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业地质工作发展的思考
2018-02-14汪寅夫何姗梦高慧莉
汪寅夫,何姗梦,高慧莉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2)
由于现代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持续提升,农副产品的卫生安全也逐步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绿色与有机产品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农产品生产的优劣通常取决于环境,农产品生长的环境又包含了各个方面,比如说水文地质方面、天气方面、地形地貌方面等。因而,农业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其不仅仅是中国地质工作的核心构成部分,同时还是各项工作的基础。所以,此次研究就对当前农业地质工作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展开了分析和论述。
1 农业地质工作探究的目的与内容
1.1 目的
由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农产品卫生安全,因此,相关研究人员也加快了对现阶段的农业地质工作探究的进程。一般而言,农产品的生长与环境是有直接关系的,而农产品健康生长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各方面因素所影响。正是由于其复杂性,因此,我们必须要了解各方面因素对于农业生产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接着将其进行有效协调。与此同时,人类在活动的过程中,会在某种程度上将自然环境改变,而经过改变的自然环境就会影响到农业生产。因而,适当地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同样是农业地质工作的核心构成部分。农业地质工作探索与研究的目的就是促使农业得到健康稳定发展。
1.2 内容
农业地质工作并非是一门普通的学科,相反,其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因而,在探索的过程中掺杂了各种各样的学科知识。探究的核心内容是农学,可是也会伴有别的科目掺杂在里面。其探究的内容通常包含了以下两个方面:(1)农业地质背景调研。调研地质结构、岩石种类、岩石里面蕴含的多种矿物质等地质条件。不一样的作物适合不一样的生长环境,调研环境的地质条件也需要因地制宜,栽种可以充分利用地形的作物。(2)需要进行农业土壤地球化学调研,众所周知,作物生长必然无法离开一部分微量元素,这部分微量元素太多或者太少对作物健康生长是极为不利的。因而,针对土壤微量元素进行作物的选择,设置好最佳的栽种方案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情。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活动范围增加,如此一来就会对水资源以及土壤带来极大的污染,还会对农作物品质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农业地质工作探究必须要了解作物生长环境,进而合理规划农业生产。
2 农业地质工作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2.1 发展现状
地质工作实践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开展了较长一段时间了,当前,对于农业地质工作的探究也获得了些许成就,已经得到了一些社会经济效益。现阶段,经过对地质的分析,中国已经掌握了很多种元素与指标的准确数据。如此一来,就可以给农业生产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在探索的过程中,相关研究人员发现,在工业化进程中,对于土壤环境影响甚大,同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中国相关研究人员所掌握的地质信息资料也在持续增加。人们寻找到了在农业生产时可以发挥作用的天然矿物,依据其性质展开分类,与此同时在农业生产中进行了实际运用,得到了直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而在农业地质工作实践中,也了解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人们对地质工作的关注力度还不够,农民对于农业地质探究结论接受程度较低,农业地质工作探究与实践过程中的协调性不足。两者结合的紧密度不够,导致农业地质工作探究未能发挥其效果。
2.2 面临的形势
2.2.1 农业地质工作发展应当充分适应国际农业发展趋势
首先,应当充分适应国际农业由平面式转变成立体式的发展趋势。农业需要利用多种作物在生长发育时的时间差与空间差进行合理组装,细致分配,构成各种类型的多层次与多路径优质生产系统。农业地质工作需要给其发展找到适合的生长环境,或者为模拟其生长环境提供必要条件。其次,需要充分适应国际农业由自然式转变为设施式的发展趋势。通过合理设计,将农场式农业生产建造成一座农业公园,将农业栽种与环境绿化等集为一体。并且,农业地质工作还需要将设施形式的农业发展的基础了解清楚,才能给发展绿色农业与精细化农业创造条件。最后,需要充分适应国际农业由化学式转变成生物式的发展趋势,当前农业使用最多的就是农药和化肥等,这能够提高作物生产产量,不过也会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产生。将来的农业发展,必然会进入全新的生物化绿色干净的农业时代。因此,对于农业地质工作的研究,需牢牢掌握农业环境实际情况,给生物式发展创造条件。
2.2.2 农业地质工作需要充分适应国内地质工作发展形势
通常来说,农业地质工作实际上就是地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新领域和新趋势。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与现代建设的核心问题。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处理农业、农民与农村问题等战略决策的实行,对农业地质工作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农业发展,需要将农村产业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开展农业地质工作的第一步就是摸清农业地质背景,以此指导农业产业结构化调整。提高农户经济收入,需要发展优质农业与精细化农业等产业,同时还要农业地质工作为其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将农村建设位置、地形情况、地质环境等问题处理好。
