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2018-02-14郭红林

建材与装饰 2018年19期
关键词:管理制度建筑工程单位

郭红林

1 我国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重点项目的开展及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工程越来越多、劳动力的投入也越来越多,同时出现的安全问题和隐患也越来越多。

1.1 制度政策问题,缺少适合我国建筑市场的安全管理制度

跟西方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程建筑可以说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制定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的时候,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中也不乏参考了很多发达国家的经验,其中部分是无法适合我国国情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我国政府部门在不断完全安全管理制度,但可以说是“补漏”,所以在安全管理上出现了很多漏洞,导致我国安全事故层出不穷,甚至是一些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具体政策无法得到真正落实。这些法律法规无法得到真正落实,再加上少数上级政府部门的庇护,这也是导致安全事故层出不穷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十分普遍。

1.2 企业安全管理问题

建设单位安全管理问题,部分建设单位为了一己之私,将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勘察、监理工程发包给不够资质或能力欠缺的单位承包给个人。正是由于这种“关系”工程,易出现转包和层层分包,导致安全管理监管非常不到位,漏洞百出。同时还会降低利润,而包工头为了获取利益最大化,会尽可能的减少安全方面相关的的投入,故安全事故和隐患经常出现。设计、勘察单位不负责任或不按要求进行设计、勘察,使设计勘察的结果存在严重缺陷,从而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监理单位对建筑工程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施工单位的放松监管,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视而不见,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得过且过。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问题,随着建筑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相应的施工单位也不断扩充,在这个扩充的过程中,部分无条件无能力无实力的施工单位也充斥进来,对整个建筑行业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同时一部分合格的施工单位,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往往心存侥幸,对安全方面的管理不重视,再加上分包、转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造成负面叠加影响,从而经常出现安全事故。

2 安全事故所带来的危害

建筑业是事故高发行业,近几年,虽然发生的安全事故和伤亡人数在持续下降,但跟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安全形势仍然不乐观,伤亡事故的频繁发生会带来以下几种危害:

(1)给劳动者及其家庭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痛。

一次本可避免的“意外”安全事故,不仅给劳动者带来了肉体上的疼痛,也给自己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伤害。本应是家庭顶梁柱,最后却成为家庭的负担;本应是一个三口之家,最后却留下孤儿寡母。

(2)损害了企业的经济利益,严重的甚至破产。

安全事故无大小,无论哪种级别的安全事故,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比如受害者的医疗费用、误工费用、安全罚款等,若是特大事故,往往损失都在上千万甚至上亿元,这对微利或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企业是无法承受的,只能被迫破产。

(3)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性

安全事故发生后,由于责任划分不明确等因素,经常出现情绪激动的受害者或其家属上访等事件,情节严重的,还会成为聚众闹事,这不仅不利于矛盾的解决,更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3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根本利益不受损害,保证社会的发展顺利进行,因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安全管理是防治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对策之一。据统计,80%的伤亡事故是由于安全管理不当,存在漏洞引起的,因此,要除去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伤亡事故的发生,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安全管理意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根本方针是多年来实现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只有政府职能机构、企业、个人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伤亡事故。

安全管理是一个企业在管理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能反映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高低。要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首先就必须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消除更多的安全隐患;其次,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施工意识,不合格者坚决不能上岗。最后,坚持执行国家有关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企业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不要让这些条款变成一纸空文。

4 安全管理改进措施

目前,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方面我们着实存在诸多问题,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的降低安全事故率,维护国家、企业和劳动者的利益。我们需要从以下几点改进:

(1)提高农民工的安全意识

安全管理,首先管的就是人。随着建筑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加入进来,素质偏低是个普遍现象,这就降低了他们对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所以,对农民工的安全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提高政府职能机构的安全意识。

近几年,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给政府敲响了警钟,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也在不断的改进完善,另一方面,随着新闻媒体自由度的提高和网络的快速发展,安全事故发生后很快的将被报告出来,这也间接的给政府制造了很多工作“动力”,但仍然有很多老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除了改进完善法律法规制度,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加大惩处力度,坚决追究相关领导责任。目前仍有少数政府领导因为个人利益对安全隐患的预防不重视,发生事故后也想凭借手中权力压下来。只有加大惩处力度,坚决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才能迫使那些少数不负责任的领导“负责任”。

建立奖惩制度,并改善工作环境及项目部居住环境,可有效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建立日常工作监督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安全工程师为副组长的巡查小组,每天不定时不定点进行安全抽查,做好安全巡检记录并签字确认,对出现的安全隐患提出限时整改要求。明确巡查小组每位成员的责任,互相监督,确保巡查工作的落实的实处。

(3)做好施工前、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在工程施工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仔细针对本工程的特点研究出具体的施工计划,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争取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①施工前要仔细研究调查。针对现场的施工条件进行记录,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要记录在案并制定出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在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处设置警示标语。②进场前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进场前进行技术交底,以确保进场的每一位施工人员都能充分了解本工程的具体情况。

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在每一个人的头上,并制定针对本工程特点的安全管理制度。要掌握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动态信息,对发现的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处理,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纠正,坚决不能拖。安全事故发生后,要保持冷静清醒:①应立即进行伤者的抢救工作,将伤者的痛苦减至最轻;②停止施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全面排查安全隐患,以避免发生更严重的安全事故;③通知相关政府机构,全面协调配合处理安全事故。

(4)做好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①作为机械设备的使用者,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培训,以便熟悉性能,这样才能提高机械设备的有效率。

②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同样重要。比如起重设备脱钩、电器损伤造成的触电、吊具失效、操作系统失灵等有可能是平时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不到位,但少数企业却因为费用支出,把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看成一种负担,总认为“不会出事”,但往往带来的后果都是因小失大,追悔莫及。

(5)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应遵纪守法,认真负责

部分安全事故发生的源头来自于建设单位,这些建设单位为了一己之私,从众多投标单位中选取自己“中意”的,进行暗箱操作,钻法律漏洞。所以,建设单位应遵纪守法,在公平中选取真正有实力的单位参与到项目建设中区,从源头消灭安全隐患。为了配合甲方,即建设单位,少数勘察设计单位为了金钱利益,明知工程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却视而不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上级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和勘察设计单位的监管也一刻都不能放松。

(6)将高科技成果与安全管理相结合

将高科技成果与安全管理相结合,有助于减少和弥补因人的自身问题所引起的安全事故,同时通过对企业员工专业操作技术的培训,还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综合素质,进一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或安全事故级别。

6 结论

从近代史来看,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筑工程的发展速度很快,同时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也有了明显提高。安全事故的发生虽然是必不可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制定严谨的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制度并真正的贯彻执行,是完全可以降安全事故发生率和安全事故级别降至最低。“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应深入到每一位为我国建筑工程做出贡献的国民心中,否则在完美的法律法规制度也无济于事。

猜你喜欢

管理制度建筑工程单位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