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湖市乡村振兴实施现状及对策

2018-02-13陆晓平

乡村科技 2018年34期
关键词:原乡平湖市乡土

陆晓平

(平湖市农村经济信息中心,浙江 平湖 314200)

乡村振兴是一个全面而长远的战略谋划,而非朝夕之事。振兴的对象是明确的,那就是乡村。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振”哪里、怎么“振”,“兴”什么以及如何“兴”。没有人能立即得出明确答案。千城一面、万村一面的那种文化缺失、乡愁难寻的建设思路必须摒弃。然而,仍有不少地方在搞毁旧重建的老路,令人扼腕。乡村这个特殊的地域,不可能靠复制实现振兴。有的地方搞得有特色,于是考察参观、学习借鉴者络绎不绝,一阵感叹后,返回原乡一番研究,便照猫画虎、生搬硬套,期望以“速成”的捷径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这是对乡村振兴最大的误读。

1 平湖市乡村振兴实施现状及趋势

浙江省平湖市,因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经济发达,又是江南平原水乡,乡村振兴面临的难题俯拾即是:经济发展造成的农村环境污染以及工业化趋势;有水无山、一马平川的自然禀赋不足;人口结构老弱化的现实等。这些条件似乎与乡村振兴相去甚远,但平湖市打造平原水乡乡村振兴样板的决心非常坚定,全市上下都在为如何破解诸多问题做努力,也做出了有益尝试。但依笔者之见,目前最需要的是冷静,想好再做,而不是边做边修饰,甚至需要在百花齐放还是统一思路上做好取舍。

要回答好“振”哪里、怎么“振”,“兴”什么、如何“兴”这一连串的问题,首先要对目标有真正的理解。乡村振兴,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说到底是人、土地和意识形态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最终目的是人,最关键的是土地,意识形态是源头。土地,是寄托乡愁的地方,而土地又是一个大概念,包括乡村整体生态环境。不容否认,平湖市近些年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和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大为好转,局部美景比比皆是。但是,很多地方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土地是寄托乡愁和乡土人情的所在。要留得住乡愁,不是在村里建一个展示馆或者还原一处古风貌,也不是搞个所谓的文化节,而是要将乡土文化深刻地溶入其中。挖掘乡村故事并以物化的方式体现出来,使乡愁成为自然的、有感召的、可触摸的且可联想的,再加上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方土地就有了厚度,有了吸引力,就会召唤乡贤的回归。因此,在改善环境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振”,是在留得住乡愁上下大气力。

2 推进乡村振兴的对策

2.1 精准定位

把乡土文化作为切入点,传达文化自信。深入了解本地文化,深入挖掘基于本地文化的历史典故,找到乡村振兴的方向,呈现与众不同的独特风貌。脱离乡土文化,乡村振兴必然缺乏生命力,也就谈不上吸引力。

2.2 精心规划

以留得住乡愁为出发点,吸引乡贤回归。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享受成果,尤其是原乡人。有的地方规划目标很宏伟,以吸引游客为目标,于是规划上突出农旅特色。但是让外地旅游者前来玩赏不仅需要充分的理由,更需要完善配套服务,然而综合考虑成本、人气、“续航”能力等,很难在短期内吸引足够的人。更何况脱离了文化特质的乡村,仅靠风光是不足以吸引人的。因此,乡村规划的核心应以留得住乡愁为出发点。留住乡愁最本质上是故事化。每个村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关键是如何挖掘,如何利用。有了好故事,就会在规划上找到“落笔”的目标。

2.3 精准发力

以调动农民积极性为要点,赢得农民认同。有些地方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抛开本乡本土农民这个最重要的主体,建设中农民没有积极参与,虽然造了风景,但农民不买账,甚至出现不和谐的一面,得不偿失。说到底,乡村振兴首先是本乡居民享有富裕美满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农民都希望家乡建设得更美好。所以,精准发力,应该首先从人开始,改变人的认识,赢得人的认同和投入。

2.4 精彩呈现

以拉动内需带动为前提,展现原乡风貌。当有故事、有风景、有玩头的独特原乡呈现在人们面前,当本地居民以自己家乡的建设成就而自豪,首先会吸引本市居民前往观赏。从平湖市陆域面积和版图结构上看,从市中心出发,最远的地方驱车不过1 h,城里人周末乡村体验已成为常态,因此,辅以好的宣传和相对完备的服务条件,不难吸引本市居民纷至沓来。

以文化自信为“振源”,实现乡村振兴,是当前乡村振兴应该特别重视的问题,也是最难却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平湖市乡村振兴顶层设计者,应立足于全市整体乡村振兴战略谋划,鼓励各镇各村依照实际,充分挖掘各地文化底蕴,构筑主线分明、百花齐放的乡村振兴之路。

猜你喜欢

原乡平湖市乡土
原乡人·漂泊者·白面具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快乐
原乡诗二首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原乡(组诗)
乡土中国
平湖市中小学美术教师绘画作品选登
白鬃马穿过甘南——论扎西才让的原乡写作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