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天麻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障碍与途径研究
2018-02-13何海艳王玉川丁培超余显伦
何海艳 王玉川 丁培超 余显伦
(昭通市天麻研究院,云南 昭通 657000)
1 天麻及其种植研究概况
1.1 天麻简介
天麻,是兰科植物天麻的地下块茎,是一种名贵的中药药材。《本经》《药性论》《日华子本草》等传统医药书籍里记载,天麻具有“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通血脉,开窍;消痈肿,下支满”等功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天麻的药用价值及保健价值,对于天麻的种植及研究明显增多,但是部分人为了一己私欲,出现了毁林种麻、乱采滥挖野生天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天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天麻的驯化栽培
天麻最早出现于2 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本草汇言》等一系列古代药书中对其性状、药效功能等做了详细的介绍。但是,野生天麻资源是极为有限的,导致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天麻保健功效了解的增多,天麻的供需矛盾日渐突出。为有效解决天麻的供需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周铉、徐锦堂等为代表的科技人员开始探索人工栽培天麻技术;20世纪60年代,人们用蜜环菌材伴栽天麻获得了成功,改写了天麻只能野生不能种植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分离培养出了蜜环菌纯菌种,用蜜环菌纯菌种与木材伴栽天麻取得成功,自此,天麻大规模人工种植快速发展起来;1974年,周铉率先研究出天麻有性繁殖的“带菌须根苗床法”,用蕨草根开启了天麻的有性繁殖时代;20世纪80年代,人们又分离出天麻种子伴生萌发菌,从而显著提高了天麻有性繁殖的成活率。在这些种植成功实例的基础上,我国植物学家相继编写了《天麻形态学》《中国天麻栽培学》等专著,为我国天麻人工大规模栽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我国天麻人工种植事业的发展。
1.3 天麻育种栽培的快速发展
天麻是我国特色的优势资源。从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野生天麻的种植,70年代中期天麻的种植规模及产量达到了高峰期,显著缓解了野生天麻供不应求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天麻的种麻及蜜环菌纯菌种的退化,天麻的产量及质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为有效解决在天麻种植过程中抗逆性降低、老窝连作等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植物学家余昌俊等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天麻的杂交育种技术及高产栽培模式,显著缩短了天麻的生活史周期,使得天麻的加工技术及工厂化栽培技术得以普及,同时天麻的质量控制及种植栽培基地得以成立。通过余昌俊等的不懈努力,我国湖北省宜昌市的野生天麻种植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天麻增产率在30%左右,增收金额高达500余万,为当地群众的增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余昌俊等也因此获得了“天麻杂交育种技术”等一系列天麻规范化种植的专利。为进一步普及野生天麻的规范化种植,以余昌俊等种植经验为主的《天麻规范化栽培新技术》于2007年在国内上市。现如今,天麻产业已成为各地林下经济、山地高效农业及精准扶贫的高效产业,并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健康、大扶贫产业。在2018第六届全国天麻会议上,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郭良栋介绍,全国经营天麻为主的企业、合作社有数千家,参与栽培天麻的农户超过15万户。相关部门正在推进将天麻纳入食药物质管理,并在云南省、贵州省开展试生产。一旦项目正式实施,将使天麻产业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1]。
2 现阶段我国天麻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障碍
随着天麻药用价值的逐渐提高及市场需求的逐渐增加,我国天麻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畸形,严重影响了天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1 毁林种麻现象普遍
