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公路养护管理水平
2018-02-14段莉生
段莉生
(保山公路局腾冲公路分局 云南腾冲 679100)
公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要想富,先修路”,然而“三分建,七分养”,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的养护工作尤为重要。自我国1999年开始开展公路养护措施以后,各级地方政府、各部门也在不断地探索新的方法和尝试新的手段,在公路养护上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措施,不断地探索公路养护的新的机制,按照养护专业化及市场化的工作方针,都在积极的努力着。
1 我国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公路养护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①我国公路养护体制存在问题;②我国公路“重建设,轻养护”的观念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普遍受“政绩观”的影响,认为大量的资金及精力投放在公路养护上的成效不及修建一条路的成绩来得及时;③国省干线以上公路养护上设有专业的养护机构和人员队伍,但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仅仅是在起步阶段,缺乏专业、系统的养护队伍及人员;④养护资金和养护设备的短缺现象普遍出现;⑤我国公路养护的整体人员素质落后、人才结构不合理。以上情况对于公路养护工作都是一种制约。
2 提高公路养护管理水平的举措和建议
2.1 完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我国公路养护工作要想提高其管理水平必须从源头出发,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体制。实行公路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养护生产企业市场化竞争的“管养分开”模式,在健康的体制下做到以下几点:①决策要科学,所谓的科学性就是指养护工作应该建立在相关的规范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指导的基础之上,并且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及相关条件,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之上制定出适合本地区公路发展的具有科学性的养护管理制度。分别制定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的公路养护管理办法。②技术要规范,在公路养护工作中,惯性认为公路养护是体力活,原来的道班工人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因此对于公路养护知识的认识有限,随着社会经济和行业的发展要求,对公路养护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反映在公路路基路面等状况的实时监测、养护的机械化水平、应用各种环保材料以及养护的全面性(包括路面病害、路容路貌、道路绿化等各个方面)等等。③生产要具备适时性,所谓的适时性就是指任何公路的养护方式不能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要能够根据实时进行相应的变化。一方面要随着季节的变化,相应的养护方式也要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社会条件、路况要求等因素发生变化时,公路的养护管理制度也要根据以上因素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调整完善。④工作要具备协调性,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不是孤立的个体,公路四通八达,联系着千家万户,也关联着多个部门。公路养护涉及砂石材料的储备、沿线养护设施的建设、水土林地环境的保护、路产路权维护等等,需要地方政府和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促进发展。⑤具有实际性。公路养护制度是在实际操作中运行的,因此制度要具有实际性,比如制定出详细的日常性的原始记录。这些原始的记录的目的就是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将与公路有关的情况进行准确实时的记录,再进行相关的分析、归纳、总结出规律,为公路养护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将相关的危害控制在萌芽状态,减少投入,取得大的收益[1]。
2.2 加强管理,增强技术,科学规范养护
“纵横不出方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公路行业如何改革,体制如何变化,养护生产结构如何调整,但事情都需要人来做,需要做的事也不变,所以“养好公路、保障畅通”的宗旨不变,公路管理部门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始终紧紧围绕各自区域现行《公路小修保养管理办法》并完善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做到了管理有办法、生产有计划、技术严要求、施工讲质量。根据年初计划资金结合财务预算支出进度目标,逐月下达计划,深入基层技术跟踪指导,逐月考核验收,加快了本级预算的执行进度,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总之,只有主业主抓,一如既往把全面养护和预防性养护、规范化养护、生态养护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精准养护,从而才能达到公路“畅、洁、平、美、绿、安”的养护目标。
此外,在技术上,公路养护工作应当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管理、改革创新;依靠科技、提高质量;反应快捷、保障畅通”的方针,利用现代科技增强养护技术,规范化养护。
2.3 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培养
对于高质量、高效率的公路养护工作来说,需要的是一支专业的有素养的养护队伍来完成。目前很多单位都面临人才匮乏、职工老龄化的问题,也存养懒人、养闲人局面,比如单位已经采购一系列的大型养护的机械设备,但是由于人员素养和技术的有限,这些大型的养护机械设备一直处于闲置的状态,很多工作还都是由人员完成,工作效率低下。但是,在公路的养护工作中,如果公路的管理和养护单位能够分离,这样管理部门就能够派专业的人员对于路况进行检查和检测及评估。而公路的养护工作可以推行市场化,这样就可以引进专业的养护队伍,采用先进的养护技术,提高公路养护人员队伍的素质和水平[2]。
虽然提高公路养护人员水平和素养的方法有很多种,科学管理、绩效考核、监督指导等,但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培训。公路相关单位可以采用聘请一些有经验的专业的养护专家对大家进行实地培训,对于现场的养护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实地的讲解指导。另一种方法就是养护单位之间,各层级养护人员进行经验分享和技术交流,可以采用单位之间技术大比武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不仅仅能够激励养护工人的工作热情,而且通过学习交流的方式还能够从中学习到各种先进的养护经验和养护方法。各种培训方式的结合,可以不断促进公路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及公路养护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素养。
2.4 预防性养护的重要性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尽可能的将公路维修中的大修和中修尽量变成小修,将小修变为预防性养护,一般情况下,在公路的养护中,一般会将工程的性质及规模大小和技术的难以程度分为大修、中修、小修及改善这四大类。要想在公路的养护工作中尽量将维修控制在改善和小修的状态就必须在日常的养护工作中做到“预防为主”。在实践中证明,公路养护工作如果做好早期的各项养护工作,就能够及时弥补在公路的建设阶段造成的各种不足,并且对于各项技术进行改善,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降低公路的养护成本。
2.5 科学管理公路养护档案
公路的养护的基础数据就是道路的使用数据,因此,在公路的使用过程中要建立健全路况的技术使用档案,并在日常的使用中不断的积累原始的数据,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掌握的一些养护的知识能够对公路的养护起到重要的意义。但是,很多单位并不对此项工作进行重视,结果公路的养护缺乏相应的基础数据,造成在公路的养护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或者,公路养护方案的制定缺乏科学性,很多地方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因此,对于公路基础数据的建立要采用硬性要求的原则,对于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并对于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避免这些数据的建立只是停留在表面。公路的档案管理制度更加的健全,公路养护方案更加具有科学性。
2.6 开展新科技、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
转变思路,创新发展,引进各种新设备、新材料、新科技以及新技术等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多年来,公路养管作业模式相对落后,就拿道路清扫保洁来说,主要以人工为主、机械设备为辅,路面设施维修工艺落后,设备老旧化严重,工人工作效率低,养护标准差,养护工人工作积极性不高。为此,需要全力推进机械化养护作业进程,逐步落实路面控尘,将铣刨机、路面开槽机、护栏清洗设备等路面小修及日常养护设备更新为环保控尘型设备,使养护作业全面实现机械化控尘作业机扫水洗设备全部配置到位,彻底改变人工扫保的落后模式,实现公路机械化清扫保洁全覆盖。比如改性沥青提高了沥青的使用性能,还有很多新型的路面材料使用起来能减少噪音等,总之,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是公路养护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3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要提高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必须要有健全的体制,顺畅的管理体系,有一个高素质的、专业的队伍,还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并对养护管理体制进行创新,才能逐步研究出一条适合我国公路管理工作的新方法。
[1]王薇.目前高速公路养护体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四川建材,2017,43(04):105~106.
[2]王 琪.浅谈高速公路养护管理[J].科技视界,2014,34:355~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