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检测技术及发展分析
2018-02-13占秀梅
占秀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乳品质量监测中心 860063)
当前,乳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营养品。很多人都已养成“每日一瓶奶”的习惯,在他们眼中,乳品是最经济、最直接的“营养供给站”。显然,对于这样一种直接入口的食物,其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近些年来,国内乳品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规范、越来越系统,逐渐朝着国际化方向靠拢,在这一形势下,为进一步提升国内乳品的国际地位,保证乳品质量安全是重中之重。文章则将对乳品中有害微生物可能带来的危害进行分析,而后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检测技术。
1 解读乳品中的有害微生物危害
作为一种现代人必不可少的食物,乳品业发展的持续与稳定直接关联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最近几年来,伴随着技术与经济进步,国内乳品行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但与之相随的是越来越多问题暴露出来。紧接着,人们对乳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持续增大。据了解,乳品中对质量安全影响最大的源自有害微生物污染,为提升质量安全,便需关注这些有害微生物及其带来的各种危害。
乳品中较为常见的一些病原菌检测品种除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空肠弯曲菌之外,还包含金黄色葡萄球菌。它们共有的一个特征是能够导致人体各种不适,甚至一些致病菌会直接危害到食用者的生命安全[1]。
诸如:十多年前,美国的FDA就曾在由乳品巨头企业生产的婴幼儿专用配方奶粉中检测出阪崎肠杆菌,作为一种新致病菌,其会引起婴幼儿患上败血症和脑膜炎等类疾病。
2 剖析常见的乳品质量检测技术
2.1 免疫学检测
所谓免疫学检测,实际是在免疫学理论的利用下设计一系列测定免疫细胞、抗原、分泌细胞因子和抗体的实验手段。微生物不同所携带的抗原千差万别,相应的,不同抗原刺激机体后所产生的抗体不尽相同。于此,免疫学检测环节,使用频率最大的对机体感染变质的程度进行检测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微生物抗原的利用下对机体所产生的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另一种是在单克隆抗体的利用下对微生物所携带着的抗原进行检测。
现阶段VIDAS(酶联荧光免疫吸附技术)和ELISA(酶联免疫吸附技术)都是较为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2.2 微生物学检测
微生物检测手段已应用了很多年,作为一种传统检测法,基本原理是测定活菌总数,常用方式有两种,一种为DMC(显微镜直接观察法),一种为SPC(平板计数法)。在技术水平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状态时,该方法凭借成本低廉、设备简单等优势被绝大多数的乳品企业认可并采用。而随着技术迅猛发展,其又因灵敏度低、操作繁琐以及检测周期长等劣势,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经科学家对两种方式优化改进后,新的一种疏水网格滤膜法推出,该方法显现出的优势在于快速浓缩靶细菌,快速除去样品中携带的抑制因子,防止物理因素破坏菌体[2]。
2.3 分子生物学
PCR技术可看成是一种能够在体外完成特异基因快速扩增的技术类型,优点在于快速灵敏的检测出样品中带有的微生物,尤其在检测那些无法由人工培育的细菌方面效果明显。可有效弥补传统检测手段中存在的各种缺陷;缺点则在于,形成的过程十分复杂。发展至今,该技术在基因定量分析、荧光定量重复性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越来越好。
2.4 生物电化学检测
所谓生物电化学检测,实则是指在一个电极的利用下来测定生物量产生与消耗电荷情况,并向研究者提供分析数据的相对全面的解析方法。处于新陈代谢阶段的微生物会影响到培养基中的化学性质,除了用生物电化学检测外,还可用还原实验法检测牛奶。该方法能够有效的避免色素生色,灵敏度偏低的问题,且测量速度非常快。
值得一提是,生物传感器方法常用作检测牛奶制品中双氢除虫菌素残余物,不仅检测灵敏度高,而且检测速度快,平均一天可检测20个样品。
3 探究检测技术发展方向
单从检测技术上进行分析,用于检测乳品中微生物的方法有很多,并且每一种方法都有着不同的优劣势,而为了进一步提升乳品检测,保障乳品质量安全,有必要将多种检测方法融为一体应用。据了解,技术水平发展至今天,针对乳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检测工作已从幕后搬到台前,即以往多是在实验室中完成检测工作,而现在已实现现场检测、在线检测。
其中,应用范围最广的当属在线检测技术。现场检测则对仪器设备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且受高新技术影响,用于有害微生物检测的仪器设备体积会越来越小,功能会越来越完善,且观察其他领域的技术发展,用于乳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检测将朝着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当乳品行业发展的越来越好,研发出的乳品类型越来越多,越加需要做好质量安全工作,而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在于做好乳品中有害微生物检测工作,而本文章便是针对这方面内容进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