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与旅游景区(点)联动发展研究
——以罗田县为例
2018-02-14周利红
周利红
(贵阳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550000)
1 引言
城镇与景区(点)的发展相互依存,一方面,城镇可依托景区优势,扩大其影响范围,提升城镇知名度;另一方面,景区(点)可整合城镇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充分发挥旅游依托城镇与景区(点)各自的资源优势,利用空间邻近性和产业关联性,在规划、建设、管理、产业发展等方面实施有效对接,并通过旅游产业链构筑二者紧密而广泛的共生关系,将更好地实现城镇与景区(点)以旅游功能互补为基础的良性互动和共生共赢。
2 城镇与景区(点)联动开发的条件与动力机制
2.1 城镇与景区(点)联动开发的条件
2.1.1 良好的区位关系是前提
良好的区位关系,既表现为二者空间距离的适当,也表现为与旅游者活动行为规律的吻合。一般来说,邻近景区(点)或处在进入景区(点)的交通干线上的城镇会优先得到发展,但如果城镇近距离内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的大中城市,则会对城镇介入旅游业形成一定程度的替代作用。
2.1.2 完善的旅游设施是基础
拥有核心吸引物的景区(点)是旅游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要素,但旅游景区(点)的核心区域往往生态脆弱,不适宜布局较多的旅游设施,为适应旅游者的综合需求,城镇可充分发挥旅游服务基地的功能,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为景区(点)的发展提供重要依托。
2.1.3 多样统一的景观建设是有效途径
城镇与景区(点)联动开发要求两者在景观建设上逐步达到景观特色的和谐交融和多样统一,以更好地营造出浓郁的旅游氛围,进而增强旅游者的整体体验水平。这也意味着城镇应由满足游客吃、住等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向满足游客审美、体验等高层次的心理需求转变,逐步实现与景区(点)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接轨。
2.2 城镇与旅游景区(点)联动发展的动力机制
2.2.1 动力机制的构成及特点
城镇与旅游景区(点)联动发展的动力机制遵循力的作用原理与机制,主要表现为城镇对景区(点)的推力、景区(点)对城镇的拉力、政策因素对两者的支持力以及周边地区影响因素造成的干扰力和建设成本等因素带来的摩擦力五个方面,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旅游景区(点)与城镇联动发展的合力。
2.2.2 城镇与旅游景区(点)联动发展动力机制模型构建
根据力学共点力合力基本公式,构建多元一次方程,以对多重影响力下的空间效应进行模拟分析。
F=aF(x)+bF(y)+cF(z)+dF(m)+eF(n)
其中,F为合力,F(x)为城镇对景区(点)的推力,F(y)为景区(点)对城镇的引力,F(z)为政策对两者的支持力,F(m)为周边地区的干扰力,F(n)为建设成本的摩擦力。且 F(x)、F(y)、F(z)为正向力,F(m)、F(n)为负向力。若F为正值,则说明旅游景区(点)与城镇有实现联动发展的可能,且值越大,联动效应越强;若F为负值(包含0),则说明两者实现联动的可能性较小,或为旅游景区(点)依托自身或其他城镇发展。
该模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旅游景区(点)与城镇的联动发展关系,对于政府部门和相关规划管理部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将其应用到罗田县旅游景区(点)与城镇的联动发展过程中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合理应用该联动发展模型既有利于区域资源的整合和高效利用,又有利于旅游景区(点)的开发与城镇的建设。
3 罗田县城镇与景区(点)概况
罗田县现辖7个镇、5个乡、4个国营林场,全县总面积2144km2。其中7镇为凤山镇、三里畈镇、胜利镇、九资河镇、大河岸镇、河铺镇、骆驼坳镇,5乡为匡河乡、白莲河乡、大崎乡、白庙河乡、平湖乡。其中凤山镇为县城所在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个城镇旅游资源都较为丰富,且各具特色,如九资河镇主要以生态旅游资源较为突出,天堂寨景区已成为知名的4A级景区,三里畈镇以温泉旅游资源闻名,而胜利镇则以大别山旅游干线上的红色旅游镇著称,胜利烈士陵园即为其典型代表。罗田县各城镇的建设和发展与旅游景区(点)的开发建设密不可分,因此对各个城镇的现状概况及其旅游资源分布以及景区(点)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对确定罗田县旅游景区(点)与城镇的联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罗田县城镇与景区(点)联动发展空间格局与发展战略
4.1 罗田县城镇与景区(点)联动发展空间格局
通过对城镇与旅游景区(点)联动开发的条件、动力机制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罗田县城镇与景区(点)联动发展的空间格局,形成旅游城镇体系。充分考虑罗田县城镇与景区(点)的联动发展,确定其旅游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分为三级,空间结构为“一区、两带、两轴”。
