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脉交会穴临床研究现状*

2018-02-13杨圣洁

西部中医药 2018年8期
关键词:照海配穴公孙

杨圣洁,卢 岩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八脉交会穴首载于元代窦汉卿《针经指南》一书,称“流注八穴”“交经八穴”。此后《医经小学》称“经脉交会八穴”,至徐凤《针灸大全》以“八脉交会八穴”相称,八穴与八脉的联系始得以体现[1]。《医学入门》有云:“八法者,奇经八脉为要,乃十二经之大会也。”八脉交会穴的重要性也决定了其临床应用较广。《针灸指南》《针灸大全》《针灸大成》分别记载8穴可治213症、234症、244症,涉及临床各科。因其功能繁多,应用甚广,效果独特,故为古今医家所重视。现将近10年来八脉交会穴的临床研究进展报道如下:

1 上下配穴

1.1 列缺配照海 列缺为手太阴经之络穴,通任脉;照海为足少阴经腧穴,与阴跷脉相通。2穴所属之经脉会合于胸、肺、膈、喉咙部,故临床常以2穴相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孙远征等[2]将60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清咽甘露丸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针刺列缺、照海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3.3%。朱博畅[3]取列缺、照海为主穴,针刺治疗声带麻痹、癔病性失语、舌咽神经痛等疗效显著。陆伟慧[4]以列缺配照海合鱼际针刺治疗干咳1例,疗效显著。邓陈英等[5]以列缺照海为主穴治疗消渴1例,2个疗程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精神转佳。

1.2 公孙配内关 内关为手厥阴经之络穴,通阴维脉;公孙为足太阴经之络穴,与冲脉相通。因2穴所属之经脉在胃、心、胸部相合,故临床多以2穴相配治疗消化系统及心系疾病。

1.2.1 消化系统疾病 洪枫[6]研究表明,电针公孙、内关能明显改善患者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临床症状。袁星星等[7]研究发现,对伴心理因素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针刺公孙、内关穴可明显改善其焦虑、抑郁状态,缓解其临床症状及改善胃排空率。田秉星[8]针刺内关、公孙等穴治疗30例胃瘫综合征患者,治愈率达100%。张冬丽等[9]于经前取双侧公孙、内关穴,行平补平泻手法,治疗经行呕吐患者1例,5次痊愈。2个月后轻度复发1次,治法同上,亦5次治愈,后随访3个月未复发。张玉红[10]以公孙、内关为主穴治疗呃逆58例,腹胀者加足三里、中脘,胸闷者加膻中,总有效率96.6%。

1.2.2 心系疾病 谢占清[11]采用针刺公孙、内关穴配合西医常规疗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高危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发现较单纯西医常规疗法组,配合疗法可显著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对血瘀证型疗效尤其显著。高伟[12]以养心活血针法针刺内关、公孙、心俞等穴治疗慢性心衰,疗效显著。

1.3 外关配足临泣 外关为手少阳经之络穴,通阳维脉;足临泣为足少阳经之腧穴,与带脉相通。2穴所属经脉相合于目外眦、颊、颈、耳后、肩部,主治经脉所及之疾及所通奇经之病症。詹倩等[13]通过研究眩晕的针灸处方配伍规律发现,外关和足临泣为最常用配穴之一。李世君[14]通过针刺外关、足临泣治疗口苦50例,均痊愈。刘书鹏[15]选用外关与足临泣、后溪与申脉2对配穴,临证辅以4~6个颈夹脊穴,针刺治疗颈椎病120例,总有效率达93.3%。张君[16]针刺外关、足临泣治疗“带脉病”,疗效显著。

1.4 后溪配申脉 后溪为手太阳经之腧穴,通督脉;申脉为足太阳经腧穴,与阳跷脉相通。2穴所属经脉相合于目内眦、项、耳、肩胛处,临床以颈部、腰背部疾病报道居多。多项研究显示[17-19],后溪穴配申脉可治疗痉挛性斜颈、颈性眩晕及颈型颈椎病。

2 单穴应用

据高武《针灸聚英·窦氏八穴》中《八穴主治》篇记载,八穴均有其主治病证。其中公孙主治27证,内关主治25证,足临泣主治25证,外关主治27证,后溪主治24证,申脉主治25证,列缺主治31证,照海主治27证[20]。统观相关文献,单穴取用,具有穴与病针对性强,效专力宏之特点。在分布频次上,以内关与后溪报道居多,余六穴单独应用的临床报道甚少。

