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渠道淤积的危害、机理与治理措施探究
2018-02-14朱德锋
朱德锋
灌区渠道长期淤积如果得不到清理,则可能影响渠道的安全通航。导致河道淤积的因素是多方面,分析河道淤积的危害,并研究其机理,再对应采取科学、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才能达到理想的清淤目标。
1 工程概况
该灌区位于四会市迳口镇,设计灌区面积1.03万亩,加固改造及清淤干(支)渠和排渠46.121km;其中加固改造干渠8.634km(11条)、支渠21.815km(68条)、灌排渠8.749km(22条)、清淤排渠6.923km(3条);拆除重建、新建各类渠系建筑物126座,包括:拆除重建89座(渡槽4座、农桥50座、涵洞35座);新建37座(分水闸33座、泄水闸4座);拆除重建电管站4座。
2 灌区渠道淤积的不良危害
2.1 泥沙淤积,无法通航
灌区泥沙淤积将造成渠道的封堵、堆积,影响其正常的水体运输,从而影响灌区通航。特别是渠道属于灌区系统的要害环节,发生堵塞淤积,甚至可能带来整个灌区安全。例如:夏秋灌区渠道淤积可能带来巨大损失,只有做好清淤工作,才能确保后续的灌溉常规运转,防止水体淤积。渠道淤积不仅会影响正常输水,也会影响正常输砂,而且后续的输砂工作十分复杂,具体按照以下关系式:Q=KQnS。
渠道过流性能下降,使得输砂能力Q必然下降,从而影响输砂率,结合相关的研究成果得出:渠道输水性越低,其输砂能力越差,如果河道得不到改善,则可能进入恶性循环模式。
2.2 清淤量大,成本提高
灌区要想常规疏通,维持正常的通航能力,必然需要定期清淤,这必然要耗费较多的成本和财力,如果灌区淤泥得不到及时地清理,则可能导致淤泥逐层积厚,当淤泥堆积高度较高超出一定界限,则难以通过常规的成本投入与人力投入解决问题,使得清淤成本越来越高,工作量越来越大,特别是非引水性泥沙的清理会加大地增加成本。
2.3 清淤占用耕地面积
耕地资源是我国目前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然而严重的灌区渠道清淤,清理出的大量泥沙都将堆在渠道两岸,这无疑占据了耕地空间。例如:某地区大范围清淤,所清除的泥沙置于干渠两端,形成了若干条沙垄,严重占据了耕地空间,一方面由于清除的淤泥运输需要耗资较大,形成堆积,另一方面随着清淤工作的逐年开展,必然会增加了堆积负担,耕地资源面临着威胁。逐年对耕地的占据也将增大灌区种植难度。
2.4 四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清淤堆砂长期堆放于水渠两侧,如果这些堆砂得不到及时处理则可能形成人造沙堆,遇到狂风天气则将形成沙尘暴,不仅会污染周围环境,还影响了地表植被的生长,形成沙漠化土体,加剧了环境负担。
3 灌区渠道淤积的机理分析
从单纯的理论上分析,渠道淤积主要是由于渠道水流沙能力和渠道水体含砂量之间的比例,如果渠道水流瞬间的含沙量超过水流瞬间的挟沙能力,则渠道发生堵塞,相反,则渠道正常通水,当二者相等时,渠道则走向冲淤平衡模式。对此就要求渠道的瞬间冲砂能力持续地提高,这样才能确保水体顺畅流通,达到冲淤通航的目标。同时,灌区渠道淤积也有时段的差别,要想控制淤积问题,只需确保各个时段的淤泥量在0以下,也就是可以让河道在某一时段淤积,但是能够在其他时段彻底将淤泥冲刷干净,维持渠道一个整体的通畅状态,渠道的淤积还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3.1 渠道比降
