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8-02-13李全洲
李全洲
(新郑市水利技术服务中心,河南 新郑 451100)
粮食是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经过全国上下的不懈努力,农村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但工业生产需求扩大,粮食产量保持稳产、高产的压力依然很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二胎政策的放开,人口数量将会明显攀升,对粮食的需求也会继续扩大。为了抵御自然灾害,保障粮食稳产、高产,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尤显重要。通过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可以科学调配水资源,又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的灌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证农业稳定发展。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工程作为重点项目,引起了各界关注。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我国水资源贫乏,尤其是北方,基本是十年九旱,在水资源利用上仍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一方面,城镇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用水量增多,供需矛盾明显;另一方面,农业灌溉水资源利用率低,灌溉量大,水资源浪费严重。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推进农业科学生产。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积极打造节水型社会,可加大灌区用水有效性。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强推动力,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对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作用极大[1]。
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受季节性降水影响明显
部分农业地区受气候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较大,利用地表水的灌区出现季节性缺水的情况较为明显。以我国北方农业生产区为例,春季降雨量相对偏少,而夏季是全年中降水量最充足的季节,由于当前我国农村水利设施数量有限、工程措施不够完善,难以在雨季对雨水进行储存,旱季来临时却出现供水不足的情况,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水源需求。
2.2 节水意识淡漠,灌溉方式落后
我国人口数量多,淡水资源却十分有限,人均水资源相对较少,而且很多人对水资源危机没有深刻的认识,缺乏节水意识。另外,传统农业灌区灌溉用水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例如,在一些河流的中下游,常常因为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发生水资源竞争现象。在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难以调解各种冲突,很容易出现用水时间节点上的延误。
2.3 农田水利工程设施配套不完善,工程效益差
除平原地区外,一些丘陵、浅山区地形十分复杂且区域偏僻,又受资金不足的约束,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设施缺失,工程难以正常运行和全面发挥效益,造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周期长、运行效率偏低,工程效益不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影响[2]。
2.4 建设协调复杂,工程进度缓慢
土地承包到户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土地分划面临新的问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模小,数量大,工程地点涉及农民户数多,牵扯到农民的利益,补偿标准不明确,协调时间长,施工可能会受到影响,甚至不能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另外,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种植作物的毁坏度,工程施工一般安排在作物收获后,时间紧,如遇到异常天气等不确定因素,就错过了最佳施工季节,错过一个季节,就得推迟几个月,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会产生一定影响,导致施工进度缓慢。
2.5 基层技术人员少,质量监督不到位
由于人员编制和地方政府重视程度的不同,各地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设立和人员配置上差别很大,技术力量不足是突出问题,贫困地区更加明显,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难以健全质量监督部门。即使当地成立了监督部门,但监督人员自身专业素质低,又缺乏专业的检测设备,导致工程质量难以保证,陷入建了坏、坏了建的怪圈,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实用性,造成资源浪费。
3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措施
3.1 建立科学的调水机制,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
针对用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资源矛盾,水利管理部门要加强联合,摸清资源配置,在农业用水上通过科学调配与其他行业错开峰期。加大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合理规划拦蓄功能,开源节流。在灌溉方式上,积极引进先进的设施和设备,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和新方法,因地制宜,综合发展。建立科学的灌溉制度,在灌溉周期、灌溉强度、灌溉成本等指标上做文章,向科学要生产力,向智能化要效益[3]。
3.2 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素质,完善质量监督制度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需要大量基层优秀技术人员。提高技术人员素质,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才能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河南省新郑市于2012年恢复了各乡镇水利服务机构编制,采用公开招聘的方式招录了一批优秀大学生充实到基层水利服务站,工作开展效果良好。
质量好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挥效益的必要条件。健全质量监督体系,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得以保障的前提。既有机构设置,又有制度保证。做到设计合理,无空白、无死角,严禁偷工减料、以次充优[4]。在修建过程中及时修改不合理设计,按照工程技术标准执行,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顺利完工,并达到检验标准。
3.3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维护,建立定期巡查制度
新郑市设置了乡镇基层水利服务站,也要成立村管护队伍,建立定期巡查制度,管理和维护好农田水利设施。在巡查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毁坏工程,延长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实时监测水利工程的具体运行情况,更好地做出应对措施,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随时处于可用状态,为粮食稳产提供保障。
3.4 加强宣传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要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重要性的宣传,使农民了解工程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让农民意识到他们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主体,从而自觉维护农田水利工程,合理利用农田水利设施[5]。
4 结语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现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仍然是农业大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基数的增加,提高农作物产量势在必行。针对我国农业生产实际,各级政府及水利部门应与时俱进,结合当地农业产品种类及地理条件情况,发展高标准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科学规划设计、精心组织施工;在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中,统筹兼顾,分类管理,协调好农业与各类用水需求,最大化寻求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在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中,注重高素质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建立巡查制度,对交付使用的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做到专管维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兴利除弊的水利工程,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