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猪群的饲喂程序和要点
2018-02-13刘利军
刘利军
(黑龙江省九三管理局大西江农场畜牧科, 黑龙江 嫩江 161448)
1 哺乳仔猪
在我国的一些集约化养猪场,母猪为新生仔猪哺乳的时间是14~28d。在哺乳期内,仔猪每天增重150~250g,如果不饲喂教槽料,母乳是唯一的能量和营养素来源。仔猪出生时,其体内贮存的能量和营养素很少,必须采食充足的母乳才能确保哺乳仔猪的快速生长。母猪的初乳和常乳可为仔猪提供必需的营养素。然而,如果母猪的体况较差和/或采食量较低,乳腺就无法给哺乳仔猪提供高质量的营养素。且已有研究表明。如果母猪泌乳量不足,饲喂开食料或教槽料是一种保证哺乳仔猪正常生长的实用方法。
2 保育猪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仔猪通常在14~28日龄断奶。因为饲粮突然从母乳变成固体饲料、仔猪经历了与母猪分离和环境的改变,刚断奶的仔猪会经历一个应激期。由于断奶应激,仔猪会经常出现断奶后生长阻滞。由于胃酸和胰腺消化酶分泌不足,刚断奶的仔猪对结构复杂的饲料组分消化能力有限,突然改变饲粮类型会导致腹泻。因此,在刚断奶仔猪的饲粮中要首先使用消化率高的原料,然后逐步过渡到玉米和豆粕等常规原料,这一点是很重要的。由于与猪乳的结构特性相似,因此在刚断奶仔猪的饲粮中经常使用干燥的乳清、乳糖和乳清浓缩蛋白等乳制品副产物。与结构复杂并可能含有抗营养成分的植物性蛋白质相比,血浆蛋白、血粉、鱼粉、肉粉和肉骨粉等动物源性饲料原料的消化率高,是刚断奶仔猪的优质蛋白质原料。然而,加工后的植物蛋白质产品含有水解营养素,而不含有抗营养因子,因此也可给刚断奶的仔猪饲喂。
分阶段饲喂程序也可很好地用于饲喂保育猪。保育猪通常分3~4个阶段饲喂,即从断奶开始至9~10周龄,猪的体重可达到22~25kg。保育饲粮的第一个阶段可以使用乳制品副产物和动物源性蛋白质,第二至最后一个阶段可以逐步增加饲粮中玉米和豆粕的用量。
3 育肥猪
在商业化猪场中,通常在9~10周龄、体重达到22~25kg时,保育猪会被转移到育肥舍(或生长-育肥舍)。这一阶段猪的食欲好,采食量和生长通常不成问题。而脂肪沉积增加和饲料转化效率降低(增重/饲料)是该阶段养猪业者面临的最大问题。
由于公猪和后备母猪的生长速度和瘦肉增长潜力不同,因此在养猪生产中经常采用分性别饲养措施。公猪比同龄的后备母猪摄入的能量更多,生长更快,阉公猪的脂肪增长也比后备母猪快。如果将阉公猪和后备母猪饲养在同一个圈中,采食相同能量和营养素组成的饲粮,后备母猪会比阉公猪更瘦。因为阉公猪和后备母猪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量不同,上市时其体重差异就很大。因此,合理的饲养方式是将阉公猪和后备母猪分栏饲养,并提供不同的饲料。与后备母猪相比,可以给阉公猪饲喂蛋白质浓度相对低的饲粮。因此,采用分性别饲喂方式更有利于增加阉公猪的瘦肉生长、后备母猪的增重和猪群的均匀度。
随着猪的生长,其采食量增加,脂肪沉积也加快。为了促进瘦肉增长,应该设计氨基酸平衡(如理想蛋白质)饲粮,这也是蛋白质沉积所需的。如果任何一种氨基酸不足(如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合成就会受阻。因此,平衡用于肌肉蛋白质合成的饲粮氨基酸对增加瘦肉增长是很重要的。已有研究报道了理想蛋白质模式,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在饲料配方中引入理想蛋白质的概念,能降低环境中氮的排泄和饲料成本,有利于养猪生产。L-赖氨酸和L-苏氨酸是猪饲料中通常添加的氨基酸,偶尔也会添加L-色氨酸和DL-蛋氨酸。
在美国的典型养猪场中,常给猪饲喂干饲料。猪可以自由采食料槽中的干饲料,而饮水是通过单独的饮水器提供的。然而,液体饲喂系统或湿喂系统能增加采食量。在液体饲喂系统中,经常将干料与水在料盘中混合成浆状,其中干物质的含量是20%~30%。液体饲喂时也可以使用来源于食品、乳品加工产物或液体发酵产品等液体成分作为饲料。由于采食量增加,液体饲喂能提高猪的增重,但并没有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以液体料饲喂的猪,其采食量更大,相对干饲料饲喂时脂肪沉积更多。当采用液体饲喂时,料槽会残存废料,此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预防腐败和霉变。
已有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能提高猪的瘦肉率。因此,在养猪生产中经常使用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然而,为了防止猪肉中抗生素的残留,在上市前一段时间在猪饲料中要停止添加抗生素,抗生素的停用时间取决于抗生素的类型。
饲料的粒度大小影响猪对饲料中营养素的消化。以粉料形式饲喂时,玉米的粉碎粒度通常为600~900μm。如果玉米被粉碎得更细,在350~450μm时,玉米的营养素消化率会提高。然而,当玉米粉碎过细时,最好对饲料进行制粒,以防止料槽和料仓内出现结块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