2.1 内关 正如《难经·二十九难》中所记载:“阴维为病苦心痛”,通阴维脉的内关穴多被选用治疗心胸痛疾患。研究显示[21-23],内关穴可治疗心绞痛,快速型心率失常等心内科疾病。

2.2 后溪 单独针刺后溪穴广泛用于落枕、急性腰扭伤、椎动脉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等疾病。佟雪梅等[24]针刺后溪穴治疗108例急性腰肌扭伤患者,总有效率占99%。马国良[25]单针后溪穴治疗落枕120例,均取得满意疗效,其中1次而愈者 88 例。许海等[26]、赵学田等[27]针刺后溪穴可治疗椎动脉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周驰等[28]针刺双侧后溪穴治疗39例急性腰椎小关节紊乱,总有效率达94.9%。

2.3 其他 游惠[29]采用针刺列缺穴治疗各种急慢性咳嗽58例,总有效率达95%。刘金桥等[30]采用电针双侧公孙穴治疗呃逆28例,总有效率达100%。褚芹等[31]采用温针灸申脉穴治疗急性腹泻90例,疗效显著。孟凡颖等[32]采用温针灸外关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林衍雨[33]分别采用深刺和浅刺外关穴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

3 其他应用

3.1 八穴间灵活配用 马新平等[34]采用针刺照海、申脉穴治疗30例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痊愈率为66.7%,愈显率为93.3%。董培培等[35]以申脉、照海为主穴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13例,总有效率达92.3%。田佩洲[36]针刺列缺与后溪穴治疗颈源性头痛、落枕、颈椎病(椎动脉型),疗效显著。

3.2 局部配穴 杨振轶[37]以针刺后溪穴为主,辅以病变部位颈椎夹脊穴及患侧肩井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总有效率93.3%。陈敬[38]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软组织损伤100例,总有效率90%。

3.3 循经配穴 循经配穴含义有二,一指本经配穴,即八穴与各自本属经脉上腧穴间的配伍,例如治疗咽喉肿痛列缺多与经渠、少商相配,治疗咳嗽多与鱼际、太渊相配;二指同名经配穴,取同气相应之意,例如后溪治疗颈项强多与昆仑相配,申脉治疗眩晕多配阳谷、腕骨[39]。

3.4 辨证分型配穴 八脉交会穴配伍八髎穴可治疗多种证型的前列腺疾病[40]。

4 结论

李梃《医学入门》有言:“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足见8穴之精义与重要所在。因其为正经与奇经八脉之相通穴,故既可以治疗各自所属经脉病症,也可以治疗所通奇经之病症,临床应用甚广。析其配穴规律,临床多以上下相配、成对运用,每对配穴所擅治疾病因其所属正经相合部位而异。明代医家刘纯在《医经小学》精练总结为:“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由此可见,对于八穴的组合与选用,临床应用不尽相同,但究其根本,终落点于正经与奇经交会这一特点。当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主,以奇经各自所具独特功能、脏腑病候与经脉病候之相兼关系、经络之间及其所属脏腑之间五行生克关系等为参[41],临证处之,灵活变用。

统观以上文献报道,可见八脉交会穴应用广泛、疗效突出、不良反应较小,具有一定优势。但仍有些许不足之处,现总结如下:1)较之古代文献记载所主病证,现代应用范围大大缩小,所治病种局限,其研究以“单病症”“纵向深入”为特点,而忽略了对其他较不常见病症的研究;2)部分临床研究繁冗而缺乏创新,对已被公认证实的结论重复研究、验证,造成学术资源的浪费;3)对其临床疗效的作用机制、起效机理方面尚不够深入和透彻,偏于继承总结前人经验,缺乏推陈出新。面对这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除应创新研究思路、扩大研究范围外,还需着重探讨其作用机制、起效机理,加大实验研究力度,结合先进科学技术,应用影像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学等相关原理,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对八脉交会穴理论的科学内涵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照海配穴公孙
公义与私交
公孙仪嗜鱼
《针灸大成》中合谷穴的主治、配穴规律研究
《灵枢?官针》篇刺法中的取穴配穴法浅析
丞相的爱好
钢结构工程管理实践分析
公孙枝: 五张羊皮的大买卖
《针灸大成》中照海穴探析
揉照海,治失眠
三才配穴法的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