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边缘区域村庄规划分析

2018-02-14张永军

建材与装饰 2018年28期
关键词:城市边缘城乡村庄

张永军

(安顺市西秀区规划设计所 贵州省安顺市 561000)

1 引言

城市边缘区是指在城市形态上处于由市区向郊区过渡地带的城市建设区域的边缘地带。而城市边缘地区的村庄则是指位于城市边缘地区的行政村和自然村等。城市边缘地区的村庄兼有城市和乡村的特点,在地区城市化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2 城市边缘区域村庄的特征

(1)经济发展条件的优势明显:城市边缘地区的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其良好的区位所产生的边缘效应密切相关。城市边缘地区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可优先利用城市经济、技术、信息等。城乡二元市场体系也极大的促进了农村市场的繁荣,有益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发达的交通网络,有利于城乡之间的双向辐射,促进了原料产地与市场之间的联系。同时还具备良好的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而且,周边的优越基础设施有利于吸引大量投资,是城市边缘地区村庄经济发展和建设的重要优势。

(2)人口流动具有互动性:外来人口和务工人口在城市边缘的农村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对于流动人口来说,由于特殊区位条件下的市场优势和产业、企业从属关系的多元影响(市政企业和乡镇企业并存),民营企业使内部人口呈现出城乡双向流动的特征。

(3)土地利用的混合性: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城市边缘地区的村庄受到城市的影响非常大,比如说受到金融、商业和服务业、仓储业的影响,城镇居民的工业企业和居住区分布广泛。另外,城市边缘地区村庄保存的农业逐渐发展为生态农业,并演变为城市观光农业。因此,在城市边缘的农村地区,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混杂着乡村的土地利用类型,形成了独特的土地利用景观。

3 城市边缘区域的村庄规划的原则

3.1 城乡整体规划的原则

城市边缘村离市区很近,随着城市的扩大,今天不确定的边缘地区将成为明天不确定的城市。因而,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实行城乡发展一体化。当前,城市边缘地区的乡村受到城市总体规划的制约,服务于城市总体布局,承担部分城市职能,并受到城市边缘地区工业、住宅、开发区等城市大规模建设的影响。然而,由于城市管理部门对于乡村的规划深度较浅,没有进行细致规划,农村的建设主要还是依靠村委会和村主任的意见,导致乡村规划中与城市的配合不足,整体缺乏方向性。基于这个原因,为了避免以后出现城中村的景观,应该进行统筹城乡规划,把城市、周边乡镇和农村居民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既要考虑村庄的发展,还要与城乡整体规划体系相适应,避免被动的适应情况发生,要与自身的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和人力资源条件相结合,制定适合经济发展的计划。此外,城乡体系开放,与外界联系复杂,城乡总体规划应与区域规划相一致。

3.2 弹性控制原则

城市边缘的村庄处于城市化的前沿,这是城市发展最具潜力的地区,这也是一个在发展目标、土地使用布局和基础设施布局方面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区域。村庄的规划寿命一般约为15年,周期较长。村庄的物质要素正处于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因此,村庄的规划和建设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有机的、灵活的设计方案。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建设,以确保村庄规划和建设是科学的、灵活的过程。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城市边缘的规划应该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

3.3 生态优先的原则

共生、适应和循环是城市生态系统最重要的运行原则。其核心是内部子系统与外部系统之间和谐有效的生态关系。边缘区域在相邻区域之间能量与物质流动过程中的“半透膜”作用决定了其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然而,城市边缘地区村庄的生态环境往往遭到破坏,主要是因为城市发展不当而带来的垃圾废弃物与污染,严重损害了乡村的生态环境。

4 城市边缘区村庄规划执行的措施

4.1 规划执行的严肃性

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城市边缘村庄规划是一份法律文件,必须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村庄建设。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规划执行的严肃性。与城市规划相比,城市边缘地区乡村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明显较低,规划随机变化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是在发达国家,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法律程序才对规划进行修改。这种随机修改不符合计划,严重影响了计划执行的连续性,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现象发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这种随意的修改也影响着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威胁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边缘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家和有关部门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规划的严肃性。

4.2 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实行城乡两个系统、两种制度。城市和乡村的管理权在城市边缘的地区进行交接,成为城市和乡村管理的薄弱环节。因为缺乏有效的管理,城市边缘地区的村庄布局混乱,建筑造型语言分散,基础设施配套较差,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形成了巨大的隐患。对于此,有必要改革城乡分开管理的旧体制,建立具有执法和一定权力的区域管理委员会,形成协调一致的城乡发展体制。

5 具体案例

下面介绍某科学协调的城市边缘村庄规划案例。

5.1 该城市边缘区村镇区域划分

该城市边缘地区包括12个区、37个乡镇、650个村庄。根据乡镇的特点和规划指导,可分为三种类型:生态控制型、农业主导型和城镇发展型。生态控制乡镇主要位于生态绿色楔形区或重要的生态走廊,主要为较偏远的乡镇,农业主导的乡镇主要位于城镇发展轴线上的生态控制区附近,城镇发展主要位于新市镇或新市镇团区,大多与城市毗邻。

5.2 该城市边缘区产业发展模式

远城区新型工业化是该城市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的主要方向,对于实现该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因而,该城市边缘地区的产业发展应以生态产业发展为支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建立农业科技园区,提高农产品技术含量,面向城市市场,不断促进城市农业的发展。

5.3 该城市边缘区村庄建设体系

该地区从区域资源优势和土地利用特点出发,以产业发展的布局和模式为指导,提出了城市边缘地区乡镇发展体系。依托乡镇和生态社区现代化建设的新模式,以园区的发展指导乡镇三大产业的发展,实施“村镇生态社区”的区域村镇发展体系,针对生态控制型乡镇,指导发展乡镇的具体特点,实施差异化的发展体制和乡镇建设模式。

6 结语

城市边缘的农村发展与规划因其特殊的地理与经济区位而具有独特性,它既不同于城市中心区域,也不同于广大的乡村区域,而更加类似于二者的综合。因而,对于城市边缘地区农村规划的研究与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针对城市边缘地区乡村的特点,提出了城市边缘乡村规划的原则和具体操作措施,希望对于该类型的乡村规划做出一定的贡献。

[1]张玮.城市边缘区“城市双修”规划方法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7,15(17):187~188.

[2]许文聪.城市边缘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191~192.

[3]刘宏波,翟国方,施益军.空间重构视角下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问题分析[C].2017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7:145~146.

[4]邓潇潇,张晓.上海城市边缘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变及规划建议[C].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6:77~79.

[5]张绍刚.分析新时期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的规划设计与管理[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8):00004.

猜你喜欢

城市边缘城乡村庄
我的小村庄
潮 汐
村庄,你好
城市边缘区乡村聚落空间的更新与发展探析
CONGRETE ISL AND
城乡涌动创业潮
村庄在哪里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Still LIFE IN THE CITY By Hatty Liu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