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网络用语“撩妹”体

2018-02-12刘璐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5期
关键词:语义语音

刘璐

摘  要:网络新词“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词语,并产生了一系列的“撩妹”体,如:撩哥、撩弟、撩汉、撩男等。本文对网络新词“撩妹”体的语音、语义、语用、句法功能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同时我们对“撩妹”体流行的原因也做了进一步的梳理。

关键词:语音;语义;句法功能;语用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5--03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可谓是此起彼伏,接踵而至。网络新词“撩”可以说时生命力旺盛,频繁活跃在人们的视野中。我们下面就来看一下以“撩妹”为代表的“撩妹”体词语。

网络用语“撩妹”随着大热韩剧《太阳的后裔》中的男主角宋仲基的撩妹大法走红,指的是自己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或者一句话让女生心动。人们开始在生活中广泛使用此词,并且常见于一些娱乐新闻标题中。如:

(1)张悦轩晒帅气遮脸自拍  网友:天天宝宝会撩妹了(2018年04月25日新浪娱乐)

(2)范丞丞粉丝300万发福利  镜头前卖萌撩粉 (2018年4月24日 网易娱乐)

(3)大S自认杉菜是绿茶:一边撩你,一边跟你做朋友(2018年4月25日新浪网)

例(1)中的张悦轩的帅气自拍,特别有吸引力。这里的“撩妹”意为“具有吸引力的画面,让人产生喜欢的感觉”。例(2)是说范丞丞在镜头前摆出吸引粉丝的动作。例(3)为杉菜这个角色在剧中经常做出一些吸引他人的动作和行为,以达到使对方心动的目的。

一、“撩”的语音和语义考察

《说文解字》对“撩”的本义解释是“理也”。从手尞聲,洛蕭切。即“料理”,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尞”作声旁。“撩妹”的“撩”是一个多音字,最新修订版的《新华大字典》中这样释义:撩是形声字,扌为形,尞为声。撩一音为liáo,意为处理、整理。后转指用手拨弄,由此还引申为挑逗。又读作liāo,指掀起、提起,也指用手洒水。另外《中华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当代汉语词典》中均收录了liāo和liáo两个读音。当作liāo读时,有两个意义:1.把东西垂下的部分掀起来。撩裙子、撩起帘子。2.用手舀水由下往上洒,如:先撩些水然后再扫地。当作liáo读时,一般解释为挑弄、撩拨。如:撩逗、撩乱。另外,《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还收录了“liào”音,同“撂”。“撩妹”一词经常出现在人们的口语中,解释为:撩拨妹子,意指引诱女性,获得女性青睐的行为。在这里,我们首先要考虑“撩妹”一词的正确读音。

当撩作“liáo”读时,挑逗、招惹的意义更加符合“撩妹”中“撩”的意义。另外,撩(diáu/liáu二声)在赣语东部抚州地区中使用率很高,有挑逗、戏弄、招惹的意思,如撩人、撩细女、撩细男、撩女子人、撩男子人等,是赣语抚州话的一大特点。所以,正确读音应该读作“撩liáo妹”。但是许多媒体和网络平台都读作“撩liāo妹”。这又如何解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一种语音误读现象——习惯性误读。习惯性误读的错误幅度不大,一般为声调的误读。“撩”字又是一个多音字,在分不清楚它们分别出现的环境时可能会出现随便读的现象。徐成森针对这种误读现象,曾经提出过类似的说法——“讹读”。实际上,很难说有什么原因,大概是以讹传讹,从众心理,网络视频中的主持人或他人这样读,大家就跟着读,并没有去严格考证过它究竟应该怎么读。当考证到它的正确读音时,却为时晚矣。因为绝大多数人已经习惯读作“撩liāo妹”,心理上也已经接受这个读音,再纠正已经很难。

近年来,我们经常使用“撩”一词,尤其是在网络平台和媒体频道中。它主要是“撩拨、挑逗、戏弄”的意思。在“撩妹”体中,它大多指男性通过言语和行为讨好女孩子、以获求对方好感。撩妹出自方言词,撩(liáo二声)在赣语东部抚州地区中使用率很高,是抚州赣语的常用词,有挑逗、戏弄、招惹的意思,如撩人、撩细妹、撩细哥、撩妹子人、撩男子人等,带着不正经和贬义的感情色彩。

方言中的“撩妹”一词更多的是指男性取悦女性时的不正当语言行为,而网络用语的“撩妹”不专指男性,也指女性,并且不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更多来说是一种趣味性的表达方式。现阶段人们依旧在大量使用,并对它进行创新,也由于组合要素本身可以多样诠释,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从“撩妹”一词延伸出来其它的词,如:“撩哥”、“撩弟”、“撩汉”等词语:

(4)你的声音,你的歌喉、甚至你的超强乐器演奏能力,在这里都将得到彻底释放,助你各种姿势撩哥撩妹,畅通无阻!(2016年8月19日 人民网)

