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越大地 “双创”热土

2018-02-13邢黎闻

信息化建设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双创浙江智能

邢黎闻

“浙江是全国唯一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也是全国唯一的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近年来,在国家和兄弟省份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浙江已经成为互联网创新创业的高地,形成了具有独特优势的信息经济产业生态。在浙江10万多平方公里的吴越大地上,每天都上演着创业创新的精彩故事。”浙江省副省长高兴夫在“双创热土——浙江省互联网创业创新项目对接会”上如是说。

精彩故事的不断发生和延续需要好的土壤和环境。现在的浙江,已经成为互联网创业创新的一方热土。在对接会上,高兴夫从不同纬度、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数据和案例为创业创新者讲述了浙江成为“热土”的原因所在:

浙江有全国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光纤路线达到243.1万公里,居全国第二位;互联网宽带端口数、FTTH端口数、移动基站数均居全国前三位;4G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5G外场测试试验网启动建设,窄带物联网覆盖全省各区市;杭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已经建成投用,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国家域名服务平台浙江节点已正式启用,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健康运行。

浙江有活力迸发的创新创业主体。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也是互联网创业创新最具活力的地区,全省有580万家市场主体,阿里巴巴、新华三、网易(杭州)、海康威视、大华科技、中控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互联网企业快速成长。2017年新增上云企业已经突破了10万家,总数达到20万家以上,2018年起,浙江将加力推动,争取到2020年,上云企业达到50万家以上。全省云平台服务商已有30多家,云应用服务商200多家,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量子计算实验室等一批重量级实验室相继成立,主攻人工智能、网络大数据、量子通讯等互联网领域的前沿技术及应用。

浙江有坚实可靠的融合应用基础。信息化应用走在全国前列,信息化发展指数位持续多年位列全国各省区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第二。2017年前三季度,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9.35%,网络零售额达8612.8亿元,省内居民网络消费达到4430.2亿元,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和业务量均居全国的前两位。重点制造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3.07%,机器联网率达到31.68%,在役工业机器人达到4.2万,居全国第一。近三年,全省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提升了30%,5G车联网试点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智能联网汽车测试场启动建设,阿里云城市大脑,ET工业大脑、互联网医院、互联网法院、互联网金融、智慧物流、共享单车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出现,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和产业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浙江有空间广阔的产业发展平台。遍布全省的产业集聚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特色小镇成为信息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正在大阔步建设的城西科创大走廊将成为全球信息经济中心。全省更有国家和省级信息产业基地和园区40余个,省级信息经济示范区12个,信息经济类省级特色小镇10个,形成了信息经济集聚发展的新态势,梦想小镇、云栖小镇成为全省互联网领域创业创新的样板。

浙江有国内外一流的营商环境。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口,撬动了各领域全面改革,受到广大企业和老百姓的高度赞赏和广泛好评。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高注册登记的便利化程度。着力推进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成本工作,在去年减负1055亿元的基础上,2017年前三季度再减负近千亿元,全年有望减负1500亿,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

面向未来,浙江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两个高水平”的目标指引下,打好政府引导搭台、企业主体运作、内外兼并重组、推动股改上市、资源政策保障等六大组合拳,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国家级引领性的平台;培育集成电路产业,走特色发展之路;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培育成为万亿级产业。

作为东道主,高兴夫向全球创业创新者发出诚挚邀请:“真诚地希望国内外广大创业者、投资者、互联网企业深入浙江,了解浙江,投资浙江,共同打造‘互联网+或者‘+互联网世界科技创新高地”。

《深化融合 创新驱动

着力打造智能经济发展先行示范区》

智能经济是宁波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着力突破技术瓶颈,提升產业核心竞争力。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正式启动,初步框定功能工业机器人、智能芯片等13个专项 。为实施“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宁波市预计安排每年2亿元用于支持实施重大项目。鼓励应用企业与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智能成套装备首台(套)研制和系统集成,成功实施了13个试点改造项目。建成智能家电物联网创新云平台、“互联网+两创”平台等创新服务平台,宁波智能家电物联网创新云平台已接入产品300余项,服务企业200余家,成功研发了智能变频抽油烟机等一系列新型智能产品。

