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2018-02-13

乡村科技 2018年35期
关键词:结构性供给农产品

蔡 露

(中共桂林市委员会党校,广西 桂林 54100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效益持续增长,但近几年出现了增长缓慢的问题。农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资源条件大量缩水、农业资源环境的约束日趋紧张等,使得农民增收缺乏基础动力,成为现如今农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为解决已经出现的农产品供给问题和释放库存实现农民增收,我国进行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的原因与内容

1.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的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生产价值逐渐超过城镇所创造的价值,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但是,近年来城镇收入大有反超的趋势,使得我国经济增长结构出现了不平衡问题,直接导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调查发现是农业生产结构出现了问题。

由于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农业生产得不到及时调整,粮食生产开始脱离市场的自动调节,直接导致了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严重不匹配即供求不平衡问题产生。随着农业补助政策的完善,不少农民开始不愿意就市场需求调节自己的农业生产及经营方式,直接导致了农村人口平均收入的下降。在此背景下,解决农民收入问题、优化农业生产及经营结构成为我国农业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开始了农业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

1.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

为了改善我国农业生产结构,提高我国农村人口经济收入。我国的农业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实行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改革政策。

“去库存”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基本方法。要想提高我国农村人口的收入,“去库存”是跨不过的一道坎。如果不解决库存问题,在不久之后的将来,同样的经济问题还会卷土重来。“去库存”就是通过经济手段减少库存,从而增大对农产品的需求,以达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目的,来增加农村人口的经济收入。

“降成本”是解决农业经济问题的最有效方法。通过政府补贴及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及农产品运输成本,使得农民能根据市场需求来为农业生产做出调整。

“补短板”是巩固农业经济发展取得成就的方法。通过发现农业生产的不全面之处,对此方面进行补贴,促使农民进行此方面的生产,达到补齐农业生产短板的效果。

2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机遇

2.1 社会性质决定农业改革受到支持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农民是人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本溯源,农民与工人的利益就是早期社会主义的利益中心。我国进行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利益及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根据农业市场需求进行生产,优化配置资源,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给更加契合市场需求,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供给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这些已成为当下各个行业的主观共识并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发展,引导农业发展寻找新的路径,为促进农业增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我国推行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解决市场农产品供给问题,受到人们的一致推崇。所以,纵观社会全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的开展可以说是十分顺利[2]。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社会各界人士充分认识到填饱人们的肚子至关重要,只有农业供给需求平衡了,才能确保人们“填饱肚子”。

总之,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对我国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2.2 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人们的购买力也不像从前那样薄弱。我国人民消费水平的增长对我国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随着农民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农产品的消费在数量及种类需求上出现大幅度的增长,从日常生活中的鸡鱼肉类到各种油类产品均有所增长。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进一步促进了农产品消费结构的改变。

截至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跻身高城镇化水平国家之列,这样的城镇化水平就是我国人民购买力的体现。同时,购买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但问题随之而来,因为购买力的提高,使得一些人不满足于消费传统的优质农产品。养生、健康、环保类农产品进入历史舞台,这些产品供不应求,现有的生产水平不能满足现如今社会对此类产品的需求,如此一来促进了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拥有殷实的经济基础,生产结构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2.3 科技发展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古有诸葛亮木牛流马,现有袁隆平咸水水稻。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科技实力也有了极大的进步,对于生产工具的创造能力是以往所不能比的[3]。我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量已经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程度。例如,随着互联网及物联网在现代化农业方面的推广应用,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机葡萄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葡萄园实现了物联网化的生产管理、无人机喷洒农药、远程遥控灌溉、自动化采摘以及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直接销售,用极少的人工、极低的成本就完成了葡萄走向餐桌或者是直接变成葡萄酒的过程。所以,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农业自动化机械、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给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了重大机遇。