不同灌区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对应的地形条件也有所差别,渠道通畅平整、平缓,一般来说渠道比降如果达到1/6000,则不具备自身的清淤能力,河道淤积成为必然,而且淤泥长期淤积得不到治理和处理,则将使得淤泥面加厚,日积月累会形成一个平缓的地势,则不利于水体和淤泥的同时排除。
3.2 渠道断面
同等环境下,河道淤积与冲水还会受到引水流量的影响,特别是当河流无法充足供水、灌区水体受限时,引水闸则无法达到规定的引水流量,使得引水在较低的标准下引流,这样则可能导致河道的严重淤积。而且现阶段渠道断面边坡系数一般达到2.0,参照最理想的输砂性能系数来剖析,最理想的边坡系数达到1.0~1.5。所以,边坡系数超出合理范围必然造成渠道无法高效输砂。
3.3 渠道粗糙
灌区渠道多为土体性质,去粗糙率达到0.017~0.019,衬砌渠道则稍微偏低,然而,实际的渠道设计,糙率设计也要小于现实的糙率,导致渠道的宽度不断增加,水流泥沙处于较宽渠道之下,则可能带来泥沙淤积问题。
4 渠道淤积的治理措施
4.1 做好引水引砂
按照常规规律,汛期引水泥沙更细致,有利于泥沙的传输,然而,当引水含砂量超标,则将超出渠道的挟沙性能,从而带来各个层面、各个高度渠道的淤积,大量的实践表明:汛期的含砂量更大,甚至超出25kg/m3,必须加大力度降低引水的含沙量。
4.2 提高渠道比降
应该尽量让入渠泥沙逐渐朝着田间传输,保持水渠的通畅,而且要对当前工程实施系统地规划、深入剖析,可以根据拓建、改造等的需要来科学地调节渠网,从而最大程度地拓展渠道的竖向坡,结合若干个灌区的现实施工经历,可以把水渠的纵坡比降控制到1/2500以上,这样就能全面提高渠道的输水、冲砂性能,以此来控制渠道淤积问题。
4.3 衬砌渠道,控制渗漏与糙率
引水灌溉的大量经验得出:渠道衬砌能够有效控制糙率,增加水体的流动速度,控制水流流程过程中的损失,从而提高水渠的输砂性能,能够规整断面,控制渗漏等多方面的优势功能。特别是采用混凝土衬砌,能够有效地提升河道的输水能力。因为土体渠道的糙率达到0.02,甚至更高,对应的混凝土面则极大地降低了糙率,仅为0.014,同等参数条件下,能算出土体渠道和混凝土面渠道的流速相差40%,其挟沙性能也对应提高,高达50%。从中可以看出,全面衬砌渠道是渠道淤积的有效改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渠道阻力,改变渠道形态,全面提升渠道的输水输砂能力。
4.4 塑造渠道形状,增强断面输砂能力
传统的灌区渠道一般将断面修筑成长方形、梯形等,然而,随着当前防渗技术的进步,可以对渠道断面形状进行大胆创新,使其从直线图形变成曲线型,例如:变成U形或圆弧状等。之所以选择曲面图形渠道,能够全面提高渠道断面的水流速度,特别是当渠道的水力条件优、形成一个理想的水力断面时,则能够控制衬砌的施工量,从而提升断面的砂体传输能力,这样就能为高出含砂流水创造有利条件,也方便水体匮乏短缺区域的引水。
4.5 科学地调度水砂
灌区渠道水体传输中,必须合理地调度渠道水体和砂体,而且要尽可能地选择大规模集中引水的方式,一次性引水符合设计的流量和标准,控制引水时长,防止出现细水漫流的现象,而且实际清淤中也要结合渠道引水的具体条件、现实情况,不同干渠的引水能力等来科学地调配分水量,也要尝试新的调整轮灌组合,从而让低级的渠道流量有所保证,确保下一级渠道能够达到理想的流量,特别是当洪水爆发时期,河流的含沙量较大,内部杂物较多时,也必须尽可能地回避砂体高峰期引水,这样才能回避泥沙。
5 总结
灌区渠道淤积会对灌区带来一定的危害和威胁,影响灌区的耕地正常使用,影响通航,对此必须加大对灌区渠道淤积问题的重视力度,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清淤通航,从而一个健康、合理的灌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