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8-02-14李东赵一鹤
李东,赵一鹤
(1.西南林业大学 生态与水土保持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2.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辣木(Moringa)为辣木科(Moringaceae)辣木属(MoringaAdans.)的单科单属植物,约有13个种,辣木是一种多用途的木本植物,主要以嫩枝、叶、花、嫩豆荚和种子等为收获物供人们利用。辣木广布较广,其原产地位于印度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和27.5°N至27.5°S之间的非洲陆地,演化地有菲律宾等太平洋岛屿国家和阿拉伯半岛27.5°N以下的地区,非洲索马里是辣木分布最广的地区[1]。由于喜马拉雅山、帕米尔高原等的阻隔,中国并没有辣木的自然分布,现有的辣木资源均是从国外引进的。19世纪,葡萄牙对中国澳门进行殖民统治,印度辣木随着葡萄牙人雇佣的印度军警被带入澳门。1940年前后,日本侵略者将辣木引入海南岛种植,用以解决在太平洋广大地区作战官兵的营养缺乏问题。1960年之后辣木作为绿化树种被引入西南地区。改革开放之后又作为药用资源引入云南、福建等地栽种。广东省的辣木主要由台商带入[2]。目前被研究开发较多的种有非洲辣木(Moringastenopentala)和印度辣木(Moringaoleifera,亦称多油辣木)。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于2002年立项开始了辣木的引种、试种、评价及开发利用的系列研究;2006年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合作对辣木进行了安全性评价;2009年对辣木叶粉新资源食品申报,并随后获得通过[3-4]。我国在辣木品种选育、种植技术等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在云南、广东、广西、贵州和海南等适种区引种试点推广等工作开展较好。2014年底的统计[5]表明,中国辣木种植面积约有2 668hm2,主要分布在云南、海南、广东、四川、福建和贵州等地,且60%以上的面积分布在云南。其他地区也进行了初步的引种试验,但由于我国自然气候和辣木自身热带树种的特性,未取得较好的成效。我国的很多民间企业也积极关注和支持着辣木的研究。目前我国辣木品种的选育工作主要由企业根据自身生产需要结合品种的特性进行导向,取得了一定成果。国内有一定规模并计划大规模投资种植辣木的企业超过100家,主要集中云南、福建、广东和海南等辣木的适生地区。
本文主要就国内辣木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做综述,以期对国内辣木的研究提供借鉴。
1 辣木的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辣木为落叶乔木,通常主干通直,木材质软,高3-12m,胸径0.2-0.4m。树皮灰白,软木质,富含树脂,有明显皮孔和叶痕。幼枝有短柔毛,略微下垂。叶为3回奇数羽状复叶,羽片4-10对,长0.25-0.75m,羽叶基部有腺体。小叶对生,3-9片,薄纸质,无毛,全缘,绿色,叶面颜色比叶背面深,叶脉不明显,卵形或椭圆形,长1-2cm,宽0.5-1.6cm,通常顶生叶片较大。小叶柄纤弱,长1.5-5.0mm。花为腋生圆锥花序扩展,长10-30cm。两性花,两侧对称,有梗,通常为白色或乳黄色,也有少数带紫色,气味芳香。花萼5片,线状披针形,有短柔毛,覆瓦状排列,开花时外弯。匙形花瓣5片,覆瓦状排列,分离,不等,远轴的一片较大,直立,其他外弯。雄蕊10枚,2轮着生于花盘边缘,5枚发育,5枚退化,互生,花丝分离,花药背着,纵裂。雌蕊1枚,子房上位,有柄,常弯曲,被长柔毛,1室具3个侧膜胎座,胚珠多数,2列,下垂倒生,花柱1个,柱头小,花粉传播以虫媒为主。原产地花期通常为12月至次年1月和8-9月,每年可开花结果2次;引种地则与种源、气候、种植条件等有关,周年开花,无明显规律。果实为长而具喙的蒴果,初期为紫红色,成熟后呈褐色,1室,3瓣裂,每瓣有助纹3条,长14-45cm,直径1-3cm,有种子2-30粒。种子近球形,褐色,两端呈锥形,有3棱,每棱有膜质白翼,胚直,无胚乳,种仁白色,产量可达1.65kg/株。种子无后熟和休眠期。根系粗大,可储藏大量水分,无明显的主根,分布较深;根系横向扩展不大,宽度约为120-160cm。