2.4 旧农村改造带来的机遇

伴随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起进行的是旧村改造。旧村改造主要解决城中村及房屋占用良好耕地问题。一方面解决了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另一方面旧村改造所产生的耕地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农村改革的开展,在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培养新型产业、加强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间资源共享等方面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随着旧村改造的进行,老旧的“当城市人”不种地的观念有所改善,不少年轻人开始选择从事农业,不少大学生走入乡村、走向田地,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新鲜的血液。

3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挑战

尽管我国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巨大的机遇,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我国粮食库存积压问题严重。1999—2015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迅速,粮食库存始终保持在2.3亿t以上。2015年以来,我国粮食年产量均高于10.0亿t。但是,由于我国粮食生产结构落后导致粮食价格过高,因运输成本的存在,进口粮食反而成为各大粮食厂商的主要库存来源。2015年至今,我国小麦、玉米、小米的年进口量均高于1.0亿t。这样的策略使得我国的粮食库存连年得不到更新,粮食供给远远大于需求总量。而人们对于健康养生属性农产品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如此一来给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其次,农产品供需不平衡造成的问题。近年来,因为我国粮食生产注重增长而忽略了考虑供需的关系,有些粮食的价格与价值不符。高质量的新型农产品供不应求,而低质量的产品存在滞销问题。这使得我国要想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要解决产品的质量问题。而农业生产不能规模性经营管理,以及农业生产专业技术人员的稀缺,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了实施的负担。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但是农业生产一直处于竞争底端,农民普遍工资较低。如果有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就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另外,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很少,大都是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无法接受新事物、新改革、新技术。

最后,尽管农业生产合作社曾风靡一时,但如今农业生产的个体仍以农民个人为主。农民大多乐意听从政府的建议进行改革,但是,因为农民农业知识水平不高,导致易出现农业生产方向不正确的问题。

4 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

4.1 加强顶层设计

全面深化农村农业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明确指出的重要工作,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加强顶层设计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前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一定要树立一种系统性思维,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科学合理地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放在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当中来统筹思考,再制订详细的目标、原则及保障措施,从而显著提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和专业性,进而更有效地指导和协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政策稳、微观政策活及改革政策实,真正意义上实现农村农业改革,全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另外,要想实现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统筹兼顾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部关系,达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不误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2020年完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并解决农生产带来的经济问题[4]。

4.2 改变农业经营模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改变农业经营模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条件。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以及生产绿色、生态农产品等都离不开适度规模经营,适度规模经营是当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顺利实施,需要经营主体如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合理规划,要与当前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农户的生产经营能力相适应。例如,北方的小麦、玉米与南方的水稻的经营规模要有区别,要在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同时,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同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等。总之,通过改变农业经营模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节约成本,实现“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改革内容。

4.3 加快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科学地进行农业生产

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以前只要求吃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生态转变,而目前我国粮经饲结构不尽合理,种养衔接不紧、循环不畅等,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要瞄准市场需求,尊重消费者的选择,促进农业生产由“生产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科学生产有机产品、生态产品、绿色产品,打造健康的消费链,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带动全民经济发展。

4.4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相关部门需要拓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体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实现农田水利设施用、管、护有机结合,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和利用率。其次是加强农村物流设施建设,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建设“产地仓+冷链专线”模式的统筹引导和政策支持,不断增加仓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同时进一步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提高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设施的集约化建设和利用水平,为产品交易提供便利。另外,在“互联网+”时代,农村电商渐渐崛起,通过加快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足不出户利用电商渠道对外销售产品,能大大提高销售效率和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5]。最后,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与维护。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现在很多农村基本实现了“家家门口柏油路”,但是在一些比较偏僻的乡村,还需要加大公路建设力度。并且需要加大公路后期的维护力度,特别是和农村地区相连的公路以及一些工业园附近的公路,大车长时间的碾压造成部分路段塌陷,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复。总之,只有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如灌溉设施、通信条件、交通条件等,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及农业生产效率,达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目的。

5 结语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机遇是前所未有的,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小觑。只有参透挑战的来源,运用好机遇带来的有利条件,制订合适的农业改革计划,才能顺利地完成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达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结构性供给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临床人才结构性改革正当其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