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医教协同”背景下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思索*

2018-02-13梁玉磊李新华许晓康李晓峰马小顺孙立虹

西部中医药 2018年4期
关键词:医教协同师承院校教育

梁玉磊,蔡 乐,李新华,许晓康,李晓峰,马小顺,孙立虹

河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石家庄 050200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的问题尤其突出,已成为深化医改的重要制约因素。为突破这一瓶颈问题,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中提出:“构建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提升医学人才临床水平。”在此框架下,又提出“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突出了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体现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完善了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体系。中医师承教育可上溯秦汉,是中早期最主要、最普遍的教育模式,为临床培育出了大量中医人才[1-2],笔者认为培养体系中的“师承教育”并非单指师带徒的教育模式,而是“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以下简称“三早教育”)的教育理念。其如何贯穿于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体系中,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1 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框架中“三早教育”内涵

“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育思想与培养体系中“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相对应,是教育阶段培养目标的体现,也是其内涵建设的具体举措。

1.1 早临床 早临床是中医药院校教育的客观要求,是提高院校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医学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手段。中医学是一门经验医学,是古代医家经验与感悟的结晶,如果中医教育缺乏临床体会,学生没有观察、没有体验,将难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甚至会产生厌倦懈怠心理[3]。早期临床实践可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树立专业信念,激发学习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中医知识框架的搭建,专业技能提升,从而促进学生中医思维的构成。

1.2 多临床 多临床是毕业后教育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合格临床人才的必由之路。中医学的发展过程,是不断积累实践经验的过程,进而做到理论在临床实践应用自如。另外,在临床中发现疑难问题时,再从经典理论中寻求突破,如此循环,炼就出合格的中医临床人才。

1.3 反复临床 反复临床是继续教育的核心环节,中医学的实践性很强,巩固和提高临床水平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4]。通过对临床问题不断深入的思索、再学习过程,反复临床使其学术基础和经验不断积累,对中医理解程度不断加深,逐渐形成自己的临床诊疗思路,能够创造性地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达到岗位胜任能力的核心要求。同时发挥继续教育作用,将其临床经验推广,使中医临床人员共同进步,提升整体素质。

2 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各阶段“三早教育”的内涵

“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育思想又渗透于医学人才培养的各阶段,对实现各阶段培养目标具有指导意义。

2.1 院校教育中“三早教育”思路 中医药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医学知识、基本专业技能、基本临床思维。而现代中医药院校绝大多数大学新生对中医药文化不太了解,对中医理论的学习和理解都存在一定困难。中医药院校教育应发挥好启蒙、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和一定临床技能,初步构建中医知识框架,形成中医临床思维。中医药院校教育在发挥其基础性和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应注意“医学生”与“医师”的区别,医学生的医学知识结构尚不健全,自学自律性不高,可塑性强,所以中医药院校教育应尽量给予全面完整的医学知识教育,避免学生在注重中医知识学习的同时偏废西医的现象。

院校教育中的“三早教育”应该将教育思想贯穿于本科生教育始终,普及到所有中医学生,其体现为:“早临床”是将临床资料以照片、视频等方式融入于早期专业课教学中,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其专业兴趣;“多临床”是在教学实践中反复练习中医临床技能和西医简单诊疗技术,促使学生掌握,达到能够熟练操作的目的;“反复临床”是在临床教学中进行多学科多病种的病案分析和系统知识的反复回顾,从而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度,以促进其中医诊疗知识框架的构成,初步形成中医临床思维。

2.2 毕业后教育中“三早教育”目标 毕业后教育与院校教育紧密衔接,是指具有一定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本科毕业生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其着力提高医生临床能力,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

中医住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现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和规律性,“三早教育”教育目标为:“早临床”是利用前2年时间进行通科轮转,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运用于临床实践,提高其临诊处理能力。“多临床”是利用后1年时间,在某专业相关科室集中学习,全面了解该专业的疾病谱,并能够独立处理本专业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反复临床”是利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在从事专业相关科室反复实践,对本领域内疾病能够做出准确判断,制定最佳治疗方案、选择最优诊疗手段,成为中医临床人才的后备力量。

2.3 继续教育中“三早教育”步骤 中医药继续教育是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优势特色的重要路径,是造就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5],也是中医药创新潜能的不竭动力。继续教育要完成中医药临床人才由“会”到“精”的转变,形成质的飞跃。“三早教育”步骤具体表现为:“早临床”是要求医师早期总结在临床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再学习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多临床”是要将新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反复验证、推敲、完善,凝练形成临床经验;“反复临床”是通过继续教育将临床经验推广,在更大范围的临床中修正,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治疗路径。

3 结语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已成为我国现代特色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师承教育不能仅理解为耳提面授的“亲炙”或学术袭承的“私塾”,应作为一种“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育理念,贯穿于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体系,宏观与微观间互为动力、相互促进,构架“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具有中医药特点的临床人才培养体系”。本文从宏观视角探讨了“三早教育”与教育三阶段的培养目标间的联系,以期能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由于笔者经验的不足,对中医学教育的思考水平有限,希望以此为契机,探讨下一阶段中医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一些思路,与中医教育同仁共同探讨共勉。

参考文献

[1]李磊,陈仕杰.论中医师承教育研究进展[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10):894-899.

[2]葛健文.中医师承教育之我见[J].西部中医药,2013,26(1):35-36.

[3]戴明,马红梅,尤丽.从师承教育看中医学人才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7(17):226-227.

[4]段春燕.论师承教育的现状主体内容和方法[J].新疆中医药,2013,31(2):49-51.

[5]顾国龙,龚伟.传统师承教育与当前中医药人才培养[J].中医药导报,2013,10(33):154-157.

猜你喜欢

医教协同师承院校教育
师承授受经验谈
师承与独创之美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军事院校教育应突出“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传统音乐融入高职院校教育研究
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探析
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浅谈预防医学在中医院校教育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建立现代中医师承制度体系架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