辣木喜温、喜光照、耐旱、耐贫瘠、不耐涝。适宜生长温度为25-35℃,适应海拔范围广,在年降水量300-3 000mm,pH 4.8-8.5的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能耐受轻微低温和40℃以上的高温。自然生长的辣木抗病性较强,对细菌、真菌等致病生物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常见的病害主要有色二孢真菌引起的根腐病、叶片白粉病、落叶病、嫩梢萎蔫病等。虫害较少,主要为白蚁和蚜虫等[6]。
基于分子标记技术的现代遗传学研究表明,辣木种间和同种内不同的种植地区之间存在着较为丰富的遗传差异。韩闯等[6]利用ISSR标记对厦门种植的7种不同引种地的辣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7种辣木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57 0-0.836 7,平均值为0.687 6 ±0.080 9;李海渤等[5]利用RAPD标记对韶关引种的78株不同种的辣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为0.67时可将其所有样本聚为4类。这些研究表明,辣木遗传多样性较高,对不同的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并在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过程中有逐渐产生稳定遗传差异的倾向,这些逐渐产生的遗传差异也在不同引种地区辣木利用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与原产地产生的显著差异中得到体现,并为将辣木发展为中国一些地区的地方特色经济林产品、利用各种技术培育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特色的辣木新品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2 辣木的栽培技术研究概况
2.1 育苗技术
由于直接在野外播种存在发芽成活率偏低、管理困难等诸多问题,在目前的试点种植实践中通常采用育苗移栽方式。辣木忌霜忌渍,育苗苗圃应选择弱酸性至中性的灌溉、排水条件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密切关注苗圃中土壤水分的管理,使土壤保持良好的通气性,经霜地区应采用温棚以防霜害。
2.1.1 有性繁殖
目前生产上辣木主要采用播种育苗。种子无休眠期,可随采随播,发芽率80%-90%[2]。随着贮藏时间延长,种子发芽率会逐渐降低[8]。由于种子外壳较硬,可先用药剂或温水进行浸种处理[2]。杜春花等[9]的研究表明,温度对辣木种子萌发率有极显著影响,发芽率随温度的增高明显降低。同时还发现不同温度下辣木幼苗生长状态不同,种子理想的萌发温度为20-25℃。辣木种子的发芽多集中在播种后的6-15d。通常选用通气透水性强的河沙或珍珠岩等作为基质[10]。姚其盛等[11]以辣木一年生实生苗为实验材料,研究2种不同的栽培方式——气雾栽培和土壤栽培,对辣木苗高、冠幅、地径、根茎直径和株重等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高、冠幅、地径、根茎直径和株重方面,气雾栽培是土壤栽培的166.5%、147.2%、179.7%、163.3%、802.7%。
2.1.2 无性繁殖
辣木亦可采用扦插育苗。扦插育苗可保持母本的遗传性状,缩短良种选育时间,增加苗木的来源[12]。陈东阳[13]的研究表明用低浓度(100mg/L)萘乙酸或吲哚丁酸(200mg/L)处理插穗可明显提高其生根率。但王洪峰等[14]认为扦插繁殖的关键在于基质的水分管理。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辣木育苗研究中的新热点,且研究较多。组培技术对原材料的需求量较小,可以周年生产,不受季节限制,所获得的再生植株以几何倍数大量繁殖,后代遗传性状稳定、无病毒,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具有其他育苗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12]。黎国运等[15]以当年生辣木实生苗顶芽、幼嫩侧芽为繁殖材料,采用芽器官离体培养快速繁殖,不经过愈伤组织获得大量丛生芽,壮苗生根,大田移栽获得成功。