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2018-02-14刘天然

建材与装饰 2018年28期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

刘天然

(桂林市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广西桂林 541000)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指在矿质材料中掺入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沥青路不易被损害,路面平整少尘、不透水、经久耐用,在道路建设中被广泛采用。但是,市政道路设计系统又复杂,其中还掺杂着主观因素,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涉及了规划、设计、施工、监管等相关部门;测量钻探、道路、桥隧、交通等都参与其中,不同施工时期各部门的侧重点都有不同;而道路最终呈现的面貌,主要是设计人员所决定的,各个部门可以对设计方案提出反馈意见,但最终的设计方案还是由设计人员而定。因此,在实际的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许多问题。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量快速增长、行车速度不断提高、车辆超载等,一些路面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达不到设计水平,沥青路面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推移、车辙、龟裂、沉陷、平整度差、检查井周围破坏等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到行车的安全、舒适和城市形象。如成都市三环路“白加黑”路面改造工程中,大部分老路面就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这是日益增加的车流量使路面收到过量荷载的表现,但同时也说明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不理想。这对道路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提出了要求。

1 施工准备阶段

1.1 原料质检

原材料的质量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施工的初始阶段,沥青的检测必须严格遵守标准,检测频率必须一致,不同的沥青不能混到一起;沥青的储存必须密封严密,不能混入水分杂质,存放过久的沥青不能投入使用[1]。

加强对基层的施工控制。路基完成后必须接受弯沉值的测验,测验达标后才可以开展路面建设工作。严格依照质量测评标准把控各种原材料的比重,掌握好强度指标和密实度,对路基的强度进行测试。铺设沥青路面前,路基的平整性和密实度要符合标准。基层的养护时间必须充足,不能盲目追求工程进度而忽略基础建设,导致整个项目都失败。

1.2 施工仪器校对

校对测量仪器,对施工全线的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再次测验。依据实际工程的需要进行加密和放线,测量核对施工面积、土方量,选择合适的土方调配方案;设计施工图,根据施工现场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对原料进行试验、试配。

1.3 基础设施预设

提前派遣相关人员前往工程建设地区,布置临时的工作场地、工具材料堆放地,按照规划方案进行调查,排除不合理的方案漏洞,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及时搭设供电线路,引入水源。疏通交通路线,确保运输便利。

严格控制检查井的品质。必须确保其中的管线回填品质良好,由项目总包机构督查,监理方验收,达标之后才可以进入后续工作,存在问题立即返工。

1.4 施工工人

必须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上岗前的培训工作和适应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思想认识。努力创设适宜的操作环境,提高施工人员的福利待遇,将有素质、有技术、有经验的人才留下来。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环境通常较为恶劣,长期的繁重户外工作难以及工人保持高度的建设积极性。而且施工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第一现场的作业工人通常是聘请的当地人,管理松散,交替频繁,不利于工程实施的稳定性,对保证质量按时完工有重要影响。

2 施工期间

2.1 沥青混合料

市政道路沥青混合料的拌制通常为热拌热铺,对温度要求严格,需控制在70℃左右,但这会随着实际操作时的环境和气候而改变。

沥青混合料在运输时,不能出现离析的状况。为了保持沥青材料的温度,必须用篷布扎进覆盖。

沥青混合料进行摊铺前,摊铺路段必须干净且喷洒足够的透层油,保证路面黏结性。施工过程中,要对路面的摊铺厚度进行检测,以便及时调整。未经压实的路段不可踩踏,要根据施工中的具体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摊铺工艺和方法。

沥青混合料在摊铺后要进行压实,以紧跟、慢压、高频和低幅为原则,进行初压、复压和终压,确保路面的平整度。

2.2 加强施工管理

明确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岗位职责,专人负责专项。根据现实情况及时安排调度沥青混料的使用,保证施工机械的正常作业,依据实际操作增减机械,保证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健全质量监理制度。必须对施工现场严格监理,确保各施工岗位人员理解每个施工环节的要求,监管必须贯彻施工的全过程。一旦发现不合格路段,立即问责返工,合格后才能继续施工。

建立分管机制。将工程延伸出的每个分支派发给某个部门监管,将监管的责任细化落实,从而确保施工进度。而每个项目的管理人员,必须清楚每个环节的施工标准以及相关要求,遵守职责划分和质量管理的要求对负责部分进行管理,时时关注施工动态。

增加施工质检和路面质检的频率,确保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必须确保每一次的检查、抽查都是符合标准和规定的,必须严肃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检验。

3 施工完成

施工质量检测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碾压成型的道路也必须通过检测,才能算是工程的完成。碾压成型的路面.检测要求路面的平整度、厚度、宽度等合乎规定。最终评定沥青混凝土路面合格必须要把路面的取样送至实验室进行马歇尔试验,其压实度、空隙率、容量等性能合乎要求才能判定路面合格。

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图纸、标准、规范、质检结果、检测实验表、照片、声像及原始记录等资料要完整地收集整理保存下来。这些资料必须是真实准确详细地记录了每一个工作环节的数据,资料最后要归档存放,这是竣工验收的关键依据。

4 路面维护

施工完成后的路面投入使用后,并不意味着施工工作的完成。道路在日常中都会有损坏,如泛油、裂缝、松散脱皮等,因此要对道路进行维护。道路的养护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遵循“建养并重、协调发展、强化管理、提高质量、保障畅通”的指导思想。把建设和管理提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要注意沥青路面成型稳定期的养护。经常保持路面整洁,及时扫除路面上的尘土、污泥等杂物。

要结合季节气候特点开展养护。工作旱季节,宜开挖路槽处理病害;在雨季到来之前,缝补面层裂缝,疏通整治道路排水设施;高温季节适时处理泛油、拥包、波浪等病害以及中修;冬季及时清除冰块、积雪,纵坡加大地段撒砂防滑。

要查清病害原因。产生路面病害的原因是多方面,路面的破坏,有的是由于面层原因造成的,有的则在于土基和基层。如冻胀与翻浆、基层压实不足或基层出现裂缝,都有可能导致路面破坏,因此,要做好调查研究、查清破坏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

要适时进行中修罩面。沥青路面受行车磨损和大气、日光等自然因素的作用,易使沥青结合料老化,出现大面积的表面颗粒脱落、裂缝等现象。为恢复和改善路面技术状况,应及时采用简易表面处治罩面。

5 结语

沥青混凝土路施工完成的关键是施工人员、施工原料、施工设备、管理机制等众多因素合理配置。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施工环节的漏洞,及时反省总结,合理调度,克服消极的人为因素,大胆尝试创新,重视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不能松懈对施工全过程的有效动态检查管理,严格遵守各种试验及检测的标准和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不断加强管理,精心组织工作,才能铺筑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沥青混凝土道路。避免盲目的设备资源浪费,要最大化利用有限的条件创造最大化最优质的成果,严格把控机械成本预算,统筹各方,从而促进施工工程的完善。在平时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公路的养护,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减少资源浪费,节约资源。

[1]张阳.探究改性沥青混凝土在市政道路上的使用与施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5).

[2]王凯.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3(1):47~49.

[3]顾海荣,董强柱.就地热再生过程中的沥青路面加热技术[J].中国公路.2017(3).

猜你喜欢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
工程造价控制中竣工结算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国内沥青市场“十三五”回顾及“十四五”展望
市政道路路基质检与控制探析
沥青及沥青混凝土
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
第九章 沥青湖
浅析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用艺术修补路面
跟踪导练(四)2
一款透水路面养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