着力创新智造模式,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积极探索网络化协同制造,建成中小企业云、纺织服装云、生意帮协同智造众包平台等一批工业云平台,如生意帮、极动云等。开展服务型制造和个性化定制,引导企业搭建服务型制造和个性化定制平台,由产品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变。

着力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优化产业结构。积极谋划智能家电终端、智能装备终端、智能汽车终端、智能移动终端等四大终端产业;以大数据、云计算为重点,加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培育力度,先后引进共建了百度云智宁波大数据等产业基地。

着力优化发展生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构建政策高地,已经出台了3大统领性文件、15个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多份专项扶持政策和实施细则,市本级3年安排130多亿元支持资金,重点用于培育发展智能经济;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全面实施“3315”计划,重点引进符合宁波智能经济发展方向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团队,对入选团队最高资助1亿元。endprint

《厚植嘉兴发展优势 建设互联网经济强市》

近年来,嘉兴市市委市政府把互联网经济作为“首位经济”,把互联网产业作为“一号产业”来发展,并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互联网经济核心产业、网络零售额双双突破200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要突破4000亿元,形成以互联网经济为鲜明特征的产业结构。

目前,嘉兴市正在打造“一核一城多点”的平台体系,这也是嘉兴市发展互联网经济的主要载体。“一核”即乌镇核心区,“一城”即嘉兴科技城,“多点”即分布在全市各地的创业创新平台,包括秀洲高新区、嘉兴经开区智慧创新园等。其中,作为“一核”的乌镇核心区如今已形成了中国·乌镇互联网产业园、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中电海康乌镇街等子平台,2017年引进互联网项目119个。

在创业创新上,嘉兴市也有一系列独特的优势,如作为浙江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嘉兴市已经形成了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和中科院浙江应用技术研究院为首的创新“大脑”,拥有5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211名“国千”专家,151名“省千”专家。

《大力发展信息经济 助力金华勇立潮头》

金华市民营经济发达,拥有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16个,有汽车、纺织、五金等30多项国家级产业基地“金名片”;依托市场优势,全市与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被评为中国“一带一路”最具活力城市。

当前,金华市正致力于打造一座最适宜发展互联网经济的新兴城市。信息化发展指数94.8,位列全省第3,实现信息经济增加值342.6亿元,增长14.6%,占GDP比重9.4%。连续三年跻身“中国电商发展百佳城市”,7个县市全部入围2016中国电商百佳县榜单,义乌、永康分别位列第一、第二位。

2016年,金华市成功跻身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20强。目前金华有56个信息经济园区,占全省的1/5,拥有5173、9158等100多家本土互联网企业,引进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落户金华,如菜鸟在金华市建立了全国首个智能物流项目。作为全省第二大信息港,金华市具备最优越最便捷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拥有2条国家一级和10条国家二级光缆干线,实际出口带宽已达1.4万G,IDC总机架数突破2万架。

今后,金华市将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信息经济强市。

《桐乡“智变”在路上 》

因为互联网,桐乡时时在变,处处在变。

在桐乡,抓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机遇的乌镇互联网产业园,已经日益成为众创空间的新样板和互联网创业高地。产业园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专业化运营”的方式运作,运营至今,已有65家企业完成注册,70家企业达成意向,未来將集聚“互联网+”相关企业近千家,实现区域经济总产值上千亿元的目标。

在桐乡,一个创业链条完整,设施齐全的科技创业园也正成为创业者的梦想殿堂。创业园作为桐乡市互联网“一核一带”人才与项目的南部中心,重点引进互联网服务、先进装备、节能环保和新特材料等产业。目前,该园在孵企业86家,毕业企业6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拥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6人、省千人才2人。

针对大发展,桐乡规划了总面积125平方公里的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在总长30公里的乌镇大道沿线按“一轴、两核、四区”进行了功能布局,并在两端分别布局乌镇互联网创新科技城和杭州湾(高桥)科教创新城。该集聚区将通过重点引进培育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文化、电子商务、互联网科技孵化等互联网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辐射整个长三角的重要孵化平台和产业平台。力争到2021年,集聚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10万人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endprint

猜你喜欢

双创浙江智能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