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鼻炎的预防控制
2018-02-13姚志飞
姚志飞
(江苏省阜宁县农业委员会陈集兽医站,江苏 阜宁 224411)
鸡传染性鼻炎主要是感染副鸡嗜血杆菌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常产生较多继发或并发感染,传染性极强,早期少量发病,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控制,可迅速波及整群,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1 病原学
鸡传染性鼻炎的致病原是“副鸡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丝状微小杆菌。该菌为兼性厌氧菌,鸡舍中CO2超标是最适合其生长繁衍。在4℃环境下培养基上的该菌体仅可存活15d左右,在正常室温和空气干燥的条件下只能生存几小时,普通的紫外线(太阳光照)以及常规消毒便可将其灭活,在真空、低温冷冻条件下存活期延长;病菌虽然对抗菌素具有高敏感性,如果持续使用统一类型的抗菌素也会产生耐药性。
2 症状及诊断
2.1 症 状 通过观察病鸡可见有流泪、涕下、喷嚏、喘咳、甩鼻、张口呼吸等病症,病情较重的病鸡眼部充血或肿胀,眶下窦肿胀,听诊常伴干性或湿性肺免音,另外病鸡食欲明显下降,精神萎靡,病情较轻的鸡生长发育迟缓,产蛋量减少,重症病鸡停止生长发育,并且停止产蛋。
2.2 诊 断 该病确诊要通过实验室检验。用棉拭子无菌采取眼、鼻腔或眶下窦分泌物,在血液琼脂平板上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交叉接种,置于5%~10%CO2环境中培养,24~48h后可见葡萄球菌菌落周围有明显的卫星云图现象,其它部位不见或少有细菌生长;再取纯培养后病料作进一步鉴定或作健康鸡的感染试验,出现特征性临床症状;必要时再以琼脂扩散、血清平板凝集试验、荧光抗体技术、ELISA和Dot-ELISA等方法进行实验室鉴定。
3 流行特点
本病有一定季节性,在秋末和冬季较易暴发,发病速度快、传染率较高、但死亡率较低;传染源是病鸡和隐性感染鸡,传播途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
4 综合防控
本病属于条件性致病,主动消除各种致病因素(不良应激源)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1)进入适发季节主动加强防范,初春、秋冬季大幅降温时节及时修缮鸡舍,抓好防寒保暖、防贼风管理,在密闭鸡舍门窗保暖的同时要注意适时通风换气,随时监测鸡舍内有害气体含量是否超标,特别是CO2浓度不能超过5%,这对预防发病最为有效。高发季鸡舍内恒温控湿的指标大致为:1~10 日龄雏鸡舍,31~33℃、相对湿度 70%;11~20 日龄雏鸡舍 28~30℃、相对湿度 65%;育成鸡、中大鸡舍,18~20℃、相对湿度60%,这是低温季节控制发病率、保障鸡群发挥最佳生产性能的重要条件之一。
(2)病史区(场)应提前主动抓好几种高危病种疫苗免疫,比如“ND、AI、IB”等,因为鸡IC本身属于一种强免疫抑制性疾病,若再与鸡ND、AI、IB等高危病种混合感染,病死率无限增大,可致规模养鸡严重经济损失。
(3)良性养殖环境控制是预防本病的关键点,管理人员应及时清除鸡舍内粪污及污染垫料,之后进行严格的冲洗保洁和消毒处置,消毒首选安全性较好的季铵盐类、澄清石灰液等消毒剂,每周至少消毒1次,要注意疫苗免疫前后2~3d不宜喷雾消毒,以免导致免疫失败。适发季节要注意鸡舍(重点是雏鸡舍)防寒保暖、防贼风管理,尽量避免引发病毒性感冒等常见病;严禁外来人员及其它动物、用具等随意入场(舍/栏),禁止混养其它家畜禽,最大限度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降低感染发病率。
(4)均衡日粮营养供应是增强鸡群体质和免疫力、维系整体健康度的基础条件,当前鸡群的饲料配制要视鸡的生长日龄阶段和功用(肉用、蛋用、种用)严格区分、按需配制,确保各种营养全价且符合鸡当前的正常生理需求,针对发病群可适当增加B族维生素、VE的用量(常量1.5~3倍量),对巩固整群免疫力效果较好。
(5)加强整群动态疫情监测管理,及时发现群内早期异常变化,一旦发现个别明显呼吸道症状的病鸡,立即采取隔离治疗及发病舍保洁消毒(带鸡消毒)处置,严防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
(6)发病群及时采取整群统防统治,目前对于雏鸡群保护性较好的处方推荐为“乳酸环丙沙星口服液+复合氨基酸+复方电解多维”混饮,中大鸡群推荐“黄芪多糖(原粉/颗粒)+氟苯尼考(原粉/口服液)+多西环素(原粉)+复方电解多维”混饮,早晚各喂1剂、连喂3~5d,总体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