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过程中如何避免霉菌中毒
2018-02-13王泽辉
王泽辉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灵口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726105)
霉菌中毒在养殖业比较常见,由于饲料生产后需要经过储存、运输等过程,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出现霉变从而导致动物中毒[1]。为了能更好地让大家认识霉菌对养猪生产的危害,下面笔者以如何避免霉菌中毒为话题和大家作一下交流。
1 霉菌概述
霉菌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目前已记载的多达30000种以上,空气、河流、土壤、淤泥、粪便、垃圾场等都有霉菌的存在。霉菌的繁殖主要依靠孢子,成熟的孢子会随着空气流动漂浮于空中,遇到合适的培养基便会吸附并大量繁殖,形成新的菌落。绝大多数霉菌对人和动物不具有致病性,有些还被人类用于发酵工业,用于生产药品、制作食品及酿酒等领域。有些霉菌有致病作用,比如黄曲霉、杂色曲霉、烟曲霉菌等,临床常导致动物中毒,在养猪生产过程中比较常见。饲料营养丰富,里面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纤维多糖和生长因子等,如果饲料储存不当就很容易滋生霉菌,饲喂猪后造成霉菌中毒[2]。
2 霉菌毒素及危害
霉菌的危害主要通过毒素来表现,已知的毒素有超过300种,兽医临床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毒素和赭曲毒素等。黄曲霉毒素可导致育肥猪采食量下降,生长发育缓慢,料肉比上升,对于保育阶段的仔猪可造成免疫力下降[3],猪群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发生大规模疫病。过量的黄曲霉毒素吸收入血后可直接导致肝脏发炎肿大,区域性坏死,母猪摄入过量可引发流产,胎儿畸形,产仔后泌乳量下降等。玉米赤霉烯酮有类激素样作用,其功能和雌二醇相似,长期摄入会导致母猪群发情不稳定,妊娠母猪体内孕酮含量下降,宫颈口开张,容易流产。呕吐毒素能导致中毒猪不断呕吐,采食量下降,扰乱胃肠道功能,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进而影响机体生长发育。T2毒素能破坏淋巴系统,影响淋巴细胞的成熟和发育,对抗体的产生和效应细胞的成熟有抑制作用,同时也可对母猪生殖系统造成损害,引发母猪屡配不孕,发情不规律,流产等,对消化系统也有较强的影响,造成肠道细胞的破坏,病猪表现下痢和出血。赭曲毒素主要造成免疫力的抑制和肝肾损伤。
3 常见中毒原因
现在猪场都比较注重霉菌中毒的预防,对霉菌中毒病也都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但为何还会有中毒的情况出现呢?原因就在于细节管理不到位。面上的管理一般都能做到,正规厂家生产的全价料、浓缩料和预混料中也都含有脱霉剂、防霉剂等成分,一般不会大面积出现本病,如果饲料储存、使用和管理不当,霉菌就会大量滋生。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总结,刚生产出的饲料,只要原料本身检验合格,成品饲料一般都合格,霉菌毒素都会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但在储存过程中,若出现仓库通风不良,湿度过大,料堆离地间隙过小,包装袋破损等情况,就会为霉菌的滋生提供条件。
很多猪场在饲养过程中不注重料槽残料的清理,虽然现在料槽的设计已经非常科学,但难免有死角,猪在采食过程中,鼻唇的挤压会使部分粉料固定在料槽死角,流动性变差,长时间不清理就会滋生霉菌,且通过菌丝的扩散作用污染正常料,导致猪出现霉菌中毒。除了料槽外,料线和料塔也是容易忽略的地方,很多猪场的料塔和部分料线是在猪舍外面的,温湿度不受人工控制,尤其是雨季来临时,空气的温湿度非常适合霉菌的生长,很多短时间内不清理的料塔在拆开后能看到大量霉菌块的存在。
4 如何避免霉菌中毒
4.1 注重细节管理
霉菌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生长环境,对温度要求不高,一般在4℃~38℃之间都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但对湿度要求较为严格,空气中相对湿度低于40%时,菌丝的生长明显减缓,低于30%时其生长接近停滞,因此,防控本病一定从降低湿度和增加空气流动性入手。现实生产过程中,饲料发霉的地方一般都是空气流通差的死角地带,饲料堆放时,单个料堆体积不能太大,最好不高于10m3,料堆与料堆之间空隙至少间隔90cm以上,离地间隙不能低于10cm,地面最好采用保水性差的水泥地面。仓库一定要建在地势高,通风向阳的地带,防止雨水流入。定期检查料塔和料线,发现霉块及时清理,完善管理制度,鼓励员工多发现霉菌块,制定相对应的奖励措施。
4.2 饲料的脱毒处理
饲料中不可能完全没有霉菌毒素的存在,只要毒素量能控制在安全标准范围内是完全不必担心的。如果饲料出现霉菌毒素超标,可通过脱毒处理来减少经济损失,常用的方法是化学脱毒法,碱性条件可将黄曲霉毒素结构的内脂环破坏,形成香豆素钠盐,可溶解于水,用水冲洗即可脱去,常用5%~8%的石灰水浸泡霉变饲料5h,再用清水冲洗即可。也可通过使用活性炭、白陶土、沸石粉、蒙脱石等对毒素进行吸附,减缓毒素在肠道的吸收,从而降低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