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低湿度下加强喷雾加湿电孵鸭蛋效果调查
2018-02-14黄继珉
黄继珉
(兴国县畜牧兽医局,江西 赣州 342400)
机器孵化种鸭蛋多为全自动孵化,系用电力供温、仪表测温测湿、自动控温控湿、机器翻蛋与通风、超限报警的得力装备。为了防止临时停电事故,一般还备有专用的发电设备。2017年8月,笔者执行“南南合作”任务赴非洲刚果(金),期间曾对热带草原气候的CDM农场电机孵化鸭蛋效果进行专题调研。
1 基本情况
调查地为加丹加省卢本巴希市东南郊CDM农场,地势平坦,海拔1216m(属于加丹加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旱、雨季明显,每年4月中旬到10月中旬为旱季,气温6℃~28℃,湿度偏低(多为50%~70%,偶见20%~30%),其中6~7月份早晚温度最低(约6℃),早晨偶见霜;10月中旬到次年4月中旬为雨季,气温13℃~30℃,湿度50%~85%,体感稍闷热。
CDM农场孵化种鸭蛋采用一台山东德州产的科裕微电脑全自动孵化机(型号为002112,箱体式,共设有7层蛋盘架,最大可孵鸭蛋1 323枚),孵化、出雏兼用,温度、湿度、通风及翻蛋全自动控制。场方还备有柴油发电机,以保证应急用电需要。场方安排1名中方技术员掌管该机器,采用恒温多批入孵种鸭蛋、流水作业的方式孵化该场的种鸭蛋(多为7d入孵1批),为本场供应鸭苗。种蛋为本场种鸭自产,新鲜程度较好。该场已制定一套较完整的孵化管理制度,执行也较严格,大体内容是中方技术员负责挑选种蛋及消毒、上蛋、照蛋,当地黑人工人辅助做些配套的体力活,如清扫孵化室、通风、消毒、添水、喷雾、拣雏等。运行近2年,出雏约15批,中方技术员反映出雏时相当一部分需要助产,弱雏比例稍大(约20%),旱季尤其明显(25%以上)。受精蛋孵化率为63.80%。
经过近3个月的仔细调查摸底,包括检查该孵化机各项性能参数,试机验证,查阅孵化记录,察看多批鸭蛋入孵、照蛋、淋蛋、出雏完整流程后,初步得出孵化中后期湿度达不到要求,导致孵化率低、特别是健雏率低,孵化成绩勉强及格。最终我们建议适当修改该场的孵化操作规程,主要是人工增加孵化流程中后期的喷雾增湿,确保孵化后期湿度达到应有的标准,出雏时,鸭苗可自行啄壳脱壳,绒毛与壳膜一般不粘连。
2 改进技术措施
2.1 温度
采用恒温孵化方式。设定机内温度为37.5℃。
2.2 湿度
湿度保留默认设置为72%,临近出雏期间每天增加喷雾2~4次为宜,防止雏鸭的啄壳、脱壳困难以及绒毛粘在蛋壳上。每天检查机内盛水盘水位,如水位偏低时人工加水至高限水位。
2.3 入孵
每批约100~120枚鸭种蛋,大头朝上码放在2个蛋盘,贴好标签(标明品种及入孵日期),用浓度为0.1%的新洁尔灭溶液喷雾消毒一次,晾干后在孵化室内预温6~18h,当蛋逐渐达到室温后,在下午4~5点时再上机入孵;入孵时,将正在孵化的“老蛋”梯次置放孵化机内的第二、三、四层蛋盘架内(均降一层),腾出孵化机最上层,放置当日入孵的蛋盘;但应注意孵化机内前后、上下、左右的温差不应过大,应控制在±0.1℃~0.2℃。
2.4 照蛋
共分2次。头照在入孵后6~7d进行,将无精蛋、死精蛋剔除;二照在24~25d进行,将死胚蛋剔除。及时清理剔除的破损蛋、无精蛋、死胚蛋、臭蛋等。
2.5 “淋蛋”(即喷雾洒水)
具有晾蛋和增湿双重作用。具体操作方法如下:考虑到当地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应在孵化机内增加人工喷雾加湿,具体为从孵化的第14天开始,每天上午下午上班后及下班前各淋蛋及孵化机门壁1次,雨季为每天上午下午上班时各淋蛋1次。方法是用1L或2L的喷壶,盛装25℃~35℃的温热水,手工打气加压,向全部的蛋盘、蛋架喷雾2~3遍,确保蛋表面布满雾珠,最后向孵化机侧壁、门内壁喷雾。
2.6 翻蛋
自动翻蛋(1.5 h翻1次)。
2.7 通风
每天上午及下午上班后人工打开孵化机的通风开关5~10min。
2.8 出雏
出雏前将配套出雏篮置孵化机底部,盛装破壳出雏的鸭苗。必要时辅以人工破壳助产。
2.9 其它
一是保持孵化室室内空气清新,每天清扫时将门窗打开通风,清扫结束时关闭门窗;二是定期对孵化室内外消毒;三是入孵鸭蛋时对孵化机清扫、消毒一次。
3 小结
自从增加喷雾增湿程序后,鸭蛋人工助产的概率大为降低,仅个别需要帮助一下,甚至不再需要助产,雏鸭能自行出壳,从下层蛋盘架上跳下或从出雏篮自行出雏。经过10批鸭蛋的孵化实践,经统计弱雏比例平均为8.2%,受精蛋孵化率提高到73.60%,大大提高了电孵成绩。虽然孵化率仍未达到理想水平,可能与种蛋存贮时间、海拔高度、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有关,待今后继续探究加以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热带草原气候条件下,用“全自动”孵化机孵化鸭蛋,孵化机因湿度不足(旱季严重不足)表现不佳,因此,不可盲目相信孵化机的“自动控湿”功能,而要有针对性的人工喷雾增加孵化机内的湿度,方能达到较好的孵化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