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蛋鸡养殖场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8-02-13李东莹
李东莹
(长春市九台区龙嘉街道办事处畜牧兽医站 130504)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家致富的积极性,家庭蛋鸡规模化养殖一度兴起,养鸡业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大江南北规模较大的蛋鸡养殖场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国。由于大多数养殖场肩负为周边饲养户提供种苗的责任,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参加畜牧防疫部门专门培训较少,致使防疫过程中出现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久而久之,得不到及时解决,造成病源传播较快,蛋鸡突发性大面积死亡,使养殖场蒙受巨大的损失,成为遏制蛋鸡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1 蛋鸡养殖场防疫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
1.1 防疫意识不强,接种杂乱,效果不好
很多养殖场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对防疫工作不重视,只限于工作流程的需要,甚至,处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不按地方畜牧防疫部门的规定,杂乱引进防疫种苗,在接种过程中,由于检疫不足,消毒不严格,造成病源大面积传播,同时,又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致使蛋鸡死亡率较高。
1.2 监测不足,免疫质量低
在进行蛋鸡防疫过程中,抗体检测是重要的工作环节,由于养殖场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主观意识问题,免疫过程较为盲目,甚至没有抗体检测环节,使防疫质量难以保证。对于用来防疫的种苗,不重视运输、保存的技术要求和规范操作,需要冷藏的可能冷冻,需要冷冻的可能常温保存,导致防疫用的疫苗多数失效。同时不重视免疫的科学程序,不能根据养殖场的实际需要规范设置防疫程序,多数都是按照其他养殖场的防疫程序生搬硬套,不切合实际,防疫效果不好。
2 农村蛋鸡养殖场防疫工作的主要解决措施
2.1 定期开展全员培训,建立健全科学的防疫体系
不同区域的地方畜牧兽医机构,把普及蛋鸡防疫知识,建立健全蛋鸡防疫体系紧密结合起来,列入定期下乡服务推广新技术的工作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的组织养殖场的防疫人员开展技术培训,结合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熟悉的案例,以身说法。在重点防疫季节和防疫工作关键点,组织兽医或有关人员巡回指导,把养殖场工作人员的培训常态化,逐步建立健全防疫技术推广体系,做到政府有机构、鸡场有人员、培训有计划、防疫有目标。构筑新形势下防疫工作新模式。
2.2 加大检疫监管力度,推行以法制疫
为了有效的提高防疫灭病效果,确保防疫的规范化,国家先后制定了专门的法规,对具体的防疫工作予以指导,要使蛋鸡防疫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加大对防疫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形成依法制疫的氛围,从而规范各种防疫行为,蛋鸡养殖场的工作人员,要成为学法用法的模范,不断提高科学的防疫水平,全面实现规范化防疫。首先理清接种顺序,明确禁种渠道。其次按照相关检疫的技术要求和措施,规范操作。然后对防疫种苗的存放运输必须按照说明要求,按标准约束行为,杜绝盲目操作。
2.3 健全消毒设施,提高综合防控水平
多数蛋鸡养殖场受养殖面积的影响,没有专门的消毒隔离场所,严重影响了蛋鸡防疫的规范化效果。因此,农村蛋鸡养殖场在新建、改建扩建过程中,按照综合防控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科学地划分喂养场所、隔离消毒、防疫接种和免疫检测等不同场所,并根据相关技术要求和无害化处理的需要以及维护公共安全的基本原则,使消毒、防疫和防控形成科学的空间布局。
2.4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鸡场建立要具备生产管理制度、免疫制度、用药制度、检疫申报制度、疫情报告制度、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蛋鸡标识制度及养殖档案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同时建立养殖档案。做好日常生产记录,生产养殖过程中,按要求做好检疫申报、饲养、兽药的购进与使用、免疫、检测、消毒、解剖、病死禽无害化处理等记录。
2.5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抵抗力
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是鸡场防疫的基础。健康、免疫力高的蛋鸡才能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要确定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法,给予优质全价营养均衡的饲料,以保证蛋鸡的正常生长发育。管理上要精细,要按品种、年龄、性别、生产目的、体质强弱等合理分群;搞好栏舍和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消毒;调整适宜的温度、湿度;适时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和安静。尽量减少各种应激,给鸡群健康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结语
农村蛋鸡养殖场防疫工作涉及到接种、防疫和病源控制等多方面的内容,有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依然存在,转变作风积极为养殖场提供解决问题,提高蛋鸡防疫的技术方法,把科技推广作为政府与广大养殖户的连心桥,精心运作、科学安排,充分发挥防疫法规的强制作用,在普法用法的基础上,提高科技推广的质量技术水平,满足养鸡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