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的防治
2018-02-13杨树祥
杨树祥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罕镇畜牧兽医站,云南 西双版纳 666108)
猪丹毒又称红斑丹毒丝菌,是一种常见的生猪传染病。目前在全国都有相关的案例,但是病情没有得到一定控制。为了不阻碍养殖业的正常发展,有关猪丹毒的防治尤为重要。
1 病症表现
猪丹毒没有特定的传播时间和高发期,每个季节都有可能感染,在潮湿地区比较多发。猪丹毒的传染速度很快,一般通过蚊虫叮咬、表皮受损等途径进行传播。
猪丹毒的病状类型分为三种,急性、亚急性和慢急性,不同类型表现不同的症状特征。
1.1 急性猪丹毒
猪丹毒通常都是急性病,大多都是突然发病而死,存活率较低。主要变现为体表温度过高,切持续时间久,长时间不褪,生猪的体表温度可以高达43℃。随后症状表现为不吃任何饲料,呕吐等。排泄物粘稠度较干,并且硬,还出现白色液体。幼猪的颈部两侧、背部大面积都出现红紫色的小点。经过仔细检查后,腹腔中以及臀部都出现红色大小不一的斑点。
1.2 慢性猪丹毒
慢性猪丹毒通常都表现关节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导致生猪四肢不能正常发挥功能,无法维持日常的基本运动,无法正常行走等。还有个别生猪呼吸困难,咳嗽等。慢性猪丹毒发病周期较长,维持时间久,可达数月。
1.3 亚急性猪丹毒
亚急性猪丹毒病情稳定,患病程度较轻。生猪饮水次数不规律,饮水次数过多,也有个别生猪出现高烧不退的现象。排泄物多以流体为主,偏稀。在患病2d后,颈部前后、背部以及全身都间断性的出现形状不规则的疹块,有大有小,最后遍布全身。
2 致病因素
2.1 猪圈卫生环境较差
猪圈卫生长时间不进行打扫,遍地都是粪便,环境卫生差。尤其是高温季节,针对潮湿地区,更容易患猪丹毒。猪圈内没有新鲜的空气或者空气不流通,养殖者没有及时进行开窗换气。猪圈活动范围小,空间太过拥挤。还有猪圈内铺垫的稻草不进行更换,更容易滋生丹毒杆菌,增加患病概率。
2.2 饲料类型不一
饲料在短时间频繁更换,饲料类型不一,导致生猪不能及时适应,增加肠胃的负担。另外,饲料喂养方式不正确,不应与水混和一起喂。还有一些饲料已经变质过期,但是仍然在使用。
2.3 不可控因素
常见的不可控因素就是天气,主要表现在天气多变,昼夜温度变化异常等。除此之外,还有流感的高发季节,病毒细菌滋生严重的阶段。还有生猪不小心误食粪便,消化道出现问题,易患猪丹毒。
3 防治措施
猪丹毒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这种细菌适应外界能力非常强,有比较顽强的生命力。就算在太阳紫外线的照射下,也不能将其完全杀死。除非在高温情况下,比如短时间的加热,高温消毒。革兰氏阳性菌耐碱能力较弱,用一些碱性消毒物品可以将其消灭,比如甲醛的水溶液、氢氧化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以及苛性钠等。
3.1 控制人为致病因素
致病因素有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非人为因素不可控,但是人为因素可控,养殖户做好相关的饲养管理工作,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患病的概率。一方面饲料品种不要经常进行更换,购买时需要检查生产日期、生产厂等。在饲养时,应该多以易消化的饲料为主,喂养时需注意保质日期。饲料不要存放潮湿的地方,避免饲料变质生猪患病。另一方面,注重猪圈的卫生环境,定时清理排泄物,每两周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最好不要购买非本地的生猪进行交配,非本地生猪可能会携带相关病菌进行传播。严格控制养殖场的人口流动密度,非相关工作人员不可进入。
3.2 药物治疗
生猪患猪丹毒后,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可以注射安比西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适当增加药物用量,也可以结合使用,最好每隔12h注射1次。坚持注射3~5d。
3.3 接种疫苗
在2、3月份或者6、7月份,对生猪进行接种。针对幼猪,抵抗力比较弱,更应该落实疫苗接种的工作,在出生30~60d内一定要进行接种,90d后再进行接种。断奶幼猪在吃饲料的同时,也可以接种猪丹毒疫苗,今后每6个月再接种一次。一般常见的疫苗有猪丹毒活苗,免疫原性好,免疫期长,成本低,使用方便,免疫力可持续6个月。也可以选择其他种类的疫苗,在注射疫苗的时候,要注意用量,有生猪发生过敏现象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