2.3 存在的问题
2.3.1 农业地质工作和农业生产结合力度不够
因为农业地质工作和农业生产结合度较差,大体上处在地质领域范畴以内的农业地质工作阶段,工作安排与成果处理没有进行有机配合,农业地质调研科学技术水平还需要提升。农业地质工作中有重视学科需要,忽视社会需要的情况,农业地质工作所涉及的学科较多,如地球化学与环境、水文地质等,可是在实际工作分布以及工作方法制定方面,由于学科之间的结合力度不够,出现了各自为战的情况。所以,农业地质工作需要增强先进技术与方法的探索与应用,以此来提升农业地质工作效率。
2.3.2 农业地质工作成果后续研究、评价和集成成果匮乏,成果宣传不足
打个比方,黄河三角洲进行了很多的农业地质工作,可是其综合性评价与集成成果不多,对于农业发展所指定的有效性意见非常少,因此才牵扯出了诸多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3 农业地质工作发展的战略分析
3.1 指导思想与整体发展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将促使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推动农业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农户增加经济收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作为目的,从而保证农产品质量来源是安全的。并且将充分了解土地质量家底,调查地质环境实际情况作为主线,将关键农业区与人口集中分布区作为重点,发挥出地质调研的学科优势,进行全国农业地质调研,创新机制,给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结构调整提供必要依据,为发展高效与高质的农业提供优质服务。其次,农业地质工作发展整体目标是:(1)给新农村构建、农业生产部署与区划提供必要依据;(2)给提升作物产量与品质提供地质科学依据与矿物岩石材料;(3)将地质学与农业学相互渗透,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
3.2 关键任务
第一,注重城市与农村居民的生存与生活安全,进行农业与农村生存环境安全评估。在已经具备的农业地质环境调研基础之上,进行安全评估,给地质环境管理以及新农村构建提供优质服务。其内容涵盖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估、农业及农村供水安全评估、农业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估,以此增加农户们的经济收入。第二,注重农户经济收入、农业产业及农产品效益。给构成多种农产品规模产业与高效产业提供地质学支撑。第三,注重区域以及地区地质环境与土地质量,合理规划与实行农业地质环境监督检测与预测工作,将农业地质学服务质量提高。第四,注重与增强农业地质学理论探索与先进技术和方法应用探索,提高农业地质学服务水平。
3.3 发展战略
(1)农业地质工作区域发展需要按照有关农业地质调研规范,实施覆盖中部农业主要产区,着重组织东部经济区,选择西部农牧区的方针,进行合理规划与全面部署。部署工作一般位于海岸带与河流等水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维持调研的持续性,且实时更新,按照实际需求逐渐增大范围。(2)特色农业地质工作发展。对于各个地区的农业特色产品部署,进行农业地质工作,了解其农业地质背景,给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必要依据。(3)农业地学发展。农业地学应当和农业相融,而农业地质探索应当与农业地质调研相融,利用各种方式,如遥感方法与地化方法等,掌握农业地质家底。加强农业地质全面评估工作,给农业区划以及经济发展等提供良好的服务。(4)绿色农业地质工作发展。经过农业地质环境背景调研与有毒物质来源的调查探究,根据土壤质量与肥力的评估,农业地质能够给农村发展绿色与安全农业提供科技支持,给农村经济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或意见。
3.4 保障对策
(1)增加投入力度。我国有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文规定要持续提高农业农村投入,增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现阶段,中国农业地质工作起步时间较晚,工作程度不高,还有很多空白区域,工作方式以及评估体系并不十分完整,需要增加投入力度。相关措施有:①应当增加中央与地方财政投资。②需要构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引进更多的社会资金积极投入到农业地质工作中来,构建安全且稳定的投入保障制度。(2)进行统一规划与部署。要想将农业地质工作程度加深,那么就需要进行统一部署与规划,构建共同作战的工作体系,通过整理有限的资金,有效减少交叉部署,降低重复投入,防止产生分割形式的管理。构健完善管理体系,为农业地质工作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导,从而实现目标。
4 结语
农业地质工作从提出到现在已经开展了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社会环境的改变,人们对于地质工作的关注力度持续增加。与发达国家比较,中国的地质工作发展较晚,因而在探索的内容上不够广泛,也不够深入。国内农业地质工作发展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成绩,同时也获取到了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因而,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农业地质工作会发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