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新型农民现代意识提升问题研究

2018-02-13

乡村科技 2018年34期
关键词:意识农民农村

姚 堃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00)

1 吉林省农民意识转变的特点

改革开放至今40年,我国农业、农民、农村得到了飞速发展,在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的同时,新时代农民的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农民的意识也在发生着明显转变。通过对吉林省东、中、西部地区所选乡镇调查问卷的系统分析(实证分析过程另有文章进行论述,这里不作赘述),发现农民意识的转变具有以下特点。

1.1 从小农生产意识向市场经济意识转变

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从温饱意识向提高生活水平意识转变;在满足了物质需要的同时,也重视精神生活的需求,从物质文明意识向精神文明意识转变;在消费观念上由廉价意识向质量意识转变:这些都体现了农民从生存意识向发展意识的转变。在对待土地的态度上,由固守意识向“走出去”意识转变;在就业选择方面,由子承父业意识向多元化意识转变:这些现象体现了农民从恋土意识向流动意识的转变。在生产发展方面,由保守意识向创业意识转变;重复劳动向创新意识转变:这些体现了农民从保守意识向开放意识的转变。

1.2 由宗法意识向法制意识转变

农民在对法律的了解程度方面,由法律虚无论向学法意识转变;在处理纠纷方面,由宗族家规意识向法治意识转变。

1.3 由迷信陈旧观念向现代科学意识转变

农民在面对一些特殊自然现象时,由迷信意识向科学意识转变;在子女教育方面,由读书无用论向注重教育意识转变;在农业生产方面,由传统经验论向科技应用意识转变;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由索取意识向环保意识转变。

2 新型农民现代意识提升的桎梏

虽然吉林省农民的思想意识已经发生了明显转变,但农民数量多且整体素质偏低的现状依然普遍存在,新型农民现代意识的培养和形成仍需要突破传统的桎梏。

2.1 传统的小农意识仍然存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农民也积极参与市场生产、交换、流通等。农民对市场的平等、竞争、效益等市场规律有了一定认识,市场意识逐步确立。但传统的小农意识仍束缚着农民的行为,导致农民的市场风险意识薄弱、市场参与度低、盲从性明显、信息意识、经营意识和合作意识差、缺乏产品质量意识和诚信意识等问题普遍存在。

2.2 农村法制建设仍显不足

2.2.1 法律制定与农村实际情况脱节。从目前立法情况来看,针对农村现实情况的法律条文仍不完善,无法解决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有关耕地、宅基地等敏感问题。法律条文的制定与农村实际状况脱节。正在执行的法律条文往往存在实效性差、约束力弱等问题。基层组织干部关于农业问题找不到贴切的法律依据。

2.2.2 司法不公、执法不严。农村地区地方政府对司法部门的影响较深,造成了司法权力的地方化,破坏了司法机构的独立性,执法过程受行政权力的干涉较大,破坏了法律的公正性。而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善、害怕形成群体事件等,很多司法部门缺少担当,甚至出现了各级法院遇到与农村土地有关系的案件不立案受理的情况,损害了司法的权威性。执法方面,执法机关经常干涉司法,自由裁量权过大,加之农村执法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执法过程往往简单粗暴,执法不严的现象仍然存在,影响了执法人员在人民心中的正义形象。

2.2.3 诉讼时间较长、诉讼费用高昂。农民的家庭收入普遍不高,农村的司法资源相对有限,导致法律案件的诉讼时间较长,并且诉讼费用对农民来说较高,这就会导致农民想要走法律途径却“有心无力”。

2.3 农民思想道德意识仍需提高

一是有些农民缺乏正确的价值观,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成为一些人的行为准则,在利益面前缺失诚信,制约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二是封建迷信思想在农村依然存在。农民遇事依赖占卜算卦、跳大神、供奉保家仙等迷信活动仍有发生,缺乏现代科学理念的现象仍然存在。三是集体观念较差。农民对村集体公共事务缺乏热情,特别是从国家取消农业税之后,使得基础组织缺乏对农民的约束力,使其在对国家和集体应尽的义务面前讲条件、谈报酬,不愿承担自己的义务。四是农民生态意识薄弱,生态知识相对匮乏。农民综合素质整体水平不高,受小农意识影响颇深,导致其对生态环境问题不够重视,往往只关心眼前利益,缺少长远谋划。

2.4 农村教育依然滞后

一是农村教育投入仍需提高。虽然国家在农村教育方面的财政预算逐年提高,但仍不能满足农村教育体系的需要。吉林省农村地区人口所占比例在70%以上,可却只有30%左右的学校设立在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二是教育资源整合不足。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有些乡村小学教师甚至比学生还多,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三是城乡教育差距大,基础设施建设欠缺,师资力量薄弱。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且重要,而农村地区学校基本无力建设电脑机房,也缺少相应的授课教师,制约了农村学生的发展。四是职业农民教育体系不完善。目前农村本科入学率不高,多数农村学生高中毕业后想要从事农业领域的相关工作却缺乏相应的知识与技术。针对农民的职业教育体系匮乏。“升学无希望,打工无出路,回乡无技术,致富无门路”是农村学生普遍面临的困境。

3 新型农民现代意识提升路径

3.1 持续加强和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建设

提升意识的根本在于教育,而且这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形成科学完善而又长期稳定的教育体系,才是农民意识现代化转变、农民整体素质水平提高的核心问题、重中之重。

3.1.1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从各个方面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在保证投入的同时积极研究增加农村教育投入的新办法和新途径。鼓励和扶持社会资本进入职业农民培训领域,政府可以拿出部分资金从企业扶持、职业教育、农业农村发展等角度对培训成绩突出的农民给予奖励,同时对开展农民培训的机构或企业在税收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减免倾斜,调动多方积极性,积极倡导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拓宽渠道;提高农民的业务能力,使农民的整体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3.1.2 办好农村基础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农业农村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农村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关乎整个国家命运的核心问题。要继续深入推进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改革,确保农村适龄儿童的入学率,确保小学、初中阶段学费得以免除,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继续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完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整合农村教育资源,通过倡导及补贴城市教师到农村轮教支教、发展农村远程教育等方式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加平等的教育条件和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3.1.3 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有效依托农技推广机构、农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通过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短期培训等多种教育形式,以生产发展为内容、以农民需要为诉求、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广泛开展符合农民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职业农民培训活动,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村实用人才在培训中的技术指导和模范带头作用,依靠农业技术进步和科学生产管理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农业从业人员,切实提高农民收益,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3.2 完善农村法制建设

持续深入开展农村普法宣传活动,创新普法宣传途径,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更加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案例对其进行法制教育,强化和完善农村法制建设,树立国家法律公平、公正的至高形象,将立法、司法、执法有效衔接,努力消除腐败现象,促进农村形成良好的法制氛围,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将农民思想观念从传统的“人治”向“法治”转变。同时,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整合法律资源、提高司法效率、优化法律服务和援助体系,降低诉讼费用,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农民认识法律、相信法律,运用法律切实保障自身利益。

3.3 强化农村思想道德及精神文明建设

始终坚持把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位置。持续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将开展时事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常态化,使广大农民摆脱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小农意识的消极影响,树立国民意识、爱国意识、大局意识。激发农民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使其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自觉履行对国家、集体应尽的义务。与时俱进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牢牢占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阵地绝不动摇。

猜你喜欢

意识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