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民发展学院设计探讨
2018-02-14张凯
张凯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位于陕西省杨凌区,学校具有长期开展农村干部培训的实践和传统,农民发展学院是学校为了整合学校现有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资源优势,专门成立的开展农业农村干部培训的场所。
农民发展学院选址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东南角。东临邰城路,南邻国槐路,西临玉兰路,北临法桐路。占地约4.1万m2,其中北侧预留约8000m2后期发展用地,项目由教学楼、公寓楼及体育馆组成,总建筑面积4.75万m2。
1 规划设计理念
规划设计从布局模式、空间格局、人文精神等方面入手,对设计任务书进行分析,并与相关单位沟通,结合用地现状以及校园原有建筑形式,创建一个既可以兼用校内环境、设施资源,又可以独立运作的,具有高校培训特点的学院建筑。建筑以现代设计手法来表现典雅的设计风格,充分体现出现代高校文化特点。
2 总体布局
农民发展学院方案设计将主要的功能分区分为学习、住宿、餐饮、文体活动四大块。方案合理组织各个功能区,优化流线。因规划用地南侧在建幼儿园,为了将教学楼公寓楼与幼儿用房分隔开,将体育馆功能布置在地块南侧,教学楼,公寓楼东西中轴线上。建筑主色调和风格与校园主要建筑统一,使这一组建筑能够融入校园整体环境中去。
3 空间环境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的规划有较为明显的主导轴线,路网较为方正,本组团不在学校的核心区域,考虑到校园平面肌理的整体性,同时为了方便学员使用,建筑组团以东西轴线为主要轴线控制着整个组团的布局,该轴线是明确的充满仪式性的。主轴遵循人的行为习惯,按照学员“入学报到-分配宿舍-上课”的流线,将入口广场、公寓楼、教学楼由东到西串联起来。规划用地西边与校园内原有乔木园隔路相望,教学楼与宿舍楼两组建筑之间围合成相对独立的室外空间。学院在东侧邰城路上有独立校门,逐步从校外空间过渡到校园空间里,形成了以入口广场到公寓楼再到教学楼的严谨的空间序列。从入口望向公寓楼,作为入口标志的两侧主楼和中间大厅部分更增加了入口的层次感。
规划用地西侧及北侧为体育用地及学生公寓、教学楼等学生人流较大的区域,因此把教学楼部分布置在用地西侧,既体现了教学资源共享这一原则,又减少了较为高大的公寓楼对校园内造成的视觉压力。
4 建筑设计
学校南校区现存各个时期的建筑,但主要建筑如图书馆、科研主楼,以及其他的新建建筑均以红色调为主。建筑形象,是建筑设计中要着重考虑的,本设计作为在学校内的新建建筑尤其要考虑。为了保证学校建筑形象的整体性,本组团设计也以红色调作为主色。考虑到本设计作为对农村干部进行培训的特殊的成教学院,因此,本设计不追求标新立异,而是以厚重的、传统的风格来处理,教学楼与公寓楼主楼采用三段式的做法,并以现代手法表达典雅的设计风格。
教学楼建筑面积约1.05万m2,五层。按照学院提出的要求,其中包含90人普通教室4间,60人普通教室12间,135人教室2间,600人报告厅和200人报告厅各1间,以及各种专业教室及若干办公室。除135人教室外,所有教室及办公室均布置在南北两侧主楼,单面走廊可避免人多干扰。报告厅设在建筑中部,在功能上方便使用,也符合疏散要求。在学校教学模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教学楼本身的设计模式也比较稳定,为了充分满足学生交流活动的需要,创建一个收方有致、尺度合适的环境,在教学楼中部局部设有屋顶花园,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屋顶空间进行绿化,丰富视觉效果,而且也为学员提供了一个新的活动交流的场所。教学楼在东西两面均设有出入口,学院内部学员可从东面出入口由公寓楼进入教学楼,学校学生可从西面主入口进入,流线清晰。
公寓楼建筑面积约2.12万m2,九层。包括单人间400间,双人间108间,套间4间,其中单人间主要在北边主楼,双人间、套间和部分单人间布置在南边主楼。公寓一楼设有约500m2的大厅,方便学员集中报到时集散及平时交流之用。大厅西侧设置庭院,庭院顶部开窗,将阳光引入,食堂一层与庭院之间用可移动门窗隔断,可以在举行宴会活聚餐是扩大就餐面积,宽敞明亮、环境优雅。食堂还根据饮食习惯不同设置了西餐厅和清真餐厅。建筑设有多个出入口,满足了人员疏散的要求,也方便使用和管理。在处理食堂和公寓楼部分的平面设计上,协调了各个功能之间的空间组合关系,使其在使用功能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拥有良好的通风采光。
因为用地条件所限,用地狭长,体育馆建筑面积约6600m2,体育场在设计以功能合理为主的,要满足游泳馆与羽毛球网球馆两大主要功能的同时,还要具有健身、乒乓球功能。并且将后期办公及宿舍布置在了体育场一端。
5 结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民发展学院方案设计的主要特点是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流线清晰,合理利用场地,妥善处理好教学部分、生活部分和体育活动部分的关系。作为学员一段时间内集中生活学习的场所,方案为学员和在校学生提供良好的学生环境、生活环境和交往空间。
[1]黄骏,林燕,何镜堂.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的规划设计[J].华南理工大学学院,2010,6.
[2]程泰宁,王幼芬.环境·空间·建筑形象——浙江大学新校区第三组团设计[J].建筑学报,2004,1.
[3]何镜堂,郭卫宏,陈文东,陆 超.中国矿大一组实验楼的设计解析[J].新建筑,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