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城市基础设施与重点工程的配套建设
2018-02-14莫春水
莫春水
(柳城县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站 广西柳城 5452000)
1 城市基础设施与重点工程配套建设概述
基础设施是可以为城市发展和人类生活提供公共服务,这也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的配套建设包含多方面内容,例如:城市公路、地铁、飞机、铁路的建设、通信工程建设、教育医疗等多方面内容。一定程度上讲,城市基础设施可以更好的满足市民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增强城市市民的幸福感与认同感,促进城市经济的长久发展。
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初,在这一阶段,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刚刚起步,整体水平不高。但是我国相关工作人员不断探索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的建设发展方案,在不同时期发展模式也几经变革,到了60年代初期,投资包干制成为大势所趋,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多通过行政手段完成。第二个发展阶段是20世纪80~90年代。由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社会经济体制发生巨大变化。在此背景下,我国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配套建设的管理逐渐以经济管理为主要手段,城市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第三阶段便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渐朝着市场化发展发展。我国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积极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更好的引导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工程配套建设的发展。随着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不断完善,我国我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为该类项目的发展提供更坚实的经济基础。
2 城市基础设施与重点工程的配套建设发展的重要性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它可以有力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重大工程的发展能为城市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许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都是为了提供有价值的服务,生产出有形的产品,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城市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的数量与质量对城市经济发展有直接影响。若是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且需要建设的重大工程尚未建设,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巨大损失。另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工程的发展也可以为城市间接性的带来收益。虽然有些基础设施并没有为城市带来明显受益,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人们生产生活,提高工作效率,这也间接的创造了新的社会财富。例如道路、桥梁的建设,耗费巨资修建桥梁道路提高交通通达度,推动和生产部门之间的生产周转,且基础设施使用寿命较长,初期投资和建成后定期维修的费用便是大体花费。除此之外,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得到了全面而系统的发展。园林绿植的建设大大增加了城市的绿化面积,优化城市环境与空气质量。交通方式愈加多样化,交通压力也有所缓解,城市内部的道路管理也不断完善。除此之外,公共娱乐休闲场所增加,公园、广场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新去处,提高市民生活幸福感。污水排放管理也不断完善,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建设水准也有了质的飞跃。
3 城市基础设施与重点工程的配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投资主体较为单一
现阶段,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大多是政府投资,虽然私营资本和民间资本也可以介入,但在介入过程中阻力较大,与政府投资相比所占比例很小。民间资本在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仍有隐性壁垒的阻碍,所以民间资本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难以扩张。在长期的发展中,相关发展政策不断变革,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工程配套建设中处于垄断地位,这样使其形成了一个习以为常的利益集团,所以在表面上对民间资本的介入表示十分欢迎,而却没有具体的鼓励引导措施。若是民间资本想要介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过程中,势必要切断以前所形成的利益链条。
3.2 注重短期效益,没有长远发展眼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
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目光短浅,只注重眼前利益,将发展的重心
放在供电供水、道路建设的基础设施上,而对于垃圾污水处理之类有利
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前一类的基础设施在建设后
短期内回报较大,短期效益极为明显,而后一类的基础设施与工程项目
回报时间慢,短期内经济效益小。虽然后者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
生态文明建设,但由于现实问题,政府部门对环境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的建设不够重视,这就严重影响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使城市基础
设施建设落后于其他设施。
3.3 没有健全的管理体制,供需矛盾突出
城市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配套设施的使用效率主要取决于管理,但是我国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并没有形成健全机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基础设施的管理与建设主要是由政府垄断。高度集中的政府所有制严重影响着城市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配套设施的使用效率,造成资源浪费,供需矛盾严重,无法充分发挥出基础设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就拿城市的供排水系统来讲,供水管理体制不健全,且负责主体单一,一些城市所实行的水价制度对消费者并没有强制力与约束性,城市中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4 如何解决城市基础设施与重点工程的配套建设发展中的问题,更好促进城市发展
4.1 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决策
在进行城市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配套建设时必须做好合理规划,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布局合理,更加注重城市未来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中必须处理好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把握重点工程,同时加强人文精神的建设,对于城市的文化遗传和历史传承要重点保护,赋予城市人文精神。科学决策,对于城市规划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突出规划的科学性与权威性。规划的合理制定只是做好工作的一部分,必须对指定的方针政策与规划落实到位,不能浮于表面,过度形式主义。
4.2 改变政府管理体制
在城市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配套设施建设过程中,政府要明确自身职能,推动管理体制的变革。明确城市基础设施行业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市民,满足市民生产生活需要。要努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管理体制,做好本职工作,不可干涉过多,理清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在关键领域保持国有经济一定控制力的前提之下,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和私有资本,以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制度来促进该产业发展。政府要集中精力进行决策、规划、引导工作,将生产性的智能让度给专门的企业与机构,正确定位自身职能。
4.3 扩大融资渠道,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鼓励引导外部资金进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中,实行引入外部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融资渠道,完善融资体制。在融资过程中,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吸引外部资金的汇入,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和市场运行相结合的融资体制。
5 结语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两者互相依存,密不可分,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要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的配套建设工作,采取良好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努力促进城市聚集发展,满足市民日常生活需要。节约城市空间资源能源,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过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1]李宝龙.对天津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发展的几点认识[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6(11).
[2]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管理的通知[J].天津政报,2004(04).
[3]郑晓虹,高惠瑛.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模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8).
[4]温来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地方政府财政投融资管理体制问题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
[5]陈华玉.对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