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教寺观园林空间特色研究
——以遂宁广德寺为例

2018-02-13张诗怡

乡村科技 2018年35期
关键词:寺观遂宁空间布局

张诗怡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类型之一的寺观园林,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纪念性园林之和[1]。空间作为园林最重要的设计部分,其本身的意义就不可否定。而且寺庙园林的空间布局、序列组织等,既是美学的,又是宗教的。遂宁广德寺——四川省遂宁市的著名佛教寺庙园林作为“观音文化之乡”,自从建成以来园林内部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广德寺的空间格局基本无异,依然是呈庭院式的轴线对称的布置。

1 遂宁市观音文化与广德寺

1.1 宗教文化对中国寺观园林的影响

中国历来就信奉以礼为准则,包括建筑制度在内,宗庙作为以前的行政场所当然也不例外。这种理性精神主要表现在寺观的建筑群体布局呈对称式,采用以殿堂为主的庭院式布局,形成轴线对称、庞大而主次分明的建筑群体[2]。

1.2 广德寺概况

遂宁广德寺坐落在山清水秀的卧龙山间,也是沿山麓到山顶布局,这种选址方式是因地制宜,符合中国寺观园林的选址模式,也是为了为修行僧人道士营造自然幽静、远离尘世的氛围,同时也使广大信士对佛道二教悠然产生高不可攀、令人神往的追求。

遂宁广德寺,先名石佛寺,始建于公元618年,已有1 280多年的历史。在唐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元),被封为“禅林寺”,最后在明武宗正德年间被封“广德寺”。改革开放初期的还寺于僧,扩建庙宇与放生池,维修原来的殿堂。至此,广德寺园林才得以保护与重现,最终以宏伟的面貌屹立于“观音故里”的卧龙山间[3]。

2 遂宁广德寺园林景观空间

2.1 空间构成

寺观园林不仅是体现佛教思想的物质载体,也是日常佛教活动的开展场所,主要元素是自然环境,是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延伸和拓展[4]。本文按照空间性质与功能的不同,将广德寺的空间划分为前导空间、宗教空间、庙区内园林空间、庙区外园林空间与自然环境。

2.2 广德寺空间序列

在空间序列的营造中,通过前导空间—宗教空间—庙区内园林空间—庙区外园林空间的顺次链接,使得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融合,渗透着“天人合一”的传统宗教思想[5]。广德寺通过前导空间后,以山门为起点,进入寺庙内部,结合庙区内部园林绿化环境,形成一个独特具有艺术美与丰富宗教文化内涵的寺庙空间序列[6]。

2.3 广德寺空间布局形态

广德寺的建筑群坐落在卧龙山间,庙宇建筑规模宏大,掩映在卧龙山的松柏之中,寺庙与山体紧密结合在一起,顺应山势灵活布局。其平面布局以殿为主,以依轴线基本对称的院落式布局,大雄宝殿为轴心,呈三列纵向分布,大雄宝殿所处地势不为最高,但其规模最为宏大,凸显其主体地位,突出肃穆氛围。

3 遂宁广德寺园林空间艺术特征

园林景观的营造,究其本质就是园林空间的布局与处理。本文通过对遂宁广德寺寺庙空间的研究,可以发现其空间布局处理上的特征。

3.1 因借自然

遂宁广德寺整个空间布局就是借遂宁市卧龙山的山势地形布局组织。卧龙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广德寺也是按照卧龙山的地形,东南至西北,分别以各个殿堂向上走势。

3.2 布局规整

广德寺的佛教建筑均严谨又规整,沿南北中轴线,且左右对称布局。无论是从唐代始建以来,还是到扩建翻新后的现代,广德寺始终保持这种布局形式。主要殿堂都在中轴线上布置。首先,因为轴在佛教中被认为是生命的无休止地轮回的极轴,其上接天堂、下街地狱,象征宇宙的次序[7];其次,这种理性的空间布局也能为佛教园林空间营造森严肃穆的氛围[7]。

3.3 注重意境

空间的意境创造依附于景物,遂宁广德寺的园林空间即借助植物、庭廊与楹联匾额等来营造幽深的意境与怀古的沉思,如在广德寺的松林坡,可以感受到天地间一片纯粹的绿意,无杂质的干扰,远离尘世的烦扰。

4 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遂宁广德寺的空间布局,再结合遂宁的观音文化,分析总结出广德寺寺庙空间布局艺术特色,其具有物质与精神、景观与文化的结合,为今后寺观园林空间艺术设计提供借鉴价值与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寺观遂宁空间布局
3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走进遂宁“扶智”
前置化空间布局,龙湖驱动TOD的未来模式
挥桨逐浪观音湖 龙舟竞渡展雄风
遂宁地区健康成人外周静脉血PLR参考区间的建立
遂宁高新区
浅析美术馆建筑的选址与空间布局
中国寺观园林与城市文化
论沈愚诗风
姑臧城空间布局与五凉河西政治
空间布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