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恒口古镇乡土文化探究
2018-02-14石厚波
石厚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55)
1 概述
说起乡土文化,我们知道,它包含着众多的方面。简言之,乡土文化就是也个人出生地土生土长的物质或者非物质的民间文化。乡土文化一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文化中,在中华文化几千年的血液中,乡土更是维系家族、聚集村落、传承文脉的最重要的精神纽带。随着时代的变迁,村落逐渐消失,在这片土地上关于时间与空间的记忆越来越少,我们会去思考,也会回忆。很多人说我们当今的文化缺失,或者说我们失去了文化,其实我想这里面更多的原因是当今水泥钢筋式的综合与冰冷的城市形态,导致了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增长,乡土文化一点一滴的消失与乡土情结的没落。
2 恒口古镇概况
2.1 地理概况
我们说的恒口古镇是恒口镇中的一段古街道,恒口镇位于陕南安康市汉滨区西北部。通常意义上讲,陕南地区,指的是陕西南部地区。安康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水横贯东西,河谷盆地(安康盆地)居中。安康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之滨,被誉为"西安后花园"。恒口古镇便是安康市有名的古镇之一。恒口古镇位于秦巴山脉的恒河、月河的川道之间,距安康市27km,是连接紫阳、汉阴和汉滨三县(区)的交通枢纽。恒口古镇从古至今都在一个重要的枢纽位置,这也是这座古镇屹立千年的重要原因。
2.2 历史背景
恒口镇始建于北宋,古名“衡口”,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月河、恒河交汇于镇东,因古镇处于恒河出口处,故名恒口镇,历来是陕南商贸重点镇和水上交通码头。北宋神宋元丰年间(1078~1085)的《九域志》中记载“西城县有衡口镇”。康熙二十二年(1683)属兴安洲管辖恒口镇称恒口铺。民国二十四年(1935)撤铺设联保;民国二十七年(1938)撤销联保,恢复乡镇改为恒口镇。
3 恒口古镇文化构成分析
地域文化的形成是地域文化共同体主动适应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结果。从空间形态来看,恒口古镇地域文化属于陕南安康文化圈,在这个比较特殊的地理位置上,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之中,必然会形成众多的文化体系,也有着众多的文化构成要素。
3.1 荆楚文化
从地缘关系上来看,古代安康从先秦时期,一直隶属于荆楚文化范围的体系之中。春秋时期,陕西南部便隶属于楚国,发源于江汉流域的荆楚文化也是从这个时期兴起,影响辐射了中华文化几千年。荆楚文化重巫术,《汉书·地理志》中称楚地“信巫鬼,重淫祀”,安康人也有“好祀鬼神”“有病信巫不信医”之旧习。荆楚文化对安康风俗民情及文化性格的影响是深刻的。
3.2 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兼容释道,信巫鬼、重祭祀。这种文化构成从古至今一直在蜿蜒绵亘的世俗发展中流淌。巴蜀与秦、楚接壤,巴蜀先民很早就在汉水中上游地区活动,故巴蜀文化对安康地域文化的影响是直接的。在安康境内的考古发掘中,先后发现了早期的巴楚尖底罐、中期的石棺墓、晚期的巴式柳叶剑和蝉纹矛等文物。安康恒口的一些山野风俗,也留存有巴蜀文化的印痕。
3.3 秦文化
陕西自古以来与“秦”文化都是分不开的,陕西长时间都属于秦国的版图。在大统一的文化体系之中,对于陕南安康恒口地区,也是同样的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从现在来看,我们通常讲陕西文化与秦文化紧密结合,秦文化也成为陕西人的母体文化。
3.4 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作为我们两千年文化体系中的核心文化,也深深影响着陕南安康恒口的文化。自唐宋以来,在安康就办过众多的书院和学堂,尤其是近现代。在恒口古镇最为著名的就是岭南书院,书院位于恒口明清古街中心,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迄今已有近200年历史。
3.5 移民文化
西周末年,犬戎入侵关中,居住在今华县的郑国人逃往河南,部分则南迁来到汉中盆地建南郑邑,这是史书中关于向陕南移民的最早记录。明清两代的移民运动,使相对封闭落后的安康山区得到了大规模开发,也使安康社会文化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湖广、闽浙为主体的移民的迁入定居,不仅促进了安康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促成了各种地域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交叠、沉淀和重新排列,赋予了安康地域文化南北荟萃、五方杂处的特色。
3.6 佛道文化
佛道兼容互尊,信众佛道并奉,是安康宗教文化一大特色。在安康境内发现佛教造像最早可追溯至东汉末。同时安康也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重要活动地之一,安康是中国原始道教五斗米教的发源地之一,在安康境内神仙传说和道教遗迹非常多。恒口镇也有众多大小不一的寺庙以及道观,初一十五香火不断。
4 总结
恒口古镇经历了千年时光的洗礼,乡土风俗、世俗文化都在历史的长河里传递与更新,一代代人的乡土情怀也在不停地传递。在这里,还是一样有着祖祖辈辈乡土人文,既有南方的舞火龙、火狮、跑竹马,又有北方的赶毛驴、划旱船、演皮影等,还有剪纸、汉江的龙舟赛、汉黄二调、花鼓等等,乡土情怀在这里不停的传递和散发。现在的恒口古镇更是一个商业发展迅速的现代经济集散中心,古镇藏在高楼大厦背后,剩下的极富特色的多重式屋檐和多重式天井四合院布局,融汇了汉水文化与南北文化于一体的建筑特色,都存在于时光里,也在我们的记忆中。
[1]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1985.
[2]安康文化编辑部.安康文化.2007(3).
[3]安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赖祯武,主编.安康地区志[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