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河古镇文化景观基因分析
2018-02-14谢小龙
谢小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省西安市 710055)
1 文化景观基因概况
文化景观基因是对于历史文化景观保护的重要研究对象。自然风貌、建筑、村落、自然资源、城市、交通工具和道路以及人文现象的复合体。文化景观基因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景观基因,它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像动物体的基因一样具有独特性。
物质文化景观基因,是一种可见的、有形的物质表现形式,这类景观包括建筑、街道、民居、聚落、服饰、交通工具等。古镇景观是一种介于村落景观与城市景观之间的一种特殊文化景观类型。蜀河古镇古遗迹众多,遗留下来的物质文化景观基因也比比皆是。笔者将对其进行分类探讨。
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在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之间并没有绝对的、截然不同的界限(如以音乐文化地理为例,只有无伴奏清唱才是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的主要成分有音乐、戏剧、舞蹈、表演和曲艺、艺术(绘画)、饮食习惯、嗜好和禁忌、法律、法律制度以及语言和宗教、感觉区等。蜀河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风俗,造就了很多与其他古镇完全不同的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
安康市旬阳县蜀河镇,地处旬阳城以东53km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2′北玮 32°57′,面积约 153.02km2。蜀河古镇处在川、陕、鄂三省的边缘交界处,具有十分独特的过渡及融合文化。
2 蜀河古镇的文化景观基因概况
蜀河作为旬阳县第一大镇,代表了旬阳当地的文化特色。地理上的特殊导致了,旬阳地区同时受到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和秦文化三个文化圈的的影响,历史上多次移民也使得异地多重文化在这里融合,形成了极为重要的文化、商贸集散地,这是一个典型的水路交通商贾重镇。繁盛时期的蜀河镇各地会馆就有黄州馆、河南馆、四川馆、江西馆、陕西馆、船帮会馆(杨泗庙)等十余座。
3 蜀河古镇物质文化景观基因
3.1 山体水体
蜀河镇位于陕西省旬阳县太极山城以东53km处,北与双河镇、庙坪乡相连,属亚热带北缘,境内气候温润,雨量充足,四季分明,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地貌特征是:以中山为主,兼有低山、丘陵、河谷地形,境内重峦叠嶂,沟壑密布。
汉江水是蜀河古镇的母亲水源,也是蜀河古镇物质文化景观中的山水基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旬阳地表水形成的河流及溪水均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
3.2 民居建筑
蜀河镇位于旬阳县城东部,历史悠久、古建保存完好且众多。蜀河有三大建筑群,历经千年历史洗礼后保存较好。蜀河后坡南端悬崖上的,叫杨泗庙。名为庙,实为清代“船帮”(航运船工)会馆,杨泗庙现存建筑主要有门楼、乐楼、上殿、拜殿。门楼高耸面阔,与乐楼相接,与上殿拜殿相连。进深4.5m,檐柱高6.5m,门面为牌楼装饰,具有鲜明的江南建筑风格。
镇街的中段,穿过沈家楼,就可看到黄州馆,为湖北商人建的会馆。其始建年代约为清代中期。因其为黄州客商聚集之馆。故俗称黄洲馆。黄洲馆坐西向东,整个殿宇为砖木结构,由门楼、乐殿、拜殿、正殿组成。建筑设计以中轴线为基准,层次严谨,结构分明,是保持我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布局,能体现出明显的南方建筑风貌。
座落在蜀河镇上街背后的几十级台阶上的清真寺,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殿宇是由“门楼、天井、正殿、后塔组成”是典型的汉回文化结合建筑,现做了翻新维护。
4 蜀河古镇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
(1)习俗特征
旧志中有“旬河大半楚人家”之说。蜀河古镇在工匠造房、嫁娶礼仪、乔迁新居、造屋造房、和传统节气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讲究,大多与陕南船帮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有关。
(2)信仰特征
蜀河古镇依水而建,沿水居住的人都会有对水神河神或是龙王的信仰和崇拜,祈求汉江水不发灾难给沿岸百姓。红崖碥后山山杨泗庙的建设是用来供奉祭拜河神“杨泗爷”。
(3)多宗教融合
蜀河古镇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它的多宗教融合,儒、佛、道、伊宗教信仰的融合直接着用于蜀河镇的传统建筑。
(4)宗族特征
通过移民,蜀河地区宗族繁杂。有据可考,91%系明清两代由鄂、湘、赣、苏、浙、晋、冀、豫、鲁及陕中等地迁徙而来。
(5)方言特征
蜀河地处旬阳,所以方言大多与旬阳相同。旬阳方言是西北官话和西南官话融合后的地方变体,属西北方言。
(6)饮食特征
蜀河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小吃繁多,除了最有名的蜀河八大件,还有各种回民小吃,等等。
(7)民间曲艺
受“秦风、楚调、蜀音、吴韵”的影响。蜀河“民乐汉调二簧”,“曲子渔鼓”,“孝歌花鼓”,“拉纤号子”闻名旬阳。
5 总结
文化景观基因的提取对构建古村镇文化景观区的图谱,对我国古村落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基于景观设计和地理学的一个较为系统和科学的一个基础工作,有助于区分在不同区域尤其是过度地理环境下进行区分和实践指导。
关于蜀河古镇文化景观的研究,是受景观基因概念的启发而来。古镇景观的文化景观基因,与生物体一样,应与其他古镇景观的基因不同。对不同古镇的景观基因的提取和总结,可以有效帮助文化景观、景观区划以及古镇保护和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