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新模式分析
2018-02-14张学才
张学才
(江苏省建筑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前言
“田园综合体”是农村新型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随着“田园综合体”试验单位取得巨大成功,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注意到“田园综合体”在农村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田园综合体”的出现与发展为乡村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到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田园综合体”概述
1.1 田园综合体的内涵
田园综合体是一种跨产业,具备多功能的综合性规划,是集合了田园社区、现代农业以及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乡村发展模式。田园综合体在充分利用农村各种资源的前提下,加大对城市元素的使用力度,从而打造出具有城市气息的乡村。是符合我国城乡发展规律的一种新型农村可持续发展模式。田园综合体包含两部分内容: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循环农业是指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使其可持续发展。创意农业是以农事体、休闲娱乐为核心的农业发展模式。田园综合体的建立可以有效整合农村生产资源,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也可以为城市人群提供良好的较好的休闲娱乐场所。从而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田园综合体特点
田园综合体的建立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特点。①它必须以特定的空间环境为基础。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与发展是建立在对农村生产资源利用的基础上的。而其消费群体主要为城市人群。这就要求田园综合体必须具有较好的地理位置,且交通状况良好。同时,田园综合体还必须具备足够的空间以便农业、旅游业、餐饮业等各类产业完善与发展。②田园综合体以休闲旅游为建设主体。田园综合体的基本功能是利用乡村的风土人情、地貌景观使城市人群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对此,以休闲旅游为主体是对田园综合体功能最为直接也最为正确的表达。③田园综合体是三大产业的有机结合。与传统的乡村旅游相比,田园综合体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它是一、二、三产业的有机结合。可以说田园综合体是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综合发展的载体。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带动的将是农村所有资源的整合,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深度调整与发展。
2 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模式分析
乡村景观包括了农村地区的所有景观。从内容上分析包括山水、农田、建筑、生活场景等各类因素。田园综合体的创建与发展给乡村景观建设带来了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对乡村景观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乡村景观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部分的内容。
2.1 坚持整体规划
乡村景观与自然风景不同,它是一个复杂的人文系统。对其进行规划首先要遵循整体规划的理念,也就是要将乡村景观规划建立在农村的生态系统、经济发展以及人文因素的基础上。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于某一部分的规划,要将各部分的设计规划充分融合起来,形成一个科学、完善的整体。让城镇居民进入后体会到的是文化与风景相结合的景观,而不仅仅是一两处独立的景观。
2.2 以环境保护为基础
环境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基础。因此,在进行田园综合体建设时首先就要遵循环境保护原则。在确保农村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同时进行科学规划。例如,某一地区存在原始森林或未被开发的湿地,在仅乡村景观规划是必须以原有景观为基础进行规划,而不是盲目地破坏、重建。
2.3 充分体现乡土特色
乡土特色是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最为迷人之处,也是吸引城镇居民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进行乡村景观规划时必须充分发挥乡土特色。不可盲目照搬照抄,用充分利用当地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开展建设。在进行现代元素引入使也要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并非越华丽越好,也不是流行元素越多越好。而是要将现代元素融入到当地的景观特点中。
2.4 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的作用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薄弱,而这一问题也将是制约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利用先进技术、新型设备开展大规模生产的特点尤为重要。现代农业在田园综合体中发挥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农村生产效率,提高品产质量,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农事体验。同时也可以解放劳动力,让更多的人有时间、有精力参与到服务业等其他产业中去,继而推动乡村景观的建设活动。
2.5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乡村景观规划是以满足人们审美为目的,充分利用当地风俗文化等人为因素的规划设计活动。对此,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尤为重要。①尊重当地人民群众的意见。乡村景观规划不能违背人民的意愿。②首先要考虑到当地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乡村景观规划才能顺利进行。③尽可能地为城镇居民提供生活上的便利,通过添加现代元素消除人们的距离感。
3 结语
田园综合体是未来乡村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对此,我们必须做好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工作。在具体工作中以农村地区经济发、提高人们物质、精神生活水平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田园综合体的优势、积极调动农村地区资源,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农业、乡村旅游业升级转型,建立符合当地地理、人文特点的可持续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