马崇坚等[16]采用实生种子萌发诱导无菌苗,通过愈伤组织发生途径,对辣木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的诱导及增殖、生根培养基的配方和移栽等问题进行探讨。罗云霞等[17]利用辣木种子产生不定芽的微繁殖,对辣木的种子消毒方法,以及不定芽诱导、增殖、生根培养基的配方和移栽基质进行探讨。王洪峰等[14]选用印度改良辣木的幼苗茎段,朱尾银[18]选用选优树新长出的嫩芽经外植体消毒后,进行不定芽初代诱导、继代培养、生根诱导和生根苗移植试验,并对微繁体系建立过程中继代苗的玻璃化、生根苗黄化及愈伤头过大、移栽过程中的管理等问题进行讨论。赵翠翠[8]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建立和优化辣木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对辣木的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和相关机理进行研究。吴义军[12]对辣木组织培养中消毒方法和发芽条件,不同培养阶段培养基的选择及其中不同植物激素的浓度和比例对不同组培阶段的影响进行探讨。
2.2 辣木的种植技术
辣木的种植适应性良好,基于辣木自身的生物学特征,种植时应注意防止寒害、风害同时保证土壤的排水性。种植密度应根据种植目的、植地的坡度而异。采菜用梢和菜用果的种植密度可比采叶及种子大,坡地的种植密度可比平地大些。以采菜用梢为目的的株行距可为0.5m×1m或 1.8m×1.2m,以采菜用果、叶及种子的株行距可为1.5m×2m或2m×2m[19]。林地日常管理可相对粗放,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和经营目的对辣木进行定型修剪。
辣木的主要病害有根部或茎基部腐烂、嫩梢萎蔫病、枝条溃疡病、落叶病、枝条回枯病和豆荚褐腐病。主要病原真菌为半裸镰刀菌(FusariumsemitectumBerk & Rav.)和黑星菌属真菌(Fusicladiumsp.)。一般主要通过施肥、修剪等农业措施增加植株自身抵抗能力,严重时可施用 600 倍代森锰锌和绿亨 2 号等广谱性杀菌剂进行防治,并停止采收。根部或茎基部腐烂防治难度大,通常只能整株连根挖出,并对植穴进行消毒处理。通过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可有效避免根部病害的发生。主要虫害有二疣犀甲、白蚁、蚜虫、红蜘蛛和夜蛾、小菜蛾等。防治原则是尽早发现受虫害的树,用印楝油、烟碱等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或生物源杀虫剂进行局部控制,及时消灭虫源,将虫害控制在最小范围。由于这几种害虫的发生时间和为害部位(幼嫩部分和叶片)一致,防治可以同时进行。个体大的二尤犀甲防治时采用人工捕捉成虫及寻找并破坏越冬幼虫的地下场所等方法,以减少翌年的虫害发生率。防治白蚁时可在树基部环涂杀虫剂[2]。辣木不同采收部位不同利用目的的采收时间有所不同,采收时应视辣木实际生长状况及时进行采收。对直接食用的辣木叶、辣木果荚等部位的采收时间更要仔细控制。
3 辣木的利用价值研究
3.1 辣木的营养价值的研究
辣木是一种典型的热带多功能植物,在其原产地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营养丰富而全面。据研究,每100g辣木叶片干粉中含有27.1g粗蛋白,鲜叶及种仁中蛋白质是牛奶的4倍,钙、铁、钾含量分别是奶粉和黄豆粉的3.49倍、11.28倍、3.92倍和11.39倍、1.67倍、0.93倍。辣木叶粉与早已广为人知的优良保健食品螺旋藻相比,辣木叶粉蛋白质和总膳食纤维含量较高,而脂肪含量偏低,更符合现代人们在减少脂肪和能量的同时增加大量营养素的需求[20]。
在原产国印度,辣木的豆荚、嫩叶是夏季的主要蔬菜[3]。种子一般在绿色时才能作为蔬菜食用,变成浅黄色就因口感变差不太适应作为蔬菜食用了。干种子可以打成粉末,作为调料;幼苗的根干燥后也可以打成粉末,作为调料,有辣味。辣木的花略微变白之后也可以作为调味料加入色拉中食用。树干上的树脂食用时兼具有调味料和食用增稠剂的功能[4]。
辣木在食用特别是生食时对采收时间非常敏感,主要与辣木中含有的一些微毒性的生物活性成分有关,主要为皂苷、酚类和生物碱。多数研究认为辣木中酚类物质的浓度远低于使动物中毒的极限水平,而皂苷是惰性的,应主要关注生物碱。但生物碱含量极少且烹调后易被分解破坏,对人体健康影响轻微,可放心食用[2]。但张燕平等[4]并不提倡生食辣木,认为辣木根其中含有1.05mg/g的生物碱如辣木素(Moringine)和凤尾辣木素(Spirochin)等物质,未成熟辣木种子中含有一定量的生物碱和皂角苷(Saponin),长期持续生食会损害健康。
