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充气膜结构发展研究综述
2018-02-14贾碧原宗兰陈德根
贾碧原,宗兰,陈德根
(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211167)
0 引言
建筑结构顶部受自身材料重力、跨度、经济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建筑设计时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这些限制因素阻碍了空间结构体系的发展以及建筑内在意义的表达。膜结构作为现代空间结构体系中一个重要方向,是建筑学、计算机科学、结构力学、材料科学、现代化学和现代景观学等学科的综合产物。它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在结构构件受力优异的前提下,为空间结构体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结构向大跨度大空间方向发展。
充气膜结构作为膜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高效率的结构受力性能、经济性、环保性、自重轻、大跨度、施工快、可回收、艺术性强等诸多的优越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大跨度的建筑以及建筑的维护结构当中。其以柔性薄膜为主要材料,利用膜内外压力差来稳定结构的形状和刚度以进行承重。充气膜结构造型丰满,类型丰富,除了民用建筑之外,还能够广泛地在航空航天、农业、污染防治等诸多方面扩展,具有极大的发展应用空间。21世纪的大跨度空间结构式建筑,充气膜结构必将成为最具有代表性的结构形式之一。
然而,与平时所熟知的刚性结构相对,充气膜结构是一种典型的柔性结构体系,具有一套较为独特的设计和分析的理论体系。由于充气膜结构的膜材、结构特性的限制,其本身有着难以完善处理的缺陷,如膜结构受风荷载、雪荷载影响较为敏感。在风荷载或雪荷载较大的情况下,结构易发生一系列变形,进而导致膜材的撕裂或承载力的丧失,造成结构的失效,因此如果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充气膜结构分析体系,采取措施降低风荷载以及雪荷载对结构的影响程度,实现充气膜结构和现有建筑的有机组合,制作出性能优越的薄膜材料,从而使充气膜结构维持良好的形态和受力性能,延长膜结构的使用年限,将会对充气膜结构的发展和应用有着重大的意义,进而推动大跨度空间结构的进一步发展。
1 膜结构的发展进程
1.1 国外充气膜结构的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膜结构,最开始时是以充气膜结构为主要形式出现并进行发展的。在1917年,英国人W.Lanchester提出了最早的充气膜构想,用鼓风机使膜布立起以作为临时性的医院,由于当时的物质技术条件的局限,只成为一种假想,并没有实现。直到1946年,一个直径15 m的球形多谱勒雷达穹顶由美国人Walter Bird建成,保护雷达免受天气影响的同时,又不对电波产生干扰,第一个充气膜结构从此问世。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大阪万国博览会上,呈现了各式各样的优秀充气膜结构,膜结构屋顶开始系统地走向了世界。首次出现的大跨度气承式充气膜结构是由建筑师Davis Brody与工程师David Geiger共同完成创作的美国馆。川口卫设计的富士馆,是截至于今所建立的最大的气肋式充气膜结构。人们认为这是一场历史性的建筑转折,一个由刚性结构过度到柔性结构的开端。
但由于当时科学技术的限制,加上受天气的影响较大,几乎所有的充气场馆在使用中都出现过问题,加之张拉膜结构的兴起,大型充气膜结构逐渐被张拉膜取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型材料的出现,21世纪以来,充气膜结构再次焕发出光彩,受到建筑师们的追捧。造型丰富,各具特色的充气膜结构逐一呈现。本世纪初的瑞士气囊膜屋顶自行车竞技场;瑞士博览会在苏黎世建成的3个名为艺术海滩的膜结构展览馆;2006年世界杯中慕尼黑的安联体育场,其外墙设计有充满惰性气体的气枕,夜晚比赛可以发出不同的颜色。气囊的网格化、精小化并与其他结构体系相结合等将是未来气囊膜的发展趋势。
1.2 国内充气膜结构的发展
国内的充气膜结构发展起步较晚,但是我国率先进行的张拉膜结构的有关研究,为充气膜结构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国内真正意义上充气膜结构工程的开端,是20世纪90年代北京建成的房山游泳馆,同年在鞍山建成的农委游泳馆。尽管起步较晚,但是国内充气膜结构的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北京奥运会的开展,重新为其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作为奥运会比赛场馆之一的“水立方”,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膜结构工程,采用3 000多个大小各异的ETFE透明气垫作为墙体填充构件,建筑外层膜结构透明轻巧,具有良好的自洁性,尘埃可随雨水排除,同时给人以美轮美奂的视觉冲击和艺术感受,“水立方”做到了艺术、科技、环保的完美结合。并且膜材研究领域以此为契机,在境内开设了ETFE膜材的生产工厂,摆脱了膜材依赖高价进口的局面,进一步为膜结构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充气膜结构的工作特点
2.1 充气膜结构的分类
