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载体策略研究

2018-02-13张春梅丁玉龙张凌铎

关键词:党性修养党性载体

张春梅,丁玉龙,张凌铎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13)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1]这是对党性重要性的权威概括。党性教育是提高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手段,党性教育载体作为党性教育的承载、传递工具,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党性教育载体更应受到关注、研究与发展。

一、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载体运用的要求

1.能够承载日益丰富的党性教育内容与形式。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是随着时代和党的事业发展而不断丰富与深化的,党的理论教育已发展为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在内的丰富的理论教育内容,同时随着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党员自身素质的差异性以及加强党性教育的实际需求等诸多因素,其教育形式也是需要不断创新发展的,这就必然对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载体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载体在汉语中的语义是指某些能够传递能量或者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2]而对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新的要求是不仅能够更好地承载党性教育的内容,更要使党性教育的活动得到更好地开展,达到多种方式并用的党性教育载体运用形式,从而极大地丰富党性教育的教育手段,使党性教育的精神实质通过教育载体更好地融入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之中。

2.能够更好实现党性教育的教育目标。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载体的发展,归根到底是时代与党的发展实际的需要,也是党性教育主体不断研究与尝试的结果。

第一,党性教育载体需要在教育客体中具有较大的普及性,能够被广大的大学生党员所认可,从而保证党性教育载体被大学生党员接受和使用,使党性教育的内容能够通过载体影响、教育和感染大学生党员。

第二,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载体要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与可控性,能够较为容易地被党性教育主体所运用。党性教育载体的发展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考虑教育客体的学习要求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党性教育主体的运用要求,只有能够比较轻松地被党性教育主体运用的教育载体,才能使教育主体更好地发挥自身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增强党性教育的实效性。

3.能够成为教育主客体间交流互动的桥梁。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载体在不断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这一变化也为党性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空间。因此,在党性教育载体的运用过程中,无论是课堂载体、活动载体、实践载体,还是微信、微博等新兴载体,都应该能够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更好地承载党性教育内容的精神实质,更好地使教育主体对客体进行思想引领、行为引导和榜样示范,能够更好地促进教育客体与教育主体之间的理论交流、思想碰撞,使大学生党员能够形成更好的政治理论修养、道德品质修养及组织纪律修养,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党员。其中,最重要的是党性教育载体必须很好的承担桥梁的责任,完成教育主体与大学生党员的教与学的互动,使大学生党员通过载体切实接受到教育主体的理论知识传授、党性修养培养及组织纪律修养的教育,从而使大学生党员更好的完善自身的党性修养。

4.能够体现党性教育的科学性与时代性。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载体是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工具,是为了达到党性教育目标而采取的措施与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规范、引导党性教育的发展与完善,即体现了党性教育的科学性与时代性。

第一,党性教育载体要体现党性教育的科学性。“党性教育是党组织为提高党员的党性水平,而对党员进行的有关组织观念的教育”[3]只有具有科学性的党性教育载体,才能够正确地承载党性教育内容,使党性教育的精神实质得到科学合理地安排,从而更好地被广大大学生党员所接受。

第二,党性教育载体要体现党性教育的时代性。大学生党员作为年轻的一代,是时代发展最优先的体验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的最优先体验者,他们对时代与自身的发展有自己的诉求,因此,党性教育载体的发展要更加贴近时代发展,贴近大学生党员的时代诉求。

二、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载体运用的策略

1.注重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理论教育载体建设。党的理论教育是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4]由此可见,为了提高党的理论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应重视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理论载体建设。

第一,我们应加强党的理论教育的课堂载体建设。课堂载体是党性教育的基本形式,对课堂载体的应用,我们应始终坚持善于利用课堂时间、正确处理课堂教学内容结构、善于使用现代课堂教育工具及正确的教育案例,从而科学、合理安排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理论,以达到培养大学生党员具备良好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素质的目标。

第二,我们要坚持发展以讲座、宣讲为主要形式的理论传输活动载体,制定详细的主题讲座、宣讲等活动形式为载体的理论教育活动计划,为大学生党员提供更加充分认识党并理解党的理论,从而更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的理解,并通过宣讲的形式达到初步的运用,从而促使大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自觉践行党的理论。

第三,认真进行党日活动载体建设。培养党员党性是党日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学习党的理论是党日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党日活动理论教育载体建设,要切实保证理论学习的活动规划,完善党日活动纪律,保证大学生党员的参与度,并做好文字、图片及音频或视频等的保存工作。

2.关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隐性教育载体建设。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隐性教育载体是相对于课堂教育、讲座等显性教育载体而言的,由教育主体所掌握的隐性党性教育载体,其教育目的同样在于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党员,使其养成良好的党性修养。党性教育隐性载体主要包括制度载体、文化载体、物质载体等形式,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隐性教育载体建设。

第一,要重视物质载体建设。物质载体的建设,即做好校园党性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设立固定的党性教育宣传版,定期更新党性教育宣传内容,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关注度。并且应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生活角,生活角应包括图书、相片、视频播放等内容,并能够满足多人同时进行学习与讨论。