辣木树生长速度快,可食用部分多,营养价值高,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把辣木树作为一种粮食替代品推广种植,从而为解决欠发达地区的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21]。此外,一般认为辣木种植不会与粮食种植产生矛盾,其抗旱、生长快的特质适合在热带、亚热带贫瘠环境和荒山、荒地等各种立地类型上种植,既不占现有耕地,也不污染环境,还能较快地改善和修复脆弱的生态环境。
3.2 辣木油的研究
辣木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油料作物。通常意义上的辣木油指的是用自然成熟干燥辣木籽经压榨后产生的辣木籽油。但辣木除种子以外的其他部分如辣木叶内也有一定的含油量,可通过一定的提取工艺进行利用,通常也可将后者称为辣木精油。
从油脂的品质来看,辣木油为非干性植物油,颜色鲜亮、气味淡,粘度低、抗氧化、不易腐败,具有良好的芳香固着性及稳定性,成分与橄榄油相似,可食用,也可作为香水、高级润滑油、高级颜料、高级天然肥皂等工业产品的原料。辣木油的应用在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其火焰明亮且无烟,照明效果好,广受人们青睐。此外,辣木油一直是化妆品制造业的重要原料[4]。
辣木籽含油量通常在20%-40%,依品种、产地和种植条件的差别而有所差异[22]。虽然比其他常见的主要功能食用油资源如橄榄果(含油量50%-70%)的含油量低,但比茶油果(含油量30%左右)和玉米胚芽(含油量17%-45%)的含油量高[23]。
辣木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留香性,可将它作为一种高品质的化妆品原料油来使用,此外亦有研究指出辣木油具有抗紫外线的特性,可应用于防晒护肤品。段琼芬等[24]的研究评估了辣木油抗紫外线的能力,并指出在辣木油的贮存时要注意避光,以防止其中的活性成分被破坏。
通常生产上使用的辣木油提取方法为压榨法,近年来年有不少新的提取工艺在实验室中得到了研究和探讨,如溶剂法、压榨+溶剂法、超声波+溶剂法等[25]。这些方法基本难以脱离石油醚或乙醚萃取的工序,生产应用潜力不足。与上述方法相比更具生产应用潜力的提取方法有水酶法,超临界CO2法等。段琼芬等[26]利用超临界CO2流体对辣木油进行萃取的工艺和条件以及萃取结果中化学物质的丰富程度进行研究和探讨,认为该方法提取的辣木油品质更高且在功能性开发中更具优势。马李一等[27]对使用中性蛋白酶从辣木籽中提取辣木油的工艺进行研究,认为该方法提取的辣木油品质高并能同时对辣木蛋白进行生产。这些新工艺的出现不仅提高生产中的出油率,使辣木油资源能够被充分利用,也使得辣木油中具有独特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能够更好地保留下来以便研究和利用,此外还使从辣木叶粉等非传统油用部分中分离器提取精油的工艺更加成熟和完善。另外,马李一等[28]还对传统压榨生产的辣木油的脱色工艺进行研究,确定辣木油的最佳脱色工艺为脱色温度85℃、脱色剂用量9.5%、脱色时间40min,为辣木油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品质保障。
3.3 辣木植物蛋白饲料
辣木除了供人食用,也是动物饲料的良好来源。与传统上直接饲喂辣木不同,近期的研究更多关注于辣木在动物饲料中的合适添加比例及其影响,同时关注辣木饲料的品质改善方法。吴頔等[21]综述了辣木作为饲料在反刍动物,单胃动物和水产动物中的运用,认为辣木产量明显高于其他饲料作物,并能通过青贮饲料加工发酵的方式改善其品质。林若冰等[29]报道当辣木叶子占饲料的40%-50%时,奶牛的产奶量和肉牛的日增重量都能增高30%。闫文龙等[30]和李树荣等[31]研究辣木在肉用鸡饲料中的运用,认为辣木饲料有利于提高肉用鸡的料肉比、增重率和抗病能力。韩如刚等[32]研究辣木在罗非鱼饲料中的运用,认为辣木饲料提高了罗非鱼的增重率。此外,以上研究均指出在将辣木运用于动物饲料时,要考虑不同动物不同生长时期对植物粗蛋白的吸收利用能力,以适当的比例加入辣木,从而避免动物代谢疾病的产生。此外辣木植物蛋白饲料的生产可以使用生产辣木油等其他辣木产品的加工废料,有利于提高辣木资源的利用率。
3.4 辣木净水功能的相关研究