(5)撩弟能力十足的小甜甜自然也不会放过胡皓佑,调查家庭户口、询问感情状况等花样示爱让围观群众都招架不住,惹得网友们忍不住心疼胡皓佑。(2017年12月07日 环球网综合)

(6)网友们一致认为,不管是约会理由、约会穿着还是各种撩汉小技巧,《我是江小白》中佟离的表现,都被称赞简直就是“撩汉教科书”,而这些细节,正是剧作方层层鋪垫的剧情创作效果。(2018年1月5日 中关村在线)

例(4)中的“撩哥撩妹”是指音乐的魅力,能够撩拨人的心弦,迷倒一众观众。例(5)是说小甜甜用自己具有诱惑性的动作或行为对胡皓佑进行采访。例(6)是说明佟离在剧中的具有吸引性的、让异性心动的表现。

二、“撩妹”体的句法功能和用法

在这里,我们还需要考察一下“撩妹”一词的句法功能。以下语料均来自人民网和百度搜索引擎。

(7)国产电影中也有几部瞄准了情人节档期,爱情喜剧《疯岳撬佳人》近日曝光了“春梦”版预告及海报,小岳岳花样百出走上撩妹之路,在“情圣帮帮团”的助攻下强势出动,最终他能否撩得女神芳心?(2017年02月14日 深圳商报)

(8)最新曝光“情圣帮帮团”版海报中,岳云鹏集结各方大神,各显神通开启撩妹之旅。(2017年2月17日 国际在线)

(9)发布会现场,为了力证早已从“肚腩教”晋级为“肌肉教”的冯绍峰,更是示范神级撩妹术“公主抱”,轻松抱起郭碧婷,男友力MAX,瞬间秒杀现场媒体粉丝。(2017年1月23日 新华网)

(10)一直非常低调的可乐在粉丝们的鼓励下,当天也开启了勇敢的撩妹模式,圈粉无数。(2017年12月5日 中关村在线)

从以上语料中我们不难看出,“撩妹”可以做定语,用来修饰它后面的中心语,可解释为“男性通过向女性示好以求获取女方芳心的方法或招数”。“撩妹”也可以做主语,可以表示“撩妹”这件事或者说吸引女生的一种方式。如下例:

(11)一个韩国人,撩妹可以唱唱情歌比比心,要照顾一个中国小孩,语言就是他最大的问题,除了不断说“好可爱,好可爱”,也没有什么别的招。(2016年10月14日 新快报)

(12)撩妹也就算了,“宋仲基”现场竟然还敢撩费玉清,自带手帕贴心给小哥擦汗,连“老司机”都招架不住,果真是要“俘虏”全场的节奏呀!(2016年7月25日 人民网)

“撩妹”作谓语时,表示一个正在进行的动作或者过程,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带有较强的撩拨感和诱惑性,给人以画面感的呈现。如:

(13)在采访过程中,李易峰频频撩妹,还现场向小说原作者萧鼎“挖坑”,两人的机智互动逗乐全场。(2016年7月14日 人民网)

(14)作为户外主播,洋气黄的来头可不小,来自浙江下沙的他出生富贵人家,旗下拥有两辆超跑,一辆456一辆911,平时化身滴滴司机现场撩妹,可以说是点满了逼格天赋。(2018年2月2日 中关村在线)

綜上所述,“撩妹”一词经常用作主语、谓语和定语。在现代汉语中,网络新词“撩”除了用作“撩妹”体中,也可作为单音节词单独使用,或与其它词语结合成双音节词。

“撩”在现代汉语中单独使用时,表示“吸引、撩弄、诱惑”。“撩”的形式有两种:主动去撩别人、等待别人撩。

(15)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能撩你玩的,一定看起来不像是个渣男,而更像是一个真心对你、暖到不行的“王子”。只有这种人才有撩你玩的能力,他对你的好往往是真真实实的,所以很难分辨,更是千万别拿判断渣男那一套来判断这个,否则只会越陷越深。(2017年7月8号 百家号)

(16)最近《凤囚凰》的剧情渐入佳境,山阴公主和容止两人的感情也持续升温。尤其是两人之间的有爱互动,引得屏幕外的观众们为之心动不已,有网友为宋威龙的演技点赞,“容止真的太会撩了”。(2018年2月15日 新快报)

(17)《21克拉》郭京飞迪丽热巴“土味情话”撩不停 (2018年4月17日 环球网)

“撩”作为单音节词单独使用时,主要表示接受者被“撩”,动作的发出者主动去撩,如上例中的“撩”,意为能够去撩拨和诱惑你的人所发出的动作和行为。现代汉语中,“撩”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近年来类似于“X撩”这样的说法也越发频繁了。如:

(18)活在MD机里的神秘女子也将遇上史上最撩对手Never王,“声优”PK撩汉王,盲侠集万千宠爱于一身。(2017年7月11日 红网综合)

