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民建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技术的运用

2018-02-14石世松

建材与装饰 2018年36期
关键词:圈梁工民建墙体

石世松

(贵州建工集团第八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贵阳 550001)

工民建是我国的重点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构造柱设计必不可少。其主要是按照相应的比例对钢筋和混凝土进行配合,按照先砌墙、后浇筑的原则,浇筑形成柱状混凝土结构。应用构造柱有利于砖砌房屋建筑提高其结构强度,在工民建施工中合理应用意义重大。要想保证构造柱质量,就需要严格控制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施工时,需保证配筋的合理性,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高度和应力需求,利用圈梁对混凝土结构稳定性做进一步加固,如此便可使构造柱充分发挥稳固房屋作用,提升工民建工程的质量。

1 构造柱施工存在的问题

1.1 断条问题

构造柱施工前,管理人员没有重视构造柱材料的清理工作,加上混凝土材料自身结构不具备良好的稳定性,极易导致裂缝现象。同时选择的材料不合理导致断条问题。这类情况都增加了构造柱断裂的可能性,整个施工结构缺乏科学性。

1.2 混凝土问题

混凝土经常会出现蜂窝麻面问题,其主要是因为混凝土浇筑前,未做好模板润湿和马牙槎砌墙工作,混凝土的水分被模板和砖墙吸收。在振捣混凝土之前,未清理干净模中的碎屑、灰尘等杂物,也未用水冲洗,影响混凝土的接搓性,致使前、后浇筑的混凝土连接不够紧密,构造柱失去了良好的整体性[1]。

1.3 钢筋问题

①在实际施工中存在上下钢筋错位现象,对建筑的抗震性造成不良影响;②钢筋搭接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钢筋长度不够,没有做到搭接,最终影响构造柱的质量;③箍筋不正、松散和数量不足导致钢筋没有起到实际作用;④加密工作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1.4 构造柱设计问题

构造柱设计时一项复杂的工作,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对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如构造柱的数量、间距未按照抗震设计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存在构造柱漏设、少设现象;未重视变形缝两侧墙体的设置,易发生漏设,加之构造柱设计较高的间距,便无法对墙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做进一步提升,反之间距较小,则容易造成施工资源浪费。

2 构造柱的施工技术

2.1 构造柱的应用原则和要求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在实际施工之前,需对施工方案进行合理设计,并且遵循设计原则:①设计构造柱时,需提前充分分析房屋建筑的建造级别、所用构件的稳定性和抗压力性,并与砌砖结构房屋建筑工程相关要求相结合,在外墙交接处、墙角等需设置构造柱的位置进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布设;②知道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所适宜的条件,对稳定性相对较弱或承受重力的砖砌房屋建筑结构则需设置构造柱,对于砖砌房屋结构梁下墙体存在较大跨度、限制厚度时将构造柱设置的梁下,对于砖砌房屋建筑墙体自重过大、厚度较厚、风荷载能力强时可将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设置在相应的墙体部位,进而达到砖砌房屋建筑墙体所需的能力需求,提高墙体的抗剪力、承载力和抗震性[2];③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工民建常用的一种构造柱形式,将其应用于砖砌房屋建筑中可提升建筑的稳定性,要想在建筑中更好的应用构造柱,还需保证圈梁结构的合理性,圈梁对构造柱的设置有重要影响,在设计时应保证圈梁连接牢固可靠,使砖砌墙体结构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保证房屋建筑整体质量。

2.2 构造柱的施工工艺

构造柱的施工工艺是重点环节,在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进行小砌块砌体设置时,应保证钢筋绑扎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支设墙体和墙体砌筑工作应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开展,为后续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②需将墙体连接于构造柱的部位砌成马牙槎样,将各层构造柱的柱脚作为起始点,施工为先进后退,制作成宽为100mm、高为200mm的凹凸槎口,将6mm直径的拉筋结构共2根应用于挡墙间,控制间距为400mm,末端进入墙体之内,保持其长度正好伸出洞口边,并在1000mm之内;③对于构造柱两侧模板的设置,应保证其与墙面贴紧,并做好支撑,避免板缝出现漏浆现象。将构造柱混凝土设置20mm左右的保护层,最低在15mm之上;④合理控制混凝土塌落度,通常将坍落度控制在50~70mm。在浇筑构造柱混凝土施工前,需考虑各类杂物的影响,并对模板进行湿润,将同于混凝土配比的水泥砂浆进行注入,采取分段浇筑,对混凝土充分振捣。之后在混凝土上铺设水泥砂浆,以便混凝土凝固质量更好[3];⑤构造柱的浇筑应严格案按照浇筑步骤进行,严防过振、漏浆、浇筑不全面的问题发生。混凝土振捣遵循“快插慢拔”原则,采用分层振捣,通常将振捣厚度应小于300mm;⑥注意构造柱的养护工作,构造柱养护初期水泥会发生水化,需要较高的水分,应注意浇水。另外如施工为高温天气也应及时浇水。并保证养护用水量等同于浇筑用水量。

2.3 提高构造柱质量的策略

如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嵌于墙体之内,通常先进行纵横墙砖砌,砌完墙体之后会呈现“柱腔”状,也就是将构造柱位置预留出来。随着分层砌筑和浇筑墙体与梁圈,构造柱也需进行分段施工[4]。要想使构造柱中心线处于相同的直线上,就需保证“腔柱”位于准确位置。对此,在砌筑的过程中应对构造柱钢筋骨架进行重点检查,使其有良好的垂直度。调直并校正钢筋骨架后,利用墙体拉筋对其位置进行固定,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将构造柱中心线牵引至“柱腔”上口或者圈梁模板处,钢筋骨架中心应齐平于柱中心,以保证构造柱位置的精准性。绑扎钢筋骨架应与分柱段施工面分段进行,保证绑扎点完全固定,严防滑动移位。将竖向塔接头长度控制在35d的长度,同时使构造柱箍筋控制在圈梁上下的45cm高度以上或1/6层高之上,箍筋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0cm以内[5]。并严格按照每隔500mm在沿墙体放置2根拉结筋规定施工,砌筑人员应做到随砌随放,并将其切实在密实砂浆水平灰缝中牢固固定。

3 结束语

工民建工程中,构造柱的合理与否对建筑物的抗震性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存在各种问题影响构造柱质量,对此还应加强对各环节的控制,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把好质量关,保证工程整体质量。

猜你喜欢

圈梁工民建墙体
半预制圈梁构造柱砌体结构变形量估计仿真
模块化蓄热墙体日光温室研究进展
浅谈节能技术在工民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简述
浅谈UHPC在异形曲面墙体中的应用
浅析建筑垃圾在节能复合墙体中的应用
工民建防渗漏的施工技术探讨
BIM技术在辅助工民建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承重型3D板墙体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砌体结构圈梁和构造柱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