水是生命之源,能否获取充足优质的饮用水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利用生物质进行净水古已有之。张燕平等[4]认为西方基督教圣经中已出现有关辣木净水功能的记载。即便是现代社会,水的净化依然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课题。传统的净水絮凝剂主要是以明矾为例的含铝化合物,而长期饮用或接触含铝的水对人体会产生较大的毒副作用。据有关研究,辣木活性絮凝剂成分处理后的饮用水没有毒副作用,且由于辣木自身所含的抑菌物质,在净水的同时能除去水中99%的有害细菌。另外,生产辣木活性凝絮剂也可使用生产辣木油后所废弃的辣木籽蛋白,使辣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除了净水,辣木活性絮凝剂还有望用于植物油的澄清、饮料和啤酒中纤维的沉淀处理以及工业污水的处理等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张重权等[33]综合了以往辣木天然活性净水物质的研究,认为其中既有蛋白质,又包含非蛋白成分。白旭华等[34]对比分析从不同种辣木中分离出的天然絮凝剂的絮凝率,得出结论是Moringaconcanensis絮凝率最高(98.67%),并认为脱脂效果对制备出的辣木天然絮凝剂的的絮凝率有很大影响。
目前辣木天然净水剂在应用上尚存在一些有待克服的障碍,例如:部分有机物溶于所净化的水中,所净化的水存放一定的时间之后,溶于水中的有机物会产生颜色和气味;粗提的辣木净水剂对较高浊度的水有效,但对低浊度的水效果不够好等[33]。
3.5 辣木生物活性物质的药用价值研究
张燕平等[4]指出,很多原产国的传统医学里都有辣木入药的记载。古印度传统医学认为,辣木叶有护肝、利尿、消炎、止痛、降压、强心、催欲等功效。尼加拉瓜有煎煮辣木根口服以医治浮肿病,外用辣木根汁液外用用于消炎止痒的传统医学记载。植物的药用价值由其中所含物质的生物活性来体现。现代植物医药研究中,主要关注的辣木提取物质的生物活性有:降血糖活性、降血脂活性、抑菌活性、抗病毒活性、抗炎活性和抗氧化活性。这些活性的物质基础推测为辣木中所含的酚类及其苷、黄酮类、多糖类、生物碱类等。
Faizi S等的研究表明辣木的降血压活性是由于氨基甲酸酯、硫代氨基甲酸酯和异硫氰酸酯的作用所致[35-36]。Gilani A H[37]研究认为辣木叶的降血压活和解痉活性与其中所含的4种烟酰胺类物质Miazinin A,Niazinin B,Niazimiein和Niaziminin A+B有关。Chuang等[38]研究发现辣木提取物能够显著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红色发癣菌等多种致病细菌真菌的生长,并推测其抗菌活性可能与恢复耐药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和破坏真菌细胞膜相关。许秀妮等[39]的研究表明辣木的水提取物在体外对乙肝病毒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陈瑞娇等[40]的研究表明辣木叶种的黄酮类物质能显著降低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并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物(MDA)的产生,但对正常小鼠血糖没有影响;并推测机理可能是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四氧嘧啶对胰岛β细胞损伤,或促进已损伤的β细胞的修复,增强胰岛的分泌功能。Homa M等[41]的研究表明,辣木提取物对完全弗氏佐剂(CFA)引起的大鼠关节炎的抗炎活性与其中黄酮类物质对蛋白激酶C,磷脂酶A2和磷酸二酯酶等的作用有关。王柯慧[42]的研究表明辣木叶的提取物能显著使得实验动物避免乙酰水杨酸,5+HT和消炎痛所照成的胃损害以及提高醋酸导致的胃溃疡的治愈率。彭晓云等[43]的研究表明辣木精油显著提高黑腹果蝇体内的SOD活性同时降低体内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延长黑腹果蝇的寿命。
但目前已有的多数研究只停留在辣木提取物对应的生物活性功能上,没有进一步对其中具体哪种有机物质或哪几种有机物质,通过对生物体何种生命过程施加了如何的影响,从而产生怎样的活性的具体药理过程进行研究,只有少数物质的药理作用研究相对成熟。这离青蒿素级的大规模生产应用所需的要求还相差甚远,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究。
4 辣木产品及其市场前景