(19)倪妮自曝竟然是女神倒追男猴,据悉她要软硬兼施还要强撩男猴,最有趣的是,倪妮透露说与彭于晏拍吻戏时,“整个人都清醒了”,原来是遭遇了彭于晏的“蒜味”(2017年7月29日 新快网)

(20)印有玫瑰花的黑色针织衫相称着被光映照的脸颊,少年轻咬复古的十字项链,魅惑上线满分轻撩(2018年4月25日 凤凰网娱乐)

(21)而在互撩环节中,董子健更是10秒钟逗翻全场,一句“睡?不睡?睡”的开场白,让所有女生笑得前仰后合。(2018年3月29日 环球网)

这种组合十分有限,“撩”被前面的语素修饰限定,例(18)中的“最撩”表示“最能撩拨和吸引”,例(19)中的“强撩”表示倪妮“带有侵略性的撩人举动”,例(20)中的“轻撩”显示出“少年的青涩和撩弄人心时的羞涩”,例(21)则表示“双方互相做出诱惑和吸引性的动作或行为”。

以“撩妹”体为例,通过人民网检索语料得知,“撩妹”一词经常用于口语和网络中,在书面语中很少使用。在人民网中,共检索到1746篇与“撩妹”有关的文章,6篇与“撩弟”有关的文章,306篇与“撩汉”有关的为章,83篇有关“撩粉”的文章。由此可见,“撩妹”一词使用频率最高。而且在网络中,它常见于人民网娱乐频道和时尚频道,其次是游戏和传媒频道。以“撩妹”一词为例,大多数用来表示“指一方通过语言或者其他表达方式获得另一方的青睐,使对方心动”,并没有方言中“撩妹”的不礼貌的语义。“撩妹”一词是一个口语词,常常出现在人们非正式的言语交际中,一般不会出现在正式的书面语中,如散文、诗歌、公文等等。既然“撩妹”是一个口语词,那么它具有口语的语体色彩,也有“撩……妹”的形式,它的形式并不是那么严谨。如:

(22)雷立刚:否则,就要喝最烈的酒,撩最美的妹(2016年11月13日 搜狐网)

三、网络用语“撩妹”的流行原因

网络用语“撩妹”出自方言,在赣语东部抚州地区中使用率很高。因韩剧《太阳的后裔》中的男主角宋仲基的撩妹大法走红。网络是其得以迅速传播的重要媒介,是其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平台。

首先,表达的简洁性要求。语言的表达要遵循经济性原则,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总会自觉不自觉的减少言语活动中的不必要成分,用尽可能少的语言单位达到最大的交际效果。“撩妹”体是典型的述宾结构,如例(2)中的“撩粉”,表达出范丞丞的动作或行为具有较强的诱惑性,身为粉丝很容易被其吸引。而仅仅一个“撩”字,蕴含丰富的内涵,通过调动粉丝的情绪来吸引粉丝,引起他们对自己的好感,符合语言的经济实用原则。

其次,表达的效果的需要。如例(3)中的“一边撩你”,我们只读了只一句话,脑中便出现了无限的画面和动感,仿佛可以想象到施事主体是多么的令人着迷,而且带着幽默、有趣的感情色彩,让人有一种调侃和被调侃的愉快感。因为这样的话语主要出现在非正式的、在朋友面前的场合,所以这样的话语本身就隐含了“不正式、随意”的特征,给人一种轻松的感受。在“撩妹”出现之前,已有很多意义相似的词语:泡妞、把妹等。但是它们的表达效果相较于“撩妹”则比较直白低俗,含有对人的亵渎和不尊重,缺乏新意和幽默感。

另外,笔者在查询语料时,清楚地发现,网络用语“撩妹”较多地出现在微博中,而青少年又是微博的主要使用者,所以,“撩妹”体的使用群体大多是青少年和一部分中年人。他们在心理上更加喜欢幽默、有趣的表达方式,也往往喜欢突破传统,寻求另类的表达方式,所以会较多地使用“撩妹”体,老年人的使用情况则较少。

结语:

在当今社会,层出不穷的网络新词虽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在现有的相关制度的规约下,一些网络新词尚未取得官方认证的地位,未被收录到《现代汉语词典》等正式性典籍中。“撩妹”体虽然活跃于各大网络论坛、博客、微博,但在不同的语体中用法也不尽相同,“撩妹”体尚未被收录现代汉语词典中,甚至bcc语料库中也尚未收入“撩妹”体语料,“撩妹”体将如何进一步发展还有待观察。网络用语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于表达的多样化和新颖化,同时它的使用情况和形式不够固定,会给青年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新华大字典[M].商务印书馆.2012.

[2]中华现代汉语词典[M].华语教学出版社.2011.

[3]施春宏.再谈新词产生的途径——以近些年来出现的新词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13,(6).

[4]巩瑜.当方言进入网络流行词汇[J].语言与文学,2012,(8).

[5]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商务印书馆,2007.

猜你喜欢

语义语音
语言与语义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对方正在输入……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科大讯飞:押注语音生态圈
“深+N季”组配的认知语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