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旱作区马铃薯黑色全膜垄作侧播栽培技术
2018-02-13郭轶琴
郭轶琴
(甘肃省平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甘肃 平凉 744000)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属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马铃薯近年播种面积稳定在6.7万hm2以上,面积仅次于小麦、玉米。近年来,平凉市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大面积推广了马铃薯黑色全膜垄作侧播高产栽培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向马铃薯主粮化发展迈进了坚实的一步。2016年鲜薯产量3.64万kg/hm2,示范推广面积达到4.86万hm2,总产量达到177 085.0万kg,总增产量13 258.7万kg,总增产值15 910.4万元(马铃薯按1.2元/kg计算)。
1 选茬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的梯田、沟坝、缓坡(<15°)地。实行3 a以上的轮作方式,前茬以小麦、玉米、豆类为宜。前茬收获后及时深耕灭茬,耕深25 cm以上。耕后及时耙耱蓄墒,做到地面平整,土壤细绵无坷垃,无前作根茬,为起垄覆膜创造良好的条件。
2 种薯选择及处理
2.1 品种选择
选择3代以内的脱毒种薯,要求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符合市场需要的专用、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马铃薯品种,如庄薯3号、陇薯3号、陇薯5号、陇薯6号、陇薯8号、新大坪等。
2.2 种薯处理
将种薯提前20~25 d从贮藏窖中取出,放至10~15℃的室内催芽。芽长1 cm左右,晒种5~7 d,播前1~2 d切块,切刀用75%的酒精或1 g/kg高锰酸钾溶液消毒。采用纵切方式,切块质量25 g以上,每块带1~2个芽眼,用草木灰拌匀。用30~50 g的小整薯播种更好。
3 合理施肥
肥料以农家肥为主,合理配施化肥。一般结合覆膜前整地一次性施足农家肥75 000 kg/hm2、普通过磷酸钙(含P2O512%)630~750 kg/hm2、尿素(含 N 46%)300~360 kg/hm2、硫酸钾(含 K2O 50%)240~360 kg/hm2作基肥。
4 起垄覆膜
4.1 起垄
播前用木棍或木板制作大小齿距为70、40 cm的划行器。先在距地边25 cm处划出1个大行和1个小行,大行70 cm,小行40 cm,总宽110 cm,然后依次划完整块田地。按种植走向开沟起垄,缓坡地沿等高线开沟起垄,用步犁沿划线向大行中间翻耕起大弓形垄,标准为垄底宽70 cm、沟宽40 cm、垄高15~20 cm。要求垄面和垄沟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
4.2 覆膜
一般于10月中下旬至土壤封冻前秋覆膜,也可在翌年3月上中旬土壤昼消夜冻时顶凌覆膜。用厚0.01 mm、宽120 cm的黑色地膜。覆膜时沿垄边线开深5 cm左右的浅沟,地膜展开后,靠边线的一边在浅沟内,用土压实,另一边两膜相接垄沟中间,用土压实。每隔2 m横压土腰带,依次类推铺完全田。覆盖地膜7 d后,在垄沟内每隔50 cm打直径3 mm的渗水孔。严禁牲畜入地践踏,防止大风造成揭膜。
5 适时播种
当10 cm土层地温稳定在7~8℃时即可播种,平凉市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种。通常采用全膜垄侧种植。在垄侧破膜挖孔穴播,每穴播1~2个切块,深13~15 cm。有条件时用点播器点播,按照品字形播种。株距25~30 cm,保苗60 000~67 500 株 /hm2。
6 田间管理
6.1 追肥
苗高10 cm时,结合中耕培土追施尿素120 kg/hm2。现蕾期可用1~3 g/kg的硼砂或硫酸锌溶液,或5 g/kg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5 g/kg尿素溶液叶面喷施,一般每隔7 d喷1次,共喷2~3次。
6.2 摘蕾
开花期将花蕾摘去,减少养分消耗,提高产量和品质。
7 病虫害防治
7.1 晚疫病
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连根及薯块全部挖出深埋,病穴撒石灰消毒,对病株周围50 m范围内喷施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按药剂使用说明封锁控制。株高30~40 cm时,用烯效唑或土豆膨大素按使用说明喷雾2~3次以控制徒长。晚疫病发病前可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2 250 g/hm2兑水750 kg喷雾1~2次。病情扩散蔓延时,可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 800 g/hm2,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或25%甲霜·霜尿氰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兑水750~900 kg均匀喷雾,并根据病情,每隔7~10 d交替喷1次,连喷2~5次[1-5]。若喷药后4 h内遇雨,雨停后应及时补喷。入窖前剔除病薯和有伤口薯块,在阴凉通风处堆放3 d后贮藏预防晚疫病。贮藏前用硫磺、或腐霉利·百菌清烟剂按使用说明熏蒸贮窖。
7.2 环腐病
采用整薯播种。秋季收获后将薯块堆放在地上,覆盖薄层秸秆(草)进行晾种,注意夜间防冻,待天冷时入窖。春播前6~7 d在室内晾种。结合切种进行挑选,除去病薯。切块播种时,切刀先用75%酒精消毒。播种前每100 kg种薯用75%敌克松可溶性粉剂280 g加适量干细土拌种,或用36%甲基托布津悬浮剂8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薯均可预防环腐病。出苗后结合田间管理,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7.3 蚜虫及地下害虫
蚜虫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 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喷雾防治。地下害虫用3%辛硫磷颗粒剂60~120 kg/hm2播种时沟施防治。
8 收获贮藏
生理成熟时开始收获。选择晴天,避免土壤过湿时收获,以减少薯块带泥土,提高收获质量。做到分品种单收、单运、单贮藏。贮藏于冻土层以下的地窖,窖温控制在2~4℃,湿度控制在85%~90%。
参考文献:
[1]李亚芳.甘谷县渭河川道区早春地膜马铃薯栽培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 2017( 1): 84-86.
[2]李雪瑛,高应平,石玉章.4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J]. 甘肃农业科技, 2017(1): 84-86.
[3]王爱军,丁月凡.4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初报[J]. 甘肃农业科技, 2014( 7): 35-37.
[4]郭满平,敬克农.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6(4):28-32.
[5]田明华,李红丽.马铃薯晚疫病分期施药防治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 1): 173;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