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天然河道城市段整治及整体景观提升

2018-02-14何其畅

建材与装饰 2018年3期
关键词:清淤护岸景观设计

何其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河道是水生态环境的主要载体,在为自然界的动物打造适合栖身环境之时,必须充分兼顾生物的多样性,如此不只是有助于维护水生态平衡,还有助于提升河流自净水平。除了达到日常泄洪的需求之外,还应当尽可能确保河道的自然特性与水流的多样化,仅有如此,才能够确保众多水生物得以栖息。比如宽窄不一,深潭和浅滩交织,急流和缓流共存,偶尔有弯道和回流,河岸两边长有水草的大多数是属于天然河流,有助于确保水生物的多样性。所以,在对城市河道进行整治之时,需要从生态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社会效益等领域来充分考量,不只是要还原河道具备的功能,还要达到人们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围绕“回归自然”和“以人为本”相融合的原则。所谓“回归自然”,就是还原河道自有的功能,达到泄洪、蓄水、航行等一系列需求,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所谓“以人为本”指达到人们活动的要求,实现人类与水资源和谐共处的目标,有着亲水性与安全性。

1 天然河道城市段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资金比较紧缺

如果想要确保河道管理的效果,充足的资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特别是污水与淤泥的治理,要求投入较多成本。2002年之后,政府财政即使每年投入较多资金用于清除淤泥,为江河清淤工作给予了资金保障。不过,当前工作量大的城市河道清淤面临的资金匮乏还是十分严重的,缺少一套具备可行性的投入制度。

1.2 清淤与监督管理不善

当前,河道的情况是淤泥积压十分严峻。在之前几年开展的清淤项目中,只是投入了资金,只是对行洪骨干河道和灌溉引水河道进行了治理,并未对全部河段进行清淤工作。一些河段将近十年未进行清淤,一些地区即使每年都开展清淤项目,大量河道由于水花生现象日益严重,不利于水资源的流动,尤其是冬天死亡之后一些枝杆沉进河底,导致出现大量淤泥。与此同时,一些地区河道,因为缺少监管,某些公司与居民向其中倾入了大量垃圾,排放有害物质,天然河道成为了人人厌恶的臭水沟。

1.3 河道防洪意识与综合规划不到位

国内大部分区域局部洪灾、干旱超过洪涝年,造成大众防洪意识处于薄弱状态。主要体现在上游的管理活动无法贯彻落实,维护防洪设施的认知低下,人为占用河道、随便乱扔垃圾的现状日益严峻。缺乏对洪水危害性的认识和自觉的防范意识。加之河流长时间以来缺少集中的规划与整治,河流被任意侵占,行洪断面不断衰落,造成河流管理与清淤疏通存在较高难度,导致河道泄洪能力日益低下。

2 天然河道城市段景观设计策略

2.1 堤岸景观化

在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上不仅仅只是满足防洪的需求,在进行浅滩设计、水面设计的同时,改造原有简单、单一的堤岸处理方式,创造多种功能的堤岸景观空间。为市民提供大量的活动空间和休闲广场,为市民的活动休闲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将单调的河道变成了丰富的景观空间。重建自然的秩序、恢复小动物的家园,创造人工湿地、提供防洪功能,同时改善水环境和水质量。如若从生态环境的方面去分析经典的护岸项目,首先,必须改良其灰色的护面层,特别是对景观需求较高的河道护坡。使用充满生命力的绿植替代原本单一的砌石,不管对环境或者视觉来说均是有益的。

2.2 河道的生态修复

对于现状中缺乏管理、污染严重的城市河道进行整治、疏通,对于平日水量较少、洪期较短的河道现状进行针对设计,创造不同功能的河道空间,层层过滤,净化水质的同时进行河道的生态还原。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作为原则的河道景观设计,主要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共处,这是进入21世纪,经济力量逐渐加强的居民在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之后,对城市整体环境的高要求与高期望。人类期望居住在生机盎然的环境中。利用植物,重点是水生植物对水体和水体周边环境进行生态修复及美化。河床生态修复是在坚持自然原则、生态原则、整体景观原则的基础上达到改善河流水质。护岸型生态修复全面解决挡土、反滤、排水、生态、景观、防护、人性化等大量在结构上互相约束、矛盾的问题。同样地,有效缓解了水面以下及水面以上的生态难题。有利于达到河道“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目标。

