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建筑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优化研究
2018-02-14邹樑
邹樑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1 引言
传统的综合医院包括有抢救、门诊、化验、检查、住院等基本治疗部门然而,长期的人性化的缺失造成了人们对于医院有诸多误解和抱怨,这跟医院人性化设计缺失,尤其是没有从伤患身心的需要出发进行设计有直接关系。
2 医院的人性化与公共空间的发展需求
2.1 医院的人性化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也进入了迅猛发展的时期,政府重视医院的兴建和改革,民资、外资等企业也纷纷投入了城市医院建设领域。随着医疗体制的变革和医疗技术装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医院管理模式和管理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到医院打针吃药这种简单的求医流程,开始追求医疗环境的安全性、高效性和环境品质的提高,也就是医院设计中的人性化需求。
2.2 医院的公共空间的发展需求
在传统的医院系统架构方式下,通常以功能、人流量等要素进行各组成部分的确定,根据相互之间的逻辑秩序设定各级部门。小型或专科医院的内部往往建立1~2级系统就能满足组织关系,而大型综合医院内部空间的模块化就医则要求建立3级甚至以上的系统。
3 影响医院公共空间人性化发展的因素
3.1 医疗模式
医疗模式指的是人们对于社会发展中的医学形式的一种概述,就是在病人从就医到康复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对其采取的治疗方式、应用的医疗设备及与医护人员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传统的医疗建筑设计包括过多的中式建筑技术和较低的管理效率,对于医院室外环境的关注比较少。随着人们的对于自身健康的不断重视,人性化的环境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医疗模式的变化对于医疗建筑形态的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医疗建筑目前已经被理解为是病患们恢复健康的重要场所。所以只有更新医疗模式,重视患者的社会、心理和生理的需求,合理布置环境,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就医环境。
3.2 护理观念
社会在不断地往服务型方面发展,医院的护理观念也要朝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方向逐渐进步。在患者就医过程中,对于患者进行人文关怀非常重要,这是对于人权的尊重和保护。传统的护理观念在对待患者的态度上是较为冷漠的,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并不十分了解自身身体情况,导致出现焦虑和疑惑甚至是害怕医院的心理,医患之间沟通过少,导致患者讳疾忌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于护理服务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倡导护理人员要以人为本,进行人文关怀,在改变医护人员的护理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于医护人员的关爱。
3.3 医疗技术
在古代,医术被看作是神的力量,当时的医疗场所也是利用神坛等进行治疗,随着迷信和愚昧的逐渐消退,医院的建筑总体设计也变得越来越理性。科学技术在日益进步,很多先进的技术都能够对医院的建筑平面布局设计产生影响,医院的功能化被放大,容易导致建筑体系变得复杂多变,整体构架会变得越来越难以把握。如果新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出现之后,原有的医疗空间并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则会导致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另外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病人的住院周期缩短,但是社会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所以就医数量不减反增,而且还存在很多住院进行疗养的病人,康复和疗养变成了趋势,医院的公共空间还需要更多的功能建设。
3.4 网络信息的需求
现代医院走上现代化道路就必须要实现建筑智能化。传统的纸质挂号、收费、处方等公共空间分布比较集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会带来人流的拥挤和空间的嘈杂,已经不能适用当下的发展变化。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简化就诊手续和取药时间,信息随着病患的转移而直接共享,患者直接到需要的科室进行挂号和就诊,减少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4 医院建筑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优化策略
4.1 交通的优化
医院工作的特点是争分夺秒,所以说在医院空间中人流交通的优化非常重要。空间组织、交通距离、步行舒适度和路径的简明性都会对设计产生影响。首先是在办理挂号等手续时,要保证与相关诊疗空间之间距离短、方位明确,以休息、活动为主的服务性空间则可以距离诊疗场所较远,考虑到少儿患者患病的突发性,可以把儿科诊室设置于园区的入口或者是门诊大厅附近等比较容易到达的场所。交通流线组织跟医院的公共空间设计密切相关,现代化综合医院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也更加专业化,所以就医流程也变得比较复杂,患者有时需要穿梭在各个医疗功能领域,所以可以在路程中设置临时休息场所,但不宜过多,每个公共区域1~2处即可。
4.2 公共空间的构成优化
患者在医院的公共空间中,难免会出现情绪低落乏味,而经过调查显示,病友之间的交流能够帮助患者摆脱孤独感和挫败感,娱乐和休闲设施能够降低患者郁闷的情绪,所以医院的公共空间结构可以结合采光和景观,比如紧邻着室外的绿色庭院或者是窗台的盆景等,既能够提高空间识别性,还能调节医院的整体工作气氛,有助于振奋患者的就医精神。设计中还可以满足一些患者的社交需求,例如在病房外间设置室外的连廊,这样人们既能在这里沟通和交流,也能感受到室外的阳光和白云。
4.3 强化公共空间的识别性
强化医院中公共空间的识别性,能够帮助患者在第一时间找到就医目的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就医心情。例如在悉尼一家私立医院中使用了视觉元素,通过粉红色、蓝色和绿色来从视觉上直观地体现出医院公共空间的功能区别,这样色泽鲜明,吸引了患者的注意力,加深患者对于不同功能的印象。
4.4 降低就诊压力
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因此建筑设计应该从患者角度考虑,宣传画面多用康复性为主。医院的墙面色彩采用比较柔和的颜色,抢救急诊患者可以通过专用通道,避免引起其他普通患者的恐慌心理。
5 结语
我国的医院建设在改革开放之后进入一个发展高峰期,同时也面临着新的转型挑战,医院的建筑空间设计成为了医院建筑工作的重要元素。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计算机和信息网络化也被广泛使用,这无疑会对医院公共空间发展产生影响。现代医院的建筑设计更应该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设计出更加满足于当代社会需求的人性化公共空间,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医疗服务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