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高铁站区域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2018-02-14冯彦韬

建材与装饰 2018年44期
关键词:需求预测换乘空间规划

冯彦韬

(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

引言

截至2018年,我国高铁的运营里程已经增加到25000km,占世界的2/3,飞速发展的高铁网络大大缩短了人们在城市间来往的时间,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随着高铁网络的加密,高铁站点的数量也大量增加,大多数高铁站点建设于中小型城市。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城市高铁车站区域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布局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多为对地面空间的研究。从发达国家的建设经验来看,高铁站区域的空间发展更趋向于地上、地下的复合空间发展。

本文针对目前高铁站区域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的不足,开展高铁站区域特点和地下空间特点的结合分析,提出高铁站区域地下空间规划开发的作用,最后结合高铁站区域和地下空间的特点,并结合大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经验,从需求预测、功能布局的角度提出针对中小型城市高铁站区域的地下空间规划设计要点。

1 高铁站地下空间规划开发的作用

1.1 土地集约化建设

高铁站区域人流密集、社会活动丰富,需要大量的功能空间以满足各类人群的各种活动需求,而高铁站及高铁轨道线路的架设将占用大量的地面空间,高铁站还需要配置广场集散空间,使得地面空间十分紧张,而地下空间的利用可以在占用极少地上空间的同时布置各类用途广泛的设施,如地下商业、地下停车、地下市政设施等,这些设施也正是对地面商务、居住等功能的重要补充,同时地下空间的高防护性可以使地下空间在实现商业、停车等功能的同时满足高铁站区域的防灾要求。这对高铁站区域的土地集约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2 疏解地面交通

高铁站区域密集的人流和大量的社会活动会产生大量的交通流,密集的交通流往往会使地面交通产生拥堵,同时密集的交通流与人流的穿插也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而地下交通设施能对地面交通做一个很好的补充,如地下轨道交通系统可以快速有效的疏散人流,地下人行通道可以实现区块内的人车分流,地下停车场可以满足高铁站区域大量的停车需求,同时高铁轨道线路往往会对线路两边的城市空间有所阻隔,通过地下隧道贯通轨道线路两边的城市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2 高铁站区域地下空间规划设计要点

2.1 需求预测

地下空间资源总量有限,且地下空间的开发是不可逆的。因此,要实现开发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对地下空间开发量做出合理的需求预测[1]。目前,地下空间需求预测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可以分为三类:指标预测法[2],通过规划人口,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等指标推算出城市空间需求总量后,根据经验确定地上地下空间的比例来估算地下空间的需求量;用地分类预测[3],根据地下空间功能不同,分别计算各个不同功能用地的需求量,求和以得到城市地下空间总体需求量;需求强度预测法[3],根据地下空间需求量的影响要素建立需求模型,根据地下空间需求强度对模型中各地下空间进行分级。综合预测法[4~5],整合上述多种预测方法,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预测。

高铁站地下空间需求预测时,首先采用类似用地分类预测法的形式结合区域地面空间规划的内容,根据每块用地的位置及用地性质将区域划分为多个不同功能区,而在对每个功能区分别进行地下空间需求预测时又采用其他不同的预测方法。高铁站地块以及其相邻地块为交通枢纽核心区,该片区地下空间功能以交通换乘与商业配套为主,其地下空间需求预测分为两部分,换乘功能空间的预测要根据高铁站规模确定高铁站高峰时游客收发量,再根据游客收发量估算各换乘设施、停车位需求量;地下商业功能的需求预测则应该与周边商业地块统筹考虑。商业区的地下空间预测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地下商业设施需求预测,通过类比其他类似城市的地面、地下商业面积比估算,另一部分为地下停车设施面积,根据地面建筑面积估算停车位需求以预测该部分地下空间需求量。对于其他功能区块则可以使用需求强度预测发,根据地块的区位条件、土地利用性质、轨道交通建设情况等综合考虑地下空间需求情况。

2.2 功能形态布局

目前国内外高铁站区域采用的开发理论主要是TOD理论,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6],TOD理论强调以枢纽站点为中心,形成由核心区、拓展区和影响区所组成的圈层式功能结构,核心区和拓展区往往具有密度高、城市布局紧凑、换乘系统便捷、土地混合使用及步行环境适宜等特点。

枢纽站点是TOD模式开发的关键,同时TOD模式强调以公共交通为导向,而枢纽站点便携的交通换乘是实现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必要条件,便携的交通换乘可以更高效的利用公共交通系统,完成各种资源的输送。利用枢纽站点的地下空间是形成便携换乘的有效手段之一,竖向分层可以很好的将不同出行方式分类,再利用垂直交通形式可以使旅客快速的选择其需要的交通形式并快速到达。

核心区和拓展区强调高密度及功能混合,往往需要集合商务、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功能,而商务办公、教育、居住等功能空间对采光通风具有一定的要求,通常在地上空间布置。因此,商业、文化等功能是核心区和拓展区地下空间的主要功能,同时商业、文化需要较好的可达性,通常应布置于浅层地下空间。

影响区的开发强度密度相对较低,对地下空间的需求较弱,但仍然可利用地下空间布置停车空间,以满足高铁站区域大量的停车需求。该区域还可利用地下空间的易封闭性布置地下市政设施及地下仓储设施,提升地面空间的生态环境。

同时,地下空间具有高防护性,因此,地下空间同时还需要具备战时的人防功能,由于地下空间规划的平战结合原则,通常人防功能会与其他功能空间结合使用在地下空间资源丰富的区域也可在较深层空间单独设置。

3 结语

随着高铁网络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投入到高铁站的建设当中,高铁站的建设离不开地下空间的开发,合理的利用地下空间对高铁站区域的土地集约、交通疏解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高铁站区域地下空间的规划中,首先要在需求预测时充分考虑地铁对地下空间需求的影响,对高铁站区域地块地下空间需求相应提高;在地下空间布局是应该结合地面TOD发展模式针对不同区域布置不同功能空间。

由于高铁站的特殊性,高铁站区域的地下空间开发又与普通城市地下空间有所区别,如高铁站区位及对交通的需求引起需求预测的变化,TOD发展模式下地下空间功能布局的变化以及大量人流对交通组织的高要求等,当然高铁站区域对地质条件、环境风貌等因素的影响也会造成对地下空间开发的影响,还有待在未来的更多的研究中发掘。

猜你喜欢

需求预测换乘空间规划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银河空间规划委员会
空间规划的海外经验探讨
地铁车站换乘形式对比与分析
天津地铁红旗南路站不同时期换乘客流组织方案研究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思考与展望
基于计算实验的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基于灰色理论的山东省能源需求预测及分析
基于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公务航空市场需求预测
城市轨道交通三线换乘形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