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外相访新加坡文莱推销“印太”战略
2018-02-13蓝雅歌刘雯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蓝雅歌 ●刘雯
日本外相河野太郎11日至12日先后访问东南亚国家新加坡和文莱,在以上两国积极“推销”印太战略,强调共建“自由航行原则”,并希望联合两国共同向朝鲜施压。
根据日本外务省发布的消息,河野太郎12日访问新加坡时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举行会谈。河野要求新加坡协助日本让东盟各国理解并支持日本“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并表示对新加坡担任本届东盟轮值主席国感到放心。日本外务省称,双方还针对地区局势、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交换了意见,并对继续对朝鲜施压达成一致。
11日,河野访问文莱,与文莱外交与贸易部第二部长艾瑞万举行会谈。河野在会谈中呼吁文莱与日本合作,共同推进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主张的“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并表示日本将继续援助文莱,帮助其实现经济结构多元化。
《日本经济新闻》称,此次河野访问东南亚,意在加强与东盟“外交重点国”的关系。访问文莱时,河野专门前往该国穆阿拉港,视察因航海训练而停靠该港的海上自卫队舰船。日本共同社特别提到,穆阿拉港由中国企业参与开发。河野在该港口演讲时称:“将通过普及包括航行自由在内的法治,把印度洋-太平洋建设为和平繁荣的地区。”
日本“Iza”网站认为,文莱位于南海地区的战略要冲,日本自卫队舰队前往该国港口停靠的目的就是想牵制中国。报道称,日本海上自卫队舰船往返索马里海域时,强化了在印太地区各国港口的战略停靠。去年,日本舰船在中国影响力增强的斯里兰卡港口停靠了3次,在越南、菲律宾也有停靠。
中国社科院日本所副研究员卢昊1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日本外相访问东南亚频频提及“印太战略”,显然有通过这一战略拉拢东盟并牵制中国的考虑。日本对外推广所谓“印太战略”,名为自由开放但实际上竞争性、针对性很强,以主观界定的“海洋法治”为名义,以“海洋安保合作”为主要手段,将中国置于地区秩序和国际价值观的“对立面”,其牵制中国的用心不言而喻。卢昊认为,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海上自卫队近年来频频在东南亚国家港口“战略性停靠”,这既服务于日本外交战略中的“制华方略”,也力图让日本自卫队海外活动“常态化”,从而助推日本安全战略“突破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