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几点思考

2018-02-13印木清汪红艳蒋春新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全科医师社区卫生全科

印木清,汪红艳,蒋春新

(1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会,江苏 常州 213003;2常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教处;3基妇处,江苏 常州 213000)

1 概况与现状

1.1 全市基本情况

常州市辖溧阳一个县级市和金坛、武进、新北、天宁、钟楼五个行政区,有25个街道,36个乡镇,379个社区居委会,593个行政村。总面积4 373平方千米。截至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69.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22.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8.7%。

1.2 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2016年底,全市建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个,服务站127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家;乡镇卫生院59个,村卫生室459个,其中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36家,基本形成15分钟的社区卫生服务圈。

1.3 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师现状

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在职职工8 987名,其中卫技人员7 325名,医生3 073名,护理人员2 536名。全市注册全科医师1 886名,其中经转岗培训合格的全科医师 68 名,“5+3”、“3+2”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师310名。对照国家、省、市到2020年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都有约10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的医改目标,任务还非常艰巨,全科医生严重短缺。

2 原因与分析

2.1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强,群众就医意愿弱

多数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结构老化、学历偏低、全科医学专业人才缺乏、医务人员水平有待提高[1]。双向转诊制度落实还不到位,主要表现为从基层医疗机构向医院的“单向转诊”占大多数,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病治疗和术后康复转至基层医疗机构却不多见;基层医疗机构还普遍存在着药品种类少且不齐全,一些适宜技术还不能推广和应用;由于服务能力不强,导致老百姓不愿首选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

2.2 报考医学专业意愿不高,人才存量少

(1)医学复杂性。医学研究的不仅是疾病,而且要研究人体各种机能的本质和规律,重视人体结构、功能及疾病的独特性[2]。一般本科专业学制是四年,而医学专业本科学制是五年。

(2)职业风险高。医务人员承担着救死扶伤的天职责,工作负荷大;医疗行业执业风险高、压力大、医患矛盾突出,伤医事件时有发生,医学类专业招生已受到伤医事件的影响。

(3)价值实现小。当前医务人员的知识价值、人格、社会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体现,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福利待遇、个人成长、执业环境等急待改善。

2.3 医学毕业生引不进,留不住

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待遇以及发展空间等原因,毕业生偏面追求到大城市、大医院就业,而不愿到县级医院,特别是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工作,造成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严重短缺,医疗人才引不进、用不上、留不住。

3 思考与建议

3.1 推进人才培养工程,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1)全面实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目前,我市所有新进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学毕业都必须进行规范化培训,并且与职称评聘挂钩。2000年—2016年,通过转岗培训、“5+3”、“3+2”培养,我市共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师378名,改善了基层人才队伍结构,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2)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一是国家级基地拓展社会化招生途径,近几年招收培养社会化全科医师19名;二是积极实施省农村定向订单医学生免费培养,吸引优秀毕业生报考医学专业,培养引得进、留得住的全科医学人才,近几年共招收54名;三是武进区为缓解村卫生室这一农村基层卫生机构乡村医生学历低、年龄大、技术水平不足的矛盾,实施了“大学生村医工程”,有效提升了村级卫生机构服务能力[3]。四是金坛、溧阳为解决乡村医生年龄老化问题,探索实施了由徐州卫校代培三年制村医模式。五是本市卫生计生委实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强基工程”,遴选培养乡村医生骨干,提升服务能力、职业荣誉感和完善激励政策。

(3)充分发挥三级医院的幅射带动作用。三级医院免费接收基层医疗机构人员进修学习,通过坐诊带教、举办专题讲座和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等形式,为基层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三级医院定期委派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会诊查房、病例讨论、手术等,对基层医疗机构实施人员和技术支持。

3.2 加强政府财政投入,完善执业就医环境

(1)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将组织目标与个人价值相结合,留住、激励、培育、用好不同人才[4]。建立完善有吸引力的绩效工资激励制度;职称评聘等政策上向基层倾斜;扩大医学毕业生存量和增量;鼓励引导医学生到基层锻炼成长,建功立业;提升全科医生业务技能、社会价值、职业荣誉感等成长空间。

(2)加大医疗设备投入。政府要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适宜技术的投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信得过”,做到农村居民小病不出乡,城市居民享有便捷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逐步改变群众习惯到大医院就医的观念。

(3)加强机构标准建设。加快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医院文化品牌建设。良好的就医环境和设施环境对医务人员的精神面貌以及患者对医院的信任程度和战胜疾病的信心都有重要的影响。安定、舒适、优美的就医环境和良好的医院文化品牌,为塑造医院形象,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提高医疗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了有利保证。

3.3 探索医疗集团建设,实行人才双向流动

(1)加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建设区域医疗协同体系,使百姓能够在基层医院享受到大医院的技术和服务,从而分流大医院的病人,缓解在大医院看病难和一床难求的现象[5]。目前,我市所有公立医院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建立医联体,涵盖了内、外、妇儿、中医、耳鼻咽喉、眼科、精神、康复、妇幼保健等各类专科,实现全覆盖。紧密型、区域型、共建专科型、对口支援型医联体立足群众所需,基本构建起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机制、患者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机制、人才培养双向流动机制、医联体共建共赢机制,实现共同发展。

(2)加强乡村医疗一体化管理。探索“乡管村用”新机制,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结合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调整,探索实行区域内编制总量管理、人事备案制管理、统筹调剂使用;对本乡区域内新招聘的医学生人事关系、工资待遇、进修培训、职称晋升等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全科医生规培合格后,定期到乡卫生院、村卫生室执业,实行双向流动。

(3)探索区域医疗集团建设。开展区域卫生协同,成为当下提升社区服务能力、破解分级诊疗难题的流行模式[6]。一是成立以三甲医院为核心,涵盖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四级区域医疗集团,集医疗、预防、科研、教学为一体,为深化医疗改革、布局分级诊疗奠定基础,实现医疗资源的效能最大化和人才、技术、设备、市场品牌的共享。二是“让技术跑,而不是让病人跑”。通过把三甲医院和基层医院串联起来,将前者的医疗技

术辐射到基层医疗机构,让优质资源下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城市三甲医院的优质服务,推动分级诊疗,逐步实施医疗资源的均等化,从而引导老百姓小病到社区、康复回社区,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三是利用“互联网+”模式实现互通。通过建立区域医疗集团平台,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诊疗信息无缝对接,包括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合作、健康养老、慢病管理、检验影像中心等,所有成员资源共享,打造线上线下医疗服务网络。四是人才培养与合理流动。在区域医疗集团内,上级医院要积极为下级医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创造条件,提供支撑;鼓励医学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就业,同时让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看得到、感受到自身价值和成长空间,积极探索人才在区域医疗集团内的合理流动。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计委.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1.

[2] 樊代明.医学远比科学复杂得多[J].江苏卫生保健,2016,18(9):11-12.

[3] 夏迎秋,周晓庆,陈 芸,等.实施“大学生村医工程”提升村级卫生机构服务能力[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4,25(3):7-9.

[4] 赵丽静.医学人才招聘现状及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6,11(10):126-128.

[5] 徐开林,王以坤,刘晓萍.大型公立医院建设区域医疗协同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17,37(4):61-63.

[6] 于德华,郭 旋,张 斌,等.基于分级诊疗的区域卫生三维协同模式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7,37(5):5-7.

猜你喜欢

全科医师社区卫生全科
医学人文融入全科医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口腔全科医师执业范围(讨论稿)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农村社区卫生机构试试“托管制”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