充气膜结构是膜结构的重要分支,它是以优性能的薄膜为材料,通过膜内外形成的气压差,使膜面处于绷紧状态,形成具备一定刚度和形态的结构形式,从而抵抗外界施加的荷载。从充气膜的工作原理来分,充气膜结构可分为气承式膜结构和气囊式膜结构;从空间结构效用亦可分为单层膜和双层膜结构。气承式膜结构是将膜面周围固定在闭合的刚性支撑上,形成密闭空间,借用鼓风机增大室内气压,膜面受拉鼓起达到设计曲面,确保内外压差维持结构的形态和刚度。气承式充气膜结构需不断地鼓入空气,在暴雪、大风等恶劣的环境下,需要提高室内气压增加结构刚度来抵抗外部荷载。气囊式膜结构为双层封闭膜,通过向封闭膜空间内鼓入空气获得高压使膜面绷紧受拉,维持一定的形态和刚度。气囊式膜结构不需持续鼓入空气,对膜材要求较高,其与外部结构的组合性较强,可形成多式多样的建筑风格,具有浓重的艺术性。
2.2 充气膜结构的特点
在建筑领域,充气膜结构和传统建筑结构相比,除传统建筑功能之外,还具有下面等诸多优势。
(1)充气膜的自重较轻,膜的透光性、耐火性、耐久性、耐候性好,结构可实现大跨度,且跨中不需设置任何的支撑,可扩大建筑设计空间。
(2)充气膜膜材自身自洁性好且绿色环保,在雨水冲刷下可进行自我清洁,其膜材废弃后可回收重复利用。
(3)充气膜结构的经济性好,和传统的建筑相比,性价比高,其造价只有普通建筑的1/3至1/2左右,且施工快捷方便,工期可缩至传统建筑的一半,工厂化生产性强,从建设到运营及维护阶段花费极低。
(4)充气膜结构的空气过滤性能好,其通风系统可大量吸收空气中的颗粒粉尘,极大改善结构内部空间的空气环境且不受外界天气影响。
(5)充气膜结构的抗震性能杰出,为柔性结构,可承受较大的结构位移。
(6)充气膜结构适用性强,不仅可以用于临时性结构,还可以用于体育馆、工业厂房、仓库等大跨度的永久结构中,也无地区性的限制。
(7)和刚性建筑结构相比,充气膜结构的艺术性强,其结构外形丰富,变化性强,可形成独特新颖的造型,给以美轮美奂的艺术审美体验。
(8)与张拉膜结构相比,充气膜结构初始预应力源自内外气压差,张拉膜结构则是通过张拉索和支座位移实现,这是充气膜结构和张拉膜结构之间的本质区别。在抵抗外荷载方面,张拉膜通过曲面曲率变化来实现,充气膜结构通过曲面曲率变化和内压共同作用;初始形态分析方面,张拉膜结构的预应力和膜的几何形态是一一对应的,充气膜结构则是预应力、形态和压差三者相对应,且内压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直接对形态分析的结果产生影响;膜面受力上,张拉膜为平面受力,充气膜结构除平面应力外,还需考虑内压压力作用,受力分析较为复杂;膜面绷紧情况上,张拉膜结构受拉张力极大,膜面长期处于高度张拉状态,膜材较易起褶,并容易老化变形。而充气膜结构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其膜材内部仅需低压维持,就可受到较好保护,唯有在承担大量风荷载或雪荷载的状况下,提高结构内压,薄膜表面的应力增大,结构整体刚度和整体稳定性提高。
3 国内常见的充气膜结构形式
根据充气膜结构在建筑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和不同建筑构件组合,目前国内的充气膜结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充气膜结构作为大跨度空间结构的主体构件,直接用于建筑结构顶部。例如富士康的可移动洁净厂房,厂房顶部直接采用充气膜结构,不仅扩大了厂房内部空间,气膜的降尘节能功能,亦有效地缓解了气体无组织排放的的问题,体现了绿色环保的主题。
(2)充气膜结构不直接承受结构顶部荷载,作为建筑结构的维护构件用于建筑中。“水立方”外墙体和屋面围护结构采用了气囊式膜结构,将ETFE透明气枕填充入类似细胞排列的钢结构骨架之中,使建筑物外观表现出水的流动状态,走入其中,整个空间都给人一种被水滴充满的感觉。同时,“水立方”气枕上的镀点还起到反射光线的作用,将强光以及多余热量挡在馆外,气枕中充入了惰性气体,在夜晚可呈现出不同色彩,给人强烈的美感和艺术感受。
(3)充气膜结构取代传统的钢模板和木模板,作为永不撤除的外模板,用于大型仓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葫芦素选煤厂,是典型的气膜混凝土穹顶球仓式结构。球仓采用充气膜结构和混凝土组合的形式,以充气后定型的大型气膜作为外模板,气膜内部喷涂聚氨酯作为保温材料,进而进行结构钢筋绑扎,放弃传统的混凝土浇筑选用喷射混凝土完成主要的结构。相比于其他结构形式的仓储结构,如球形网架、筒形、槽仓式储仓,气膜混凝土穹顶球仓的施工更为快捷,保温效果更加明显,容量更大,结构的刚性和稳定性更强,结构的经济效果更好。
4 充气膜结构当前存在的问题
(1)充气膜结构在动力荷载分析上的研究仍需发展,索膜协同工作研究缺少对摩擦力的分析。
(2)由于充气膜膜材的制约,膜材仍需不断改进以提高充气膜结构的耐久性。
(3)充气膜和混凝土组成的气膜混凝土穹顶球仓,充气膜结构和其他结构的有机组合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4)充气膜结构受风荷载、雪荷载的影响仍比较敏感,需采取措施降低风雪对其的影响程度。
5 结语
我国虽然在充气膜结构上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还比较迅速。目前,国内关于充气膜结构的找形分析、荷载分析以及裁剪分析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尤其在索膜协同工作上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果。
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充气膜结构的进一步试验研究,采取措施降低风雪荷载的影响,更加全面地对膜的受力进行分析,实现充气膜结构和现有建筑的有机组合,完善膜材的性能,增加其耐久性,将推动充气膜结构体系的完善和成熟,充气膜结构一定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