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建筑桩基工程施工技术管控探析
2018-02-14谭重岳
谭重岳
桩基工程是建筑施工中的基础性技术作业,对建筑质量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务必要注重桩基施工技术质量管控,保证建筑整体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只是在现实建筑桩基工程施工中,其质量管控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桩基施工技术存在缺陷,难以保证桩基结构施工质量,必须加强施工技术管控,保障施工作业质量。
1 建筑桩基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1.1 钻孔压浆桩施工技术
对于钻孔压浆桩而言,其钻孔施工选择长臂螺旋钻机,在钻孔达到一定深度之后从孔底用高压喷注方式把水泥浆喷注进去,持续向上提钻头,直到浆液不再有塌孔方可停止施工。起钻之后,在孔内放上钢筋笼,将补浆管放到孔底,并在孔口投放粒料,接着基于补浆管对孔内实施二次补浆作业,当浆液到达孔口时就停止补浆。该项桩基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势在于没有噪音,无震动,制成的桩体的密实度良好,对周围土地有较明显的渗透加固效果。同时,钻孔压浆桩施工技术和其他灌注桩施工技术相比,其承载力有显著的提升,能达到节省成本的效果[1]。
1.2 预制小方桩复合桩基施工技术
小方桩复合桩基施工技术就是基于小方桩和承台之下的地基一起承担荷载,小方桩的桩身截面边长一般为200~500mm,而桩间距是比这边长多出约5~6倍,如此就可展现出对桩基侧面形成的摩擦阻力。这一技术通常用于多层建筑、小高层建筑,其沉桩方式当下是用的锤击和静压施工技术方法,在建筑桩基工程施工中的灵活性较强,不过需要科学选锤,不能选择重锤。现阶段,预制小方桩复合桩基施工技术被普遍应用于建筑桩基施工。
1.3 刚柔性桩复合桩基施工技术
刚柔性桩复合桩基施工技术是采用桩间土和柔性桩(即搅拌桩)、刚性桩(即素混凝土桩)一起承受基础荷载的一种复合桩基施工技术。如果在建筑桩基工程施工中选择刚性桩,发挥自身桩身较长且强度高的优势,向深层传输上部结构荷载,同时调动范围内土层较深的承载力;如果在建筑桩基工程施工中选择柔性桩,就可提升土层较浅部位的承受力,且桩身较短,可有效联合柔性桩与刚性桩,在极力展示这两长处的同时构成土和刚柔性桩一起发挥作用的建筑复合桩基。
2 加强建筑桩基工程施工技术管控的策略
2.1 做好桩基的放线工作
在开始建筑桩基施工作业之前,要把放线工作做好,检测并确认桩基工程施工领域的每一个轴线,保证建筑桩基工程现场施工管控点,不影响桩基工程施工[2]。在完成放线作业之后,要检验具体的放线工作,先设置好定位龙门架,接着在龙门架之上依据轴线把定位钉好;之后利用棉线连接定位钉,也就形成设计轴线,全部放出纵横轴线之后就形成设计轴线网,最后用卷尺与线对桩位点的偏差做出验核,严格依据桩位图开展建筑桩基工程施工,尽可能减少偏差,保证桩基施工质量。
2.2 管控灌注桩施工技术
对于建筑桩基工程施工,由于灌注桩不会被施工现场的地形约束,并存在无震动、噪声小、无需接桩等优势,一般适用于在建筑密集地区施工。完成灌注桩施工作业之后要长时间养护,待所有混凝土都凝固之后才能投入使用[3]。与此同时,因灌注前要针对地面实施凿孔作业,排出大量的渣土与泥浆等,因而在灌注环节需先清理施工现场,接着定位,明确桩位,当桩机就位以后就可凿孔。钻孔时应确保钻杆垂直,预防过度晃动钻杆,避免孔径过大,有效控制桩基施工质量。
2.3 管控钢混预制桩质量
在预制桩施工中,应保持所用场地的平整度,保证排水方便,不存在积水,构建浇筑桩、养护桩的优良环境;预制桩主筋要和钢筋连接为一个整体,更好地传递、承受打桩的冲击力;在混凝土浇筑中应连续从桩顶向桩尖浇筑,不能在中途中断,不能任意浇筑;制作预制桩还要满足几项要求,主要有:保持桩的表面平整、密实,局部掉角面积、麻面和蜂窝面积应不超过预制桩总面积的5%,而且不得在一个位置上集中;因桩顶、桩尖比较特殊,应保持这两个部位不出现蜂窝或麻面、掉角等问题,如果出现这些问题就表示质量不达标,施工技术管控不到位。
2.4 管控成桩施工的质量
管控成桩施工技术时不仅体现在施工上,对前期工作也很重要。这就需要监督检查较浅桩孔的质量,保证清洁桩孔,满足施工环境要求;对于桩身的混凝土质量还应严格满足检验要求,通过分段浇筑的方式浇筑混凝土桩身,保证将时间控制到合理范围,如果时间过短也会对混凝土强度产生影响,因而施工人员务必要掌握浇筑混凝土的情况,通过专业施工技术、施工作业方法,依据质量要求做好施工作业,如果在施工环节出现质量问题,必须第一时间解决,从本质上保证成桩质量。
3 结语
对于整个建筑物而言,桩基工程是根基,在设计、结构、地质以及材料等因素的影响下,建筑桩基工程施工经常面临沉降问题,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在实践中务必要给予桩基工程施工高度重视,合理选择桩基工程施工技术,做好桩基放线工作,管控灌注桩、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成桩等施工技术质量,形成有效的技术防范体系,加固桩基工程,保障建筑工程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