生态的关系

当今住宅环境设计中,生态型住宅的提法已逐渐成为房地产的-大卖点,同时也满足人们对回归大自然的美好愿望。“天人合一”思想包含了现代自然生态学的原理。“天人合一”强调人要顺应“天道”,以自然为本,人类只有选择合适的自然环境,才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我们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行事,只有认识、把握自然规律,并加以运用。风水理论认为,住宅环境的规划设计,就是以自然生态系统为摹本来构建人为的生态系统。“风、水”实际上就是生态环境因子,风水发展成一种理论产生于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中,是我国古代为阳基阴宅建设选址的一种应用地理理论。古人就把“风、水”自然生态因子运用到人们生活生产中,更好地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实现天人合一。风水学中包含了许多与环境相协调的艺术。生态是天人合一的基础,是人类生存和延续的根本。所以,认识到风水与生态的关系,就能更好地应用风水,处理好风水与环境、生态、艺术的关系问题。

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加剧,人与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在全球性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现实中,反思工业文明以来的发展历程后得出的结论。可持续发展,按照布伦特兰(Gro Harlem Brundtland)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定义,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面对这项复杂的工作,中国传统文化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这不仅因为天人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基本主题,而且由于整个中国文化始终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有着深刻的体认。促成这一古老的文化传统与当代世界的对话,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从实践上看,这将会对人类文明的进程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2 风水中的气与当代景观空间规划的结合运用。

地理风水学说,渊自阴阳,成于五行,余于地理风水之学说,研习形势派风水术。形势派风水有何特点呢?简而言之,言龙、言穴、言砂、言水,最后在向上使龙穴砂水达到合理法的统一。

俞孔坚在论在《论风水景观及其含义》中谈到:

(1)气是大自然的本质,古语有云:“气之所聚,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周易阴阳宅》)我国古代解释世间万物的形成是一个“化始-化机-化成”的过程。

(2)气是大自然中的能量,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也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风水学经典《阳宅十书》的开篇第一句就讲到:“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因为水是生命之源,大地山川能够提供给人们食物,建房子的木头等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

(3)气是人类生存的本质需要,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也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风水学经典《阳宅十书》的开篇第一句就讲到:“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现在,我国的长江三角洲流域、珠江三角洲流域都是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而我国东北的松花江三角洲流域原本经济、工业也非常发达,但是由于人们没有很好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破坏比较严重,松花江流域部分地区还曾经出现了断流,这与该三角洲经济状况的逐渐落后难道仅仅是巧合吗?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4)气是人精神方面的表现,在中国传统的文化里,“精气神”是一个生命是否有活力的体现。人们在生活中经常提到“喜气洋洋”、“秀气”、“气质”、“才气”、“晦气”等词,这里的“气”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在人们达到了物质需求的满足之后,就会有更高的需求——精神需求,就是指人的心理需求。它来源于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时的经历和在这个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当然也不能够排除人们凭空臆测的唯心的部分。于是,先民们就把地理江河的外形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且命名,如笔架山,华盖山、文笔山、玉几山等,以此达到他们内心对于“吉”的渴望。

3 环境景观设计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概念

“天人合一”的概念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核心内容,但在目前的景观设计中,开发商和设计却把目光关注在各式的异域风情的园林上。一时间各种民族地域的景观铺天盖地而来,差不多使人们快要忘记传统的园林哲学的精神了。我觉得作为一个景观设计者有义务把中国传统的思想延续下来,并且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展现中华民族独特的魅力。

建筑文化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地域、民族性的园林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国际性园林文化,国际性景观元素也可吸收、融合新的地区与民族性景观元素。在当今世界里,景观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既包含前者向后者的转化,也包含后者对前者的吸收与融合。这两者既对立又统一,相互补充,彼此影响,共同发展,只有保护和发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景观文化,促进世界景观的多元化构成,最终才能建立一个精彩而又各具特色的人性的人居环境。

基于此,在风水理论看来,人类生存基本行为之一的居住环境经营,概称为“宅”,其为人与自然的中介,“宅是外物,方圆由人,有可为之理,犹西施之洁不可为,而西施之服可为也”(《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黄帝宅经》申明风水理论作为“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也”(《释名》)专门学问的大义,强调:“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非博物明贤者未能悟斯道也。”并指出:“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居若安,则家代昌吉”;“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故不可独信命也。”

风水理论认为,宅居环境的经营,最根本的,就是要顺应天道,以自然生态系统为本,来构建宅的人工生态系统。略如《黄帝宅经》强调:“宅修造,唯看天道。天德,月德,生气到即修之。不避将率、太岁、豹尾、黄幡、黑方及音姓忌宜,顺阴阳二气为正。“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

风水学的三大原则即:天人和一原则,阴阳平衡原则,五行相生相克原则。科学论断“天人和一原则,阴阳平衡原则”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在现代景观设计、建筑设计中还常常用到,作为某些方面的标准。而“五行相生相克原则”迷信色彩较浓,这里就不多谈了。

4 结束语

本文所谈园林景观环境与风水理论的运用只是初步探讨,许多深层理论问题还须进一步研究。我们这一代建筑师、景观师应当以中国文化为主体,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继续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风水学风水景观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风水学
一个家庭的好风水来自哪里?
风水——环境感应心理学 换一个角度看风水(中篇)
传统风水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风水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家居风水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