2.3 观景空间丰富

主要的观景区域区别于传统河道景观设计,不再是仅仅集中在水面上,而是分布在浅滩、堤岸等各种功能的景观空间上,各个景观空间的合理搭配使观景区域更加丰富。利用划分、穿插、组合等手法,对场地进行空间上的组织,为市民提供丰富多彩的交流和活动空间。创造康体健身、文娱休闲、生态园林、生物栖息地、湿地、洲岛、百果园、历史文化广场等,多种类型的活动场地,方便游客亲水、游赏、娱乐、休闲、休憩。通过不同形式的文化特征将当地厚重的历史文化进行整合和串联,形成一系列不同的文化分区;让人们铭记历史,了解当地文化特色。同时可以引入水源,在多样空间和历史主题的引领下,或利用水上的百米栈道架于湿地之上;或利用面状的湿地小岛,置于湖中;以多种水景形式在不同的位置与人们互动,散发水系活力,增加场地的灵动性和韵律感。

3 天然河道城市段景观设计应用

3.1 因地制宜原则

不同的河段因为水的流动速度,坡岸基质和景观的需求有所差别等,在设计过程中需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使用各种材料。比如,在水流较急的河道,需采用抗冲刷性高的材料来修建护岸。然而,在水流较慢的河道不必采用高强度的材料,这是为了减少投入费用,并且减少对生态平衡产生的影响。在种植护岸植被时,应当尽可能选择当地的植被,比如从其他地方引入新的植植物,需尽量兼顾其成长习惯和可能出现的生态入侵情况。

3.2 景观性、亲水性原则

水环境景观是城市、农村景观的主要构成部分。河流水系是属于开放的廊道结构,存在于城镇之中,是大多数城市乃至文化的发展中心线,比如,法国巴黎的塞纳河、英国伦敦的泰晤士河、美国圣路易斯的密西西比河等。所以,在对护岸设施设计过程中,必须围绕历史文化,充分兼顾所处河道的人文环境效应;在对护岸设施兴建过程中,其景观效果应围绕自然和美学相融合的准则,将纵向与横向设计相融合;天然河流治理需和城市美化相融合,与回归本真相融合,丰富城镇文化内涵。

3.3 设计要点

天然河道城市段设计需仔细剖析群众行为特征与心理活动,转变水景只能远观无法亲近的现状,能够设置形式众多、高低不一的亲水平台,比如兴建长廊、亭阁等让人休息观赏,打造出满足游人行为心理与精神需求的亲水平台,让城市河道变成人类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途径。所以,在兴建护岸设施过程中,需要以自然、生活、空间、历史与文化为主线,对本地的生态条件和人文环境更加熟悉,有助于护岸设施和本地文化相结合。

4 结语

综上所述,天然河道城市段景观设计不仅促新型护岸技术手段的改良,同时改善生态环境,充分顺应自然,恢复城市河道生态功能。保持河道生态环境的稳定和良性循环,加强河道自身的净化能力。以优良的生态环境当作场所与景观的底色,有助于人造环境和自然环境相融合,建立融洽、有序、安逸的河道绿化空间,同时达到改善水环境和水质的目的。

[1]许士国,高永敏,刘盈斐,编著.城市河道规划设计与治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英]P.J.Boon,等,宁 远,等译.河流保护与管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陈 敏,秦 华.现代滨水居住小区绿化造景探析.城市开发,2005(05).

猜你喜欢

清淤护岸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浅谈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预制装配式波浪桩生态护岸研究
高强度塑钢板桩在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市政道路软基清淤回填施工技术实践与探讨
生态护岸技术在深圳防洪治理中的应用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关于市政排水管道清淤技术的探讨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