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地区殖民建筑与骑楼发展研究
2018-02-14陈高森
陈高森 骆 雯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广东广州 510640)
1 殖民建筑
早期西方人的殖民建筑活动,多采用较为简单,造价较为低廉的建造策略。但在17~20世纪初,西方已逐渐积累和完善了一套应用于殖民地的建筑物的蓝本。其建筑蓝本基本是低技、低成本、低工时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殖民地建筑是欧洲西方殖民者在对全球殖民扩张中,结合当地气候和材料以欧洲传统建筑作为基础模式的一种新型建筑形式。殖民地外廊式建筑最早出现是在澳门地区和广州十三行。得益于两次鸦片战争,租界和条约口岸的不断开辟,在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广府地区前后有十余个城镇被辟为通商口岸或租界。这些城镇主要分布在海岸线和内河航道上,这也是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在广府地区最开始出现的地方。
广州十三行是一个由中外贸易发展起来的地区,十三行始建于清朝康熙时期。建筑起初皆为歇山顶和硬山顶或单坡屋顶,全屋结构多砖木混合,房屋多是方形门窗,部分建筑带有小型庭院。后期建筑中后期参考西方原有模式改造成商馆和住宅,在18世纪逐渐过渡成为由欧洲人组成的社区。十三行虽然经历过多次火灾,但它所代表的西方建筑文明随着殖民地范围的不断增大,是中国传统建筑近代激变的开始。18世纪中期,十三行发生火灾后,重建的建筑逐渐开始夹杂有西方元素和装饰。广州十三行由原来的中式建筑、逐步西化的过程中,也反映了欧洲同期的文化变革历程。从历次火灾重建,其建筑风格的不断演变进程中,由古罗马式到新古典式,再到殖民地的外廊式无不反映其风格流派的变换。
沙面建筑是继广州十三行后在广州最集中、样式最多、最大型的殖民地风格建筑群,其出现对广府地区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沙面建筑先后受乔治王时期和维多利亚女王时期建筑的影响,在风格上出现了新古典主义风格、折衷主义风格、和哥特式风格杂糅的现象。其建筑在细部处理手法上,影响了广府近现代建筑装饰的发展。
广府传统建筑在近现代的发展中更多的接受了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的影响,包括其外部空间的应用和建筑形态的学习。而近现代广府建筑装饰更多的则是受到殖民地建筑后期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装饰的影响。其中木质百叶窗、灰色装饰线条以及套色玻璃和铁艺护栏等装饰构件大范围流行于近现代广府民居装饰当中。
2 骑楼建筑
广府地区的骑楼犹如北京的四合院,上海江浙地区的洋楼,是一个地区给人们的整体感官印象。骑楼作为集商业居住、人群休憩娱乐一体的商业模式建筑体,它表现的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一种城市空间的布局形态,更是一种地域文化的展示。
在辛亥革命对旧有政治和经济文化和城市建设模式的强力改造下。广州从古城逐步向近现代城市转变。具有广府特色的骑楼建筑和骑楼商业街文化,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骑楼可谓是广府地区近代发展期间中西文明融汇时代一个缩影。
通过拆城筑路的城市改良工作,广府地区的城市基本上完成了适应近现代的交通和功能道路建设。骑楼作为其应用的,空间模式单元,大范围的应用在广城镇街道中。其中的空间是系列连续的有顶廊道空间,在建筑上表现为街道两侧底层的的连续柱廊。这种大面积的应用,在城市街道体现了当时是管理者的开放心态。这种建筑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亚洲其他殖民地城市的经验,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对传统城区进行近现代化改造。骑楼作为外来城市街道房屋的的模式,首先应用在新加坡、香港等殖民地中。骑楼在广府地区出现的时间较早,但作为城市制度这种带有官方背景的方式被确立下来,是在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期才出现的。通过往后数十年各个时期的政策推动下,骑楼作为基础模块对地方传统城区的改造进入到了顶峰时期。
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骑楼的建筑风格多种多样,有仿巴洛克式风格、南洋风格,仿古罗马的卷廊式风格、折衷主义风格、现代主义风格、还有中西合璧的杂糅风格等。这也体现出广府地区兼收并蓄的文化特征。骑楼建筑二层以上外立面基本采用殖民地外廊建筑形式。但整体造型有别于后期的殖民地建筑,更偏向于实用功能性。
商铺的装修风格为迎合顾客购物心理,装饰通常较为夸张已达到标新立异、吸引眼球的目的。骑楼建筑的商铺装饰风格既体现了对西方文化的模仿,同时也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综合利用。广府地区的骑楼因其特色的建筑风格和别具一格装修手法,具有很高的人文社会价值和审美特点。
骑楼不但营造出了全天候的优良商业环境,也方便店铺在其门前设置招牌,广告和布置各种灯光效果,以此来招揽顾客。同时骑楼的柱廊有效的将人流与车流完全分隔开来。人行区域和车行道的区分十分明显,这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行人可以在安全的在人行区域内行走,放心购物。
现如今广州的北京路、中山四路、中山二路、东风路、文德路、吉祥路、广大路、广元路和惠福路等路段都采用了骑楼型街道。骑楼也在这个时期逐渐成为近现代广府地区最具特色的城市建筑之一。
在骑楼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当中,建筑的技艺和建造手法亦在过程之中产生了不同的偏向性。经济较好的采用框架结构,而在部分地区则采用混合结构。不同地区的骑楼受到来自不同殖民地的建筑装饰影响,有时会混合出现新古典主义、巴洛克风格等多元的装饰题材。不同区域骑楼的楼高差距较大,立面装饰也变化繁多,各具性格的色彩搭配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这也导致各地的骑楼的整体感官有着明显差异,这也是广府地区虽然普遍存有骑楼建筑,但由于立面处理的装饰手法多样性而未发生一成不变的状况。
在广府地区城区发展当中,骑楼首先是作为一种制度被确立下来,然后才演变成为一种建筑现象。其衍生出的具有广府地域特色的骑楼街道和建筑现象,其实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的反映。
支助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5Y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