4.1.1 空间结构体系:“一区、两带、两轴”
其中一区为以县城凤山镇为核心,涵盖三里畈镇和骆驼坳镇联动发展形成的一体化发展区;两带为横向的两条旅游带,分别为北部以天堂寨景区为龙头,沿大别山旅游干线,涵盖九资河镇、胜利镇和薄刀峰、青苔关等众多景区(点)形成的生态旅游带和南部覆盖凤山镇、三里畈镇、骆驼坳镇的城镇旅游带;两轴分别为中部和西部两条纵向发展轴,其中东部发展轴以大别川百里生态画廊为基础,贯穿沿线的九资河镇、白庙河乡、大河铺镇、匡河乡和白莲湖乡,西部发展轴以天河沙海休闲带为基础,联系胜利镇、河铺镇、平湖乡、三里畈镇和大崎乡。
4.1.2 等级规模体系:三级
罗田县各城镇的等级规模分为三个级别,其中一级为旅游中心城镇,有凤山镇和九资河镇两个,二级为旅游重点城镇,有三里畈镇、胜利镇、河铺镇、大河岸镇和匡河乡五个,其他城镇为第三级,即旅游一般城镇。
4.1.3 职能结构体系:枢纽城镇与特色城镇联动发展
枢纽城镇包括凤山镇、九资河镇这两大旅游集散中心和大河岸镇这一大别山旅游驿站。特色城镇分为生态旅游特色城镇和文化旅游特色城镇。其中生态旅游特色城镇有:三里畈(温泉之乡、甜柿之乡)、白莲湖乡(十里荷塘)、大崎乡(千亩金银花)、白庙河乡(生态画廊)、平湖乡(天河沙海);文化旅游特色城镇有:胜利镇(红色旅游名镇)、河铺镇(“孝”文化发源地)、匡河乡(佛教圣地)。
4.2 罗田县城镇与旅游景区(点)联动发展战略
4.2.1 区域协作战略
罗田县应充分发挥自身旅游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注重与周边市县及县域内旅游景区(点)及城镇的协作,形成联合互动发展的新格局。如在市县层面应与周边市县携手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旅游试验区”建设,在县域层面各旅游景区(点)和城镇应做到分工明确,避免区域内的同质恶性竞争,各类旅游景区(点)和城镇的开发主题应各有侧重,结合自身特色,做到专而精,以实现县域内景区(点)与城镇之间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4.2.2 产业联动战略
应明确旅游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带动的关系,加快旅游业与三次产业融合,促进相关产业联动发展,使其成为罗田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罗田旅游的产业联动主要包括:旅游与文化、农业、工业、商贸、地产等的联动。如在旅游与文化产业联动方面,罗田应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资源,直接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形成鸠鹚文化、大别山红色文化、“寨”文化、风俗文化等旅游产品,并进一步完善和延伸旅游产业链,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全力提升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水平,建设特色文化城镇,构建文化旅游强县。
4.2.3 可持续发展战略
旅游景区(点)的开发和城镇的建设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来进行,旅游业的合理发展也有助于改善产业结构,减轻经济发展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提高人们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因此,罗田旅游的发展既要实现区域内产品、服务、管理和环境的协调有序,也要实现区域景观和环境的整体和谐,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为罗田旅游业和城镇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 结语
城镇建设与旅游景区(点)的开发建设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罗田县旅游资源丰富,城镇与景区(点)众多,通过深入研究城镇与景区(点)联动发展的条件、动力机制等来确定两者联动发展的空间格局,并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城镇体系,辅以相应的区域协作、产业联动、可持续发展等推进城镇与景区(点)联动发展的战略,将为罗田县实现区域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1]毛长义,艾南山,胡国林.旅游依托型小城镇与景区联动开发初探——以汉水源头景区与汉源镇为例[J].乡镇经济,2008(7):31~35.
[2]钟 睿,姚治国.县域旅游发展模式动力机制研究[J].特区经济,2010(5):157~158.
[3]杨前进,徐建军,张述林.重庆璧山县与周边区域旅游互动联合开发探索[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9,26(1):1~5.
[4]马成程,李松志.特色旅游小镇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以庐山市海会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7(12):9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