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防霉防蛀技术方法研究进展
2018-02-13
(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甘肃 定西 743000)
1 引言
中药材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资源,也是我国中医药产业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作为中医药最大的消费市场,2014年,中药及相关产业市场规模总计已超7.000亿元。甘肃是中药材资源大省,现有药用资源品种1 527种,其中家种药材品种110多种,大面积栽培品种达到40多个,是全国中药材优势主产区之一,2016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7×106hm2、产量1.1×106t,继续保持全国首位。中药材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及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据初步调查,大宗地道药材当归、党参、黄芪等,主要仍以打捆、麻包等原始大包装贮藏或销售,因养护技术方法欠科学,霉烂和虫蛀现象普遍且严重,致使药材品质降低和巨大浪费,影响药材安全性和有效性,威胁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还直接影响药农经济收入及药材企业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故研究中药材的科学贮藏与养护,解决贮藏中的霉变、虫蛀等问题,对保证药材数量、质量、疗效和安全性,减少浪费,促进药材产业和地方经济更稳更快发展具有重要而长远的意义。
2 中药材贮藏过程中的变质现象及其危害
中药在贮藏过程中因空气、温度、湿度、光线、微生物等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影响,不仅会被虫蛀形成孔洞,产生蛀粉,有的完全蛀成粉状,失去药用价值,而且发霉变质,分解和溶蚀药材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胶质,致使其有效成分发生变化。现已发现的蛀虫有烟草甲、药材甲、药谷盗、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锈赤扁谷盗、锯谷盗、咖啡豆象、谷螟、粉斑螟、谷蠢、米肉虫、谷蛾、玉米象、豌豆象、咖啡豆象、脊胸露尾甲、嗜卷书虱黄粉虫、啮虫和螨等害虫,约200多种。药材霉变可产生黄曲霉、赭曲霉、黑曲霉、杂曲霉、褐曲霉、温特曲霉、产菌青霉、皮诺青霉、草青霉、枯青霉、长枝木霉、根霉、毛霉、互隔交链孢霉、茄病镰刀菌、燕麦镰刀菌、禾谷镰刀菌、酵母或细菌等约200多种霉和菌。其中有些蛀虫还是霉菌的传播者,能够导致药材更易发生霉变,使其外观色泽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直接影响中药质量和临床疗效,导致中药材的商品价值和药用价值丧失或降低。据统计,中药材虫蛀或霉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数十亿,且有些霉菌能产生耐高温的毒素,在药材加工处理过程中也不能被破坏,若服用能引起真菌毒素中毒症、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甚至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等严重不良后果。
3 中药材防霉防蛀研究现状和进展情况
3.1 中药材发霉的原因和防霉技术方法
中药材霉变的主要原因是漂浮在大气中的霉菌孢子散落于药材表面上,药材感染了霉菌后,当外界温度(20~35℃)、湿度(>75%)适宜,霉菌则滋生繁殖产生霉变。药材含水量超出15%时霉菌最易繁殖。据说,每年因霉变、虫蛀的损失千百万为产量的20%~30%。因此,防霉工作尤为重要。防霉方法主要有抑菌法、灭菌法、包装法。抑菌法即控制霉菌使之在药材上不能滋生繁殖。此法相对简单,应用广泛。灭菌法则干脆把附于药材的霉菌加以杀灭,若霉菌不再感染便无法繁殖。但灭菌法处理后还需结合包装、冷却等。当前药材灭菌方法主要有蒸气灭菌、微波灭菌、60℃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等。包装防霉法是灭菌法和抑菌法合于一体,先把药材灭菌,后将无菌的药材置于霉菌无法生长的环境,因避免了再次污染,在常温下,不需任何防腐剂或冷冻设施,一年内不会霉变,防霉效果甚佳。此法即国外称的无菌包装。无菌包装最初用鲜奶保存,目前已普及于固体食物保鲜,发展迅速。
3.2 中药材产生虫蛀的原因和防蛀技术方法
中药材产生虫蛀的原因是:植物根及根茎、花、果实、种子等,因富含的淀粉、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等有机营养成分,是害虫生长发育的良好饵料,为害虫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环境条件,使害虫孵化萌生并生长发育,大量蛀蚀中药材。目前中药材防蛀的主要方法是干燥贮藏法,冷藏养护法,埋藏养护法,化学药剂养护法,对抗同贮养护法,无公害气调养护法等。但各法各有优劣:干燥养护法实用,易操作,但耗时耗力,且易药材污染及浪费。埋藏养护法与对抗同贮法简单易行,经济实用,但易串味、污染,使中药材口感气味改变。化学药剂贮藏法高效速效,效果极佳,却多易造成药残,现已不提倡使用。冷藏法与无公害气调法高效无公害,值得推广,但须具备冷藏库与气调贮藏设施,投资相对较大,能耗较高,在普通药农或小型中药材零售企业及医疗机构中应用极不经济。硫黄熏蒸法以防蛀、防腐、防霉、灭菌等的高效性而广泛应用,但过度使用会造成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改变及残留超标,因此应慎用。
3.3 中药材防霉防蛀技术方法研究进展
