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巴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控
2018-02-13于友水
于友水
(哈尔滨市阿城区畜牧站, 黑龙江 哈尔滨 150300)
鹅巴氏杆菌病也称为鹅出血性败血病(简称鹅出败)或者“摇头瘟”,主要特征是全身黏膜有小出血点,常有严重下痢。任何年龄的鹅都可感染发病,其中雏鹅和青年鹅容易发病,而成年鹅较少发病。该病的急性型发病快速传播和死亡,严重影响养鹅业的经济效益,应采取有效防控。
1 临床症状
种鹅患病后,羽毛蓬松,排出白色稀粪,有时采食减少,公鹅的阴茎脱出,且外表附着一层痂壳,呈白色;中鹅患病后,呼吸困难,减少采食,拉白色稀粪,双翅下垂,羽毛蓬松,流泪增多,眼角四周的羽毛附着泪水,独自离群独处;小鹅患病后,鼻有清鼻涕或脓性分泌物流出,呼吸困难,经常摇头,减少采食,精神沉郁,独自离群。中鹅和小鹅在表现出临床症状经过大约1周死亡,种鹅较少死亡,病死率非常低。
2 病理变化
2.1 病理剖检
剖检突然死亡的病鹅,可见体况良好,其没有明显病变,有时可见心冠沟脂肪有少量的出血点,肝尖区有少量的灰白色坏死灶,呈针尖大小。剖检病程持续较长时间的病死鹅,可见皮下组织、心冠沟脂肪、胃肠黏膜以及浆膜等存在小出血点或者出现浆液浸润。胸腹膜以及内脏器官浆膜有出血点。心包扩张,腔内含有较多的淡黄色液体,其中混杂纤维素。肝脏肿大,有瘀血和变性,表面有针尖大小出血点以及灰白色的坏死灶。肠道最明显病变在十二指肠,肠管扩张,黏膜充血、肿胀和出血;部分病鹅关节肿胀,关节囊壁增厚,关节腔内有粘稠且混浊的暗红色液体或有干酪样物质。
2.2 病理变化
心脏心外膜水肿、增厚,质地疏松,毛细血管充血、扩张,并浸润有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肌间隙变宽,发生水肿,血管充血扩张、出血。灶肌间隙内有局灶性的出血,也浸润有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心肌纤维出现颗粒变形,明显肿胀,肌横纹变得模糊。肝窦、肝脏中央静脉有瘀血,明显扩张,肝细胞也发生肿胀,并出现颗粒变形、脂肪变形,有时甚至破裂、溶解,变成溶解灶,同时可见肝小叶内有大小不同的局灶性的凝固性坏死灶。在肿胀的肝细胞内有大小不同的嗜酸性球形胞浆包涵体。大部分包涵体周围和胞浆间形成清晰的分界线。间质区内局部浸润有淋巴细胞。肺脏有瘀血,有些肺泡出现代偿性肺气肿。肾脏、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发生肿胀、脱落,有时甚至会导致管腔堵塞,肾小管间毛细血管扩张,有瘀血,还有出血。肠上皮发生变性、坏死,最终脱落,黏膜、固有膜下层的血管充血、扩张、出血,肠腔内有大量浆液、红细胞、脱落的上皮细胞、中性白细胞以及单核细胞。
3 类症鉴别
3.1 小鹅瘟
病鹅嗜睡,采食减少或停止,增加饮水,鼻有粘液,腹泻,排出稀粪,喙、蹼发紫,双腿无力,减少走动;剖检发现肠道有出血。区别是小鹅瘟是由于感染小鹅瘟病毒引起,急性型一般是1~2周龄雏鹅发生,亚急性型通常是大于2月龄的鹅,排出黄绿色或者黄白色的稀粪,其中混杂气泡、没有消化食物以及纤维素,张口呼吸,口鼻流出棕绿色或者褐绿色的液体。剖检发现食道存在污绿液,肌胃角质膜粘腻且容易剥离;小肠中下段出现膨大部,触感坚实,切开可见灰白色的栓子,其外层是纤维素性物质,中心干燥且呈深褐色;没有栓子的肠段存在棕褐色或者棕黄色的粘稠液体,结肠黏膜发生红肿,附着棕褐色或者棕黄色的粘液。肝脏、脾脏、肾脏呈暗红色或者紫红色,质地变脆。
3.2 鹅球虫病
病鹅精神沉郁,闭目打盹,独自离群,食欲不振或废绝,排出白色稀粪。区别是鹅球虫病是由于感染球虫引起,有时嗉囊内含有大量的液体,先排出糊状稀粪,之后变为水样,症状严重时会排出鲜红色血样粪便,病程后期排出灰白色、灰色或灰黄色的腊肠样粪便。剖检发现寄生球虫部位的黏膜发生脱落,构成白色的坚硬肠芯。取肠道组织或回肠进行切片、镜检,能够看到很多球虫卵囊和裂殖体。
4 综合防控
4.1 药物治疗
复方新霉素制剂,在健康鹅群的饮水中按0.5g/kg.bw加入来预防发病,连用7d;在发病鹅群的饮水中按加入0.1g/kg.bw,一个疗程连用5d,连用治疗3个疗程,同时配合在饮水中加入多维。如果病鹅混合感染支原体或者其他细菌,还要使用广谱的抗菌素。
4.2 免疫接种
鹅巴氏杆菌病弱毒苗,通常在6~8周龄进行首免,在10~12周龄进行加强免疫,常采取饮水接种;灭活苗,通常在10~12周龄进行首免,在16~18周龄进行加强免疫1次。如果鹅场条件晕血,可取本场病鹅肝脏制成灭活苗,肌肉注射2mL/只,具有更好的免疫效果。
4.3 加强饲养管理
在鹅只饲养过程中,要根据雏鹅、幼鹅、中年鹅以及成年鹅不同的生理特点以及生活习性采取相应的日常饲养管理。必须供给新鲜且品质优良的全价饲料,注意加入足够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保证营养全面均衡,满足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所需的营养,增强机体抗病力。要求每天定时、定量、定点、饲喂,并提供足够的清洁饮水,调控饲养密度合理,并保持通风良好。在气候炎热的夏天,要加强防暑降温;气候寒冷的冬季,要加强防寒保暖。在容易发病的夏末初秋,可适时使用药物预防,并及时免疫接种菌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