为提高种植天麻获得的经济效益,部分天麻种植区只选择直径大的木材,而将直径较小、质量较低的木材弃之不用,使得天麻资源遭到了严重的浪费;部分天麻种植区种植过于集中,天麻种植区林木“供不应求”,甚至出现毁坏种麻局面,林木资源及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2]。
2.2 栽培技术不规范
我国天麻种植区极多,各个天麻种植区的交流合作不多,部分天麻种植区对于最新的天麻种植技术掌握不到位,种植天麻时仍然选择老麻种、老菌材及老窝子等。这种种植方法易出现天麻病虫灾蔓延现象,导致天麻种性退化、抗逆性不足,从而严重影响天麻的产量及质量[3]。
2.3 野生天麻乱采滥伐现象严重
由于天麻的种植成本较高,种植难度大,部分群众缺乏独立种植天麻的资金及能力,便通过私自乱采滥伐的方式来获取野生天麻。胡乱采挖不仅损伤天麻,还破坏了天麻与蜜环菌的关系,造成天麻资源被浪费,甚至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及自然环境破坏现象。
3 促进我国天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3.1 资源保护科学化
目前,我国栽培的天麻品种有红天麻、乌天麻、黄天麻、绿天麻,以及余昌俊等培育的杂交品种“鄂天麻1号”和“鄂天麻2号”[4],这些杂交品种较之于传统野生天麻具有更强的抗逆性及生长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更为科学的保护,并推广种植这些品种,让这些优秀的天麻品种更好地服务于人们。同时,对于最原始的4种天麻需要进行严苛的保护,让其更好地发挥天麻育种的作用。
天麻种质资源是天麻品种选育工作中所利用的原始材料、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对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与生产上的利用和育种的进展、成效有密切关系。为达到科学保护天麻种质资源的目的,需要在天麻生长活跃的地区建立相应的野生天麻种质资源保护区。对于天麻的种子及球茎等可进行低温保存,并科学利用基因工程进行保存。对野生天麻要有计划地开采,改进采挖技术,让有经验的药农于箭麻出苗阶段挖出箭麻,尽量避免破坏白、米麻与蜜环菌的关系;同时在保护区内有蜜环菌的树桩或树旁挖穴排放菌材并栽入天麻,让其在半野生条件下生长,以复壮和丰富天麻自然资源[5]。
3.2 规划发展生态化
在进行天麻生产规划时,生产者需要评估当地森林资源状况,以“因地制宜、适地适麻”的原则进行产地规划。天麻种植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因为天麻种植需要消耗大量木材,与生态保护是有冲突的,天麻生产理应纳入林业规划中,作为林业多种经营的一个项目来统筹安排。发展天麻产业要与植树造林相结合,避免出现毁林种麻的局面;研究和培育速生菌材、替代菌材、菌材的高效利用等途径,也可促进天麻产业可持续发展。林麻菌立体生态可持续发展栽培模式已在贵州省实践应用成功并得到了推广,该模式是将菌材后续林、天麻、冬竹荪产业有机结合,使天麻和冬竹荪产业原材料能长期自给自足,解决了天麻废菌材循环利用问题,该模式为天麻连作障碍提供了解决思路,同时丰富了产业结构,带动扶贫效果明显,是非常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1]。
3.3 种植技术规范化
我国各地天麻种植水平及种植技术存在明显的差异,部分地区的种植技术极为落后。为有效解决此问题,需要推广一批先进的天麻生产技术规范,推广与天麻共生的优良菌种,从而实现天麻优质、高产、稳产、安全和可控。
3.4 栽培用种良种化
上文提到在我国植物学家的不懈努力下培育出了新型的、更加优良的麻种,如“鄂天麻1号”“鄂天麻2号”等,大力推广种植这些麻种,能有效提升我国天麻的种植质量及产量。另外,随着现阶段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天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未来天麻的种植有望形成与玉米一样的自交及纯化等生产技术[6]。
3.5 深加工产品多样化
目前,我国天麻产业大而不强,下游产品开发滞后,产品附加值低,市场风险大,要开发独具特色的天麻系列产品,要在天麻特色食品、天麻保健品研发和注册方面下功夫,开发多样化的天麻深加工产品。而且,我国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制订规划、营造环境,加快深加工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
4 结语
随着现阶段我国天麻产业的逐渐火热,我国天麻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乱砍滥伐、生产技术陈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天麻产业的发展。为有效解决我国天麻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加强天麻种质资源保护、规范生产技术,从而促进我国天麻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