一般以各种防霉防蛀的技术方法为基础对其进行适当改进或多种方法综合利用进行中药材的贮藏养护,效果较好。如白映佳等提出,高效、绿色和环保的超高压处理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食品非热杀菌保质,在中药材加工、防霉保质中亦有值得深入研究的潜在优势。王守慧等将中药材经间歇冷冻贮藏能够安全度过暑期,极少虫蛀,并能完好保持药材色、气、味不变。吴凤玉、董永和认为,含水量和温度是影响党参贮藏中药材品质、特别是霉变、虫蛀最主要的因素,真空包装或真空后充N2或CO2气密封储存的方法,能有效保持党参药材品质。据于晓东研究,气调(库充N2、CO2)储藏、低温(<10℃)冷藏是党参安全有效的储藏方法。2014年定西市引进北京君合百安仓储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中药材气调养护技术,通过设计试验示范方案,进行多点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试验示范效果后又多管齐下开展推广。通过对气调养护的 9 个品种、约 500 t 中药材进行抽样检测,结果证实该技术具有显著地仓储保质效果,结果证实该技术具有显著地仓储保质效果,可作为解决定西中药材贮藏问题的关键措施。应光耀认为,尽管药对养护的“串味”难题难以解决,但它仍是中药材防霉养护中既操作简便又经济环保有效,且能保障中药材安全有效的方法。因此,必须切实考虑导致药材霉变的诸多因素,依储藏条件及药材特点,采取现代技术结合传统方法,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强、科学合理的养护技术,并且始终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对药材进行科学养护。
4 中药材防霉防蛀技术方法的发展趋势
研发简便易行的仓储中药材害虫绿色防治技术成为实施中药材技术创新行动的重要任务,实现多种措施对中药材仓储害虫的协调防控,将成为中药材仓储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中药材养护科学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科学进步的必然,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是GSP认证的要求。为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实现中药材养护科学化。为了保持中药材原有的品质,确保治疗效果,必须在储存过程中施以科学养护。中药材安全、科学、经济和适当的养护方法学的研究可为中药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奠定质量基础。开发绿色、环保、安全、低碳的新型贮存养护技术,取代硫黄、磷化铝熏蒸中药材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中药材在仓储过程中经常发生的虫蛀、霉变、氧化变色、走油、泛糖、变茬等贮存养护问题,并且能够保持中药材良好的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减少了自然损耗的技术方法,是促进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5 结束语
中药作为祖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系和保障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确保中药贮藏质量,保证中药质量合格是确保其临床药效的重要保障。中药材的科学养护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所选择的养护和贮藏方法必须绿色、环保、安全、低碳、经济、简便、实用、快速、操作性强。
参考文献:
[1] 程茂高, 乔卿梅, 魏志华, 等. 中药材仓储害虫及其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中药材, 2016, 39(8): 919-1923.
[2] 刘秋桃, 孔维军, 杨美华, 等. 储藏过程中易霉变中药材的科学养护技术评述[J]. 中国中药杂志, 2015, 40(7): 1223-1229.
[3] 陈信云. 药材霉菌萌发原因的分析与防治[J]. 海峡药学, 2010, 22(7): 57-59.
[4] 罗文蓉, 杨扶德, 史彦斌. 中药养护方法研究进展[J]. 西部中医药, 2012, 25(11): 108-122.
[5] 张文娟. 库存中药材霉变菌分离的研究[J].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95, 35(3): 167.
[6] 刘权友, 吴宝祥, 倪丹蓉. 浅谈中药材防霉法[J]. 时珍国医国药, 2004, 15(8): 449.
[7] 方玉强, 路丽丽, 白建保, 等. 中药材新型气调养护技术的研究[J]. 中国现代中药, 2015, 17(11): 1124.
[8] 白映佳, 刘丽芳, 孔铭. 中药材养护新技术研究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 16(2): 425-432.
[9] 王守慧, 白仲梅, 刘桂兰, 等. 间歇冷冻贮藏与中药材防蛀[J]. 中药材, 2004, 35(3): 333-334.
[10] 吴凤玉, 陈培安, 缪春平. 党参的加工储藏及湿度控制[J]. 海峡药学, 2008(7): 94-95.
[11] 于晓东. 党参加工技术研究[J]. 人参研究, 2010(2): 4 -8.
[12] 王春录. 一种气调仓储方法: 中国, ZL 2010 1 0174988.5[P]. 2010-05-18.
[13] 方玉强, 路丽丽, 白建保, 等. 中药材新型气调养护技术的研究[J]. 中国现代中药, 2015, 17 (11): 1124-1126.
[14] 高占彪, 赵伟志, 陈平, 等. 定西市中药材新型气调养护技术应用及推广[J]. 中国现代中药, 2015, 17 (11): 1127-1129.
[15] 姜振宏, 魏玉琴. 气调养护在定西中药材贮存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现代中药, 2015, 17 (11): 1130-1132+1147.
[16] 应光耀, 赵雪, 王金璐, 等. “药对”技术在中药材防霉养护中的应用与展望[J]. 中国中药杂志, 2016, 41(15): 2768-2773.
[17] 程茂高, 乔卿梅, 魏志华, 等. 中药材仓储害虫及其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中药材, 2016, 39(8): 919-1923.
[18] 洪茂樟. 中药材养护必须科学化[J]. 海峡药学, 2003,15(1): 86-89.
[19] 唐文文, 晋小军, 宋平顺. 大黄包装方法研究[J]. 中草药, 2013, 44(14): 1925-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