第二,要加强党性教育的制度载体建设。制度载体的建设并不是单一制度的简单架构,应包括活动组织制度、人员考察制度、组织纪律制度等相结合的统一。加强制度载体的建设,要以牢牢把握制度标准为前提,坚决杜绝违反组织制度的行为,以严格的组织活动考察为基础,考察组织活动的大学生党员参与情况及参与成果,并且以及时的总结与反思制度为重点,通过及时的反思与总结,认识制度载体运行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弥补制度载体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保证大学生党员能够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修养。最后,更要重视党性教育的文化载体建设,把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融合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校园文化建设由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建设,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更积极活跃于校园文化的开展过程中。因此,将党的思想、理论与政策寓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在校园文化的实践中使大学生党员在润物无声之中受到党性教育和引导。

3.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新兴app载体建设。“APP,一般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中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是Application的简称。”[5]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不断普及,网络的覆盖范围的逐步扩大,形形色色的app应用软件成为充斥人们眼球的重要工具,当前app种类主要分为音乐视频app、社交app、新闻app及购物app等,人们可以从app上了解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资讯,甚至利用app方便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在app应用如此广泛的潮流下,党性教育载体更应跟上形势的发展,加强党性教育app载体的开发与建设。党性app载体的建设,首先要注重内容的建设,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以网络课堂、知识解读等为主要形式的内容要在党性教育app载体中占据一席之地,更要时刻将党的最新路线、方针、政策和主张更新在app中,并通过app及时通知到大学生党员个人手中。其次,要注重党性教育app载体的互动性建设。借鉴微博、贴吧等app软件形式,使大学生党员可以通过党性教育app中互加好友,并在党性教育app的功能中设置类似朋友圈、跟帖等功能,能够一定程度上了解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与生活状态。还可以通过党性教育app进行问卷调查,从而使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研究简便化、高效化。最后,要重视党性教育app载体的持续性建设。党性教育app是一个持续开发与运用的过程,其本身在运用的过程中也会呈现许多问题,且党性教育app载体的内容与形式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大学生党员党性培养的实际需要,因此,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app载体也需要不断更新与完善。

4.落实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实践教育载体建设。实践教育是加强党性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大学生党员加强自身党性修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必须通过长期的修养实践才能得到提高。”[6]因此,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实践教育载体建设,是不断增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

第一,应重视党性教育的社会志愿服务载体建设。志愿服务活动是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形式,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能够使大学生党员理解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更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党员践行党的宗旨。因此,要注重志愿服务活动的主题设计、活动的规划以及具体开展过程程序的研究,与社会建立完善的沟通交流机制,保证志愿服务活动如期如愿地顺利开展。在加强志愿服务载体的建设中,我们应注重志愿服务对象的广泛性与多样性,使大学生党员能够一定程度上接触社会更多的领域与人员,使大学生党员更好地了解基层、了解生活和了解民众。当次的活动总结是更好地开展下次活动的重要前提,应对每次的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及感受进行详细的总结与提炼,从而不断完善志愿服务这一党性教育实践载体。

第二,重视校内校园文化活动实践载体建设。校园文化活动是丰富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党员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通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程、党员活动日的演讲、辩论及红歌会等形式的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使大学生党员能够在校园实践中切实受到党性教育的熏陶,从而培养良好的党性修养。

5.注重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载体的系统性建设。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载体的系统性建设,指的是将高校党性教育载体的开发与运用作为一项整体性工程进行研究与发展,使其能够达到初、中、高层次有序进行,实现党性教育载体不断发展的目的。

第一,要做好党性教育载体系统性建设的基础建设,即初级层次建设。通过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载体的交叉运用技能,实现党性教育载体的有效运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条件得到极大的满足,单一的党性教育载体运用难以满足大学生党员的需求,这一现象要求党性教育载体的运用要更加多样化,更要求党性教育载体的使用者能够更好的了解及熟练地使用各种载体,从而达到多种载体、多种方式实现党性教育载体的交叉运用,达成党性教育的教育目标。

第二,要做好党性教育载体的中层建设。即对党性教育载体的效果的评估考核及运用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党性教育载体制度建设是明确党性教育成果、加强党性教育的必要手段,加强党性教育载体的评估考核机制,通过教育时间、成绩考核、出勤等因素作为标准,对载体应用的效率进行评估,更为党性教育载体的运用管理制度的建设提供依据,更好地明确党性教育载体及载体之间的使用时间、主次关系及管理方式等问题。

第三,要注重党性教育载体人员队伍建设。形成合理的载体开发队伍、载体应用队伍、载体研究队伍等,是党性教育载体系统性建设的高层次建设。党性教育载体的高层次建设要重视以人为本,使党性教育载体的开发和使用队伍能够着眼于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实际,不断完善党性教育载体制度,更好地开发与使用党性教育载体的新功能,勇于发现新的教育载体,从而实现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目标。

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载体运用的研究是一项长期工程,其本身会在党性教育载体的应用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载体的运用要求与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希望能够对完善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做出贡献。

[1]郭曰铎,王瑞芳,张荣华.切实提高党性修养的自觉性科学性实践性—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体会[N].光明日报,2015-11-03(16).

[2]叶大伟,易兰华.“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6,(14):66-67.

[3]王梦珠.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几点思考[J].高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39-40.

[4]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网,2015-12-11.

[5]刘辉,宇文利.APP: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兴载体[J].思想教育研究,2016,(01):60-63.

[6]徐秀云,王孝琴.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管理模式建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9):40-41.

猜你喜欢

党性修养党性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树立党章意识 加强党性修养
传承耀邦家风 增强党性修养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汲取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强大力量
学思磨党性 信奉廉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