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改思路分析
2018-02-13刘光英张宇
■ 刘光英 张宇
四川传媒学院外国语部
1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与时俱进
1.1 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
在现今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是大学英语改革必须承认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首先,在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教材内容大多是比较陈旧的社会科学类的文章。这些文章,对于扩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历史、人文知识等比较有价值,但是,对于未来的企业从业人员用英语进行业务交流和科技研究的实用能力的培训作用就十分有限。不仅如此,大学英语教材的设计,大体上都是注重词汇的学习和练习,注重句子的理解和对于语法结构的掌握。而且,由于内容比较多,进度比较快,学生的英语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大学英语的课堂上,老师要一直不停地讲,学生要一直不停地听,然后就是一项一项的词汇、语法练习。
1.2 大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障碍
大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面临许多问题。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大学生认为,一个人的英语水平高固然很重要,会有好的工作机会,但是英语水平不能完全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实力,在国内就业,不会英语或英语水平低是不成问题的。因此,很多大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缺乏动力和紧迫感。另一方面,英语学习确实有难度,不像其他学科,可以拼一拼赶上来。如果英语基础没有打好,很难通过自学赶上来。而且,外语的学习,需要单词的记忆、语法的掌握、理解能力的训练等,这些环节中,缺失任何一个环节,都会使学习者寸步难行。对于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即使想学好英语,并且花很大气力,也不见得会有成效。所以,很多学生深深感到英语学习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2 企业发展给大学英语教学提出的新任务和新挑战
2.1 企业发展要求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能力
当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跨国交流与合作,这必然需要具有较强英语能力的各行业人才。首先,企业发展要求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因为不同企业之间,尤其是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前期沟通多采用邮件的形式,这就要求大学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一方面能够切实了解对方的邮件内容,了解对方企业的信息和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加准确地将自身所在企业的合作意向、产品信息等传递给对方企业,从而更好地完成不同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另外,一个企业要想提升自己的对外贸易份额,提升自己在对外贸易中的交易成功率,进行企业宣传是首要的。当企业员工有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的时候,就能够更好地利用英文网站及其他信息交流载体进行企业宣传,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其次,企业发展要求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听说能力,在企业进行外贸业务交流的时候,如果企业员工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在企业谈判的过程中就能够占据主动,在对外合作中保证和争取利益最大化。
2.2 企业发展要求大学生的英语专业能力更强
企业要发展、强大,开辟国外市场或对外贸易,不仅仅需要大学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对大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的情况是,大学生来到企业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培训,或长时间的实践,才能在专业英语方面逐渐积累并进入角色,逐渐承担起企业对外交流或合作方面的重任。现在的企业发展,时间是关键,效率是保障。如果大学毕业生在企业中的成长速度能够大大缩短,那他们必将是受企业欢迎的人才。所以,为企业培养的各类人才,如果能够在学校就接受专业英语的有效培训,那么,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宝贵财富。
3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3.1 注重英语教学内容的开发和建设,提升学生英语综合实力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注重英语教学内容的开发和建设,助力于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实力,培养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使新时代赋予大学英语的任务。英语教材的编写人员,要能够与时俱进,及时了解各行各业的发展情况,从而根据社会和企业需求来进行英语教材的选材及学习程序的设置。
3.2 校企合作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
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是了解企业需求,并按照企业需求进行改革。这就需要高校英语教学相关人员能够深入企业,真正了解企业对大学生英语实力的实际需求。这种实地调查,需要落到实处,需要定期进行,才能给教学改革提供有效信息。这种实地调查,有助于学校了解企业需要学生具备哪些英语知识和技能,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训。实地调查,也有助于了解在企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中遇到哪些英语方面的困难,需要加强哪方面的培训。这些一手资料,对英语教学改革极有价值。
4 总结
高等院校是为企业发展输送人才的主要路径,在现今经济越来越趋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现状中,为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优秀的具有较强英语实力的大学毕业生已经逐步成为高等院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首要目标。因此,高等院校要充分意识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什么为导向的问题,意识到目前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能力与企业需求的差距,从而更好地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