传统的辣木产品主要有有辣木粉(主要是叶粉)、辣木茶、粗制辣木籽油和辣木根。印度是辣木的原产地之一,也是目前最大的辣木产品出口国。由于我国辣木产业起步较晚,规模尚小,目前我国的辣木产业面临着来自邻国印度的很大竞争压力。但从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在云南多地进行的引种试验结果[3,22]来看,云南种植的辣木的营养成分较之原产地出现了部分有利的较为显著差异,这些有利差异使得将辣木作为我国种植地区的地方特色产品成为了可能。特色产品可以依托我国种植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优势及产业基础和条件较原产地形成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和网上购物越来越多的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也为包含辣木产品在内的我国地方特色产品的营销和创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网购平台淘宝网(www.taobao.com)的搜索及对搜索结果的初步估计,可知目前网购中热门的辣木产品主要还是以辣木籽为主,亦有辣木皮、辣木茶、辣木叶粉以及标注含有辣木提取物的化妆品等。国内的消费者由于受到传统定式思维的影响,潜意识中往往认为进口产品品质更好,更加青睐进口产品。而网上零售商往往投其所好,纷纷标称自己的产品为“百分百纯印度进口”“绝非国产”等等,而进口辣木产品往往价格高昂。这种市场氛围对于我国的辣木产业存在很大不利因素。而相对可喜的是以辣木化妆品为例辣木的精加工产品,则以我国生产的产品为主,说明我国在辣木产品精加工方面依然存在技术优势,可以此作为辣木产品的一个侧重发展的方向进而扩大我国辣木产业的竞争优势。
5 辣木研究展望
总的来看,目前我国辣木的研究和产业发展状态良好,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黄丽娜等[5]指出,我国辣木种植面积还不够大,产业规模还比较小,而大规模推广种植的时机尚不成熟,主要的困难在于投入的研究还不够充足,还难以在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制定政策时提供技术支撑。辣木产品国家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还尚在讨论和制定的过程中,短期内难以形成对国外产品质量上的竞争优势。除了辣木叶粉外的很多辣木产品尚未通过我国相关政府机关的行政许可,使得相关产品的开发无章可依且面临行政阻力。彭磊等[44]认为目前对辣木的开发和利用还处于较低水平,在辣木高效栽培技术、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辣木产品研发及其功效评价等方面,现有研究还存在许多空白和不足,不能满足辣木消费市场的需求,影响了辣木产业化的发展。鉴于目前我国辣木研究和产业的发展状况,辣木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需要完成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推进辣木的分子遗传研究,建立辣木基因库,形成技术优势,培育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特色的辣木新品种,并为将辣木发展为我国一些地区的地方特色经济林产品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
加强辣木作为外来引进物种同我国本土物种生态关系的相关研究,为政府的决策提供更为充足的依据,避免生物入侵灾害的发生;弄清辣木于其他作物的间种、套种中的生态互作效应,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民收入,降低投资风险。
进一步推进辣木食用营养价值和药用生物活性价值的研究,推进辣木根、茎、花和果实作为新食品、药品和保健品原料的质量标准制定工作,深入系统地研究辣木的功效,以促进辣木产业的健康及快速发展。推进辣木产品的生产技术研究,开发更具技术水平和附加值的辣木产品和其对应的生产工艺。促进对辣木植物蛋白饲料和辣木天然絮凝剂等新应用领域的研究,提高辣木资源的利用效率,扩大辣木产品的应用范围。
加强对大众消费群体的宣传工作,让消费者认识辣木,了解辣木,形成对辣木产品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
总而言之,只有院、政、企三方继续通力合作,才能使我国的辣木研究和辣木产业提高到一个更好的水平,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