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养殖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方法
2018-02-13李莲珍
李莲珍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525400)
现阶段养殖场动物疫病产生的主要原因较多,与养殖人员自身预防控制重视程度具有一定联系,部分养殖人员将养殖重点放置在养殖经济效益上,对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投入的各项资源较少。当疫病发生之后会快速传播,从而导致更大疫情产生,对养殖经济效益具有较大影响。
1 养殖场常见的动物疫病基本分类
动物疫病就是动物机体受到内在或是外在要素影响,导致自身受到诸多损害,使得动物机体平衡性遭到破坏,实际防御能力不断降低,疫病严重将会直接导致动物死亡。现阶段动物疫病实际传播方式较多,空气、动物排泄物以及血液等都会使得疫病传播,也有部分疫病需要动物通过接触传播。当前将动物常见的疫病主要分为传染病、普通病、寄生虫病。
传染病是养殖场动物养殖过程中疫病危害最为严重的,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动物自身感染病原体,使得动物能够产生具有潜伏期以及传播性的疫病。比如常见的口蹄疫、炭疽、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等。当动物机体感染疫病之后,感染率和病死率都较高,而且部分疫病还会感染人类,需要及时预防和控制,不然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
普通病是养殖场动物养殖中最为常见的病类,主要有外科疾病,比如外伤或是四肢伤害等。内科疾病主要有心血管疾病、神经性疾病、消化道疾病等,以及各类常见的中毒和遗传性疾病等。
寄生虫病就是动物性寄生物导致的动物疾病,其中节肢动物、蠕虫、原虫是导致寄生虫病发生的主要病原体。动物机体中寄生虫实际存活时间较长,所以要想彻底解决寄生虫病具有一定难度,此病从养殖现状来看,主要是动物之间相互接触进行传播[1]。
2 养殖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方法探析
2.1 养殖场合理选址
养殖场地的合理选取对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有部分养殖人员因为受到养殖土地、成本要素等方面限制,大多都是采取密集型养殖模式为主,此类模式在当前畜牧养殖中较为常见。单方面从日常管理以及养殖区域动物排泄物清理方面来看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不利于动物疫病预防与监控。所以当前在需要合理规划养殖场地,适度扩大各个养殖区域之间的间隔距离,这样能够降低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几率[2]。
2.2 完善小规模养殖模式
从目前养殖场基本养殖现状来看,部分动物疫病发生主要原因都是由于细菌和病毒所导致,加上动物群体之间相互传染问题较为严重。为了对动物群体之间的传染有效控制,需要对当前动物实际养殖密度进行调整,这样能够避免大规模疫病的发生。对此,当前养殖管理人员可以将养殖范围控制在相应区域内,适度调节养殖规模,可以通过小型分散养殖代替集中大型化养殖,这样能够防止动物群体过于集中而导致疫病。此外,针对不同的动物养殖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控制措施。在养殖过程中,部分动物新物种引入对养殖会产生较大影响,对已有动物群体会带来一定威胁。所以当前尽可能减少养殖场地动物种源,定期对长期展开全面的健康检测,确保外来动物物种不会对已有的动物产生威胁[3]。
2.3 强化疫病检测工作
养殖场管理人员需要在日常养殖过程中需要逐步强化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意识,对疫病防治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建立全面的疫病检测制度。对养殖场基本养殖现状进行分析,整体养殖区域周边环境要素,确定有效的疫病防控计划。养殖场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测,对各项检测数据结果进行记录,这样能够为后续各项免疫工作的开展提供基本参考依据。此外,需要将真实的检测结果上交给疫病防控部门,相关部门需要对各项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做好固定时间内的各项免疫工作,对于部分动物抗体满足要求的需要采取免疫措施。最后,拟定完善的监控机制,对养殖场日常养殖情况全面监控,发现疫病疑似病例之后及时采取应对管理措施,通过各项隔离治疗措施避免疫病大范围扩散,全面提升疫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效率。
2.4 做好饲养管理工作
畜禽日常养殖营养水平的高低对动物机体抵抗力具有较大影响,缺乏充足的营养物质将会导致动物机体自身抵抗力不断降低,限制了吞噬细胞功能的有效发挥,会导致诸多疾病发生。所以当前养殖人员需要提高喂养饲料质量,为动物提供充足清洁性的饮水源,这样能够提高动物抗病能力。确保养殖区域透风、透光条件,避免养殖环境湿度较大导致各类疫病发生。
结语
畜牧业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各类动物疫病较为常见,对养殖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当前相关管理部门需要结合常见的疫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更好地提升养殖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