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芳华》中的时代性与悲剧意识
2018-02-12王娟
王娟
摘 要:《芳华》这部电影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与情节性,特别是通过个人的悲剧演绎到集体的悲剧,具有其时代与悲剧的特征。分析这部电影当中的时代性与悲剧性,有助于理解电影当中的思想深度,从而更加深入的理解这部电影的人文内涵。
关键词:《芳华》;时代性;悲剧性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5--02
电影《芳华》是根据严歌苓的小说改编而成,以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主要的背景,对当时军队文工团进行描述。本文围绕这群青年人的青春年华,以他们成长中的爱情故事以及不断变化的命运故事为主线,以贯穿于整部电影的时代与悲剧意识为烘托,对这部电影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一、《芳华》电影的思想性分析
在《芳华》这部电影当中,把故事的主角以及发生故事的主要背景,放置在军队文工团这个具有理想与激情的背景当中,实际上也有着这部电影以及故事创作者的深刻的考量。电影中,对于军队文工团里面不同性质以及社会身份的人的人生经历进行描绘,其重点是通过这些人不同的命运转变,以此对于这个时代所具备的某种悲剧元素,进行进一步的激发。在军队文工团里,有来自农村地区经常受到文工团女兵歧视与排斥的何小萍,也有乐于助人,并且在性格上更为善良的刘峰。他们这些不同出身的人,在人生的交际上也出现了不同的命运遭遇。从本质上,何小萍的人生轨迹其实也和何小萍所在的时代,包括何小萍在人生发展过程当中,所遇到的各种特殊的事件有关。所以,电影所探究的并不是具体的爱情细节,而是透过这种悲剧的爱情故事,对于人生及时代之间的发展,包括社会对于人性所造成的一系列影响进行探讨。
二、《芳华》电影里面时代性的交融
在《芳华》这部电影当中,对于时代性的描绘是极为强烈的,特别是对于何小萍的人生遭遇,赋予了极为深刻的时代性特征。何小萍在《芳华》电影里,其实是一个受到时代挤压的人物,由于其家庭及其各方面的原因,所以在电影里面是一个并没有良好起点的角色,而且这种没有良好的起点,也影响了其最终的人生轨迹,所以何小萍的人生其实是受到了整个时代的挤压,而且人生的悲剧性也是体现在其与时代的交融当中。
何小萍作为一个重要的角色,在这部电影的演进过程里,由于在人生的经历里面处处碰壁,可以显然地看出,电影里面对于时代的控诉是极为强烈的。由于在当时的时代当中,对于个人家庭的情况极为看重,所以一旦家庭的出身并不是非常好,那么个人就会在时代当中受到更多的压迫,而这种压迫也直接转移到具体的个人及其人生遭遇之中。所以在这样的一种人生轨迹当中,个人的发展处处都是受到时代的影响,而时代却无法将个人的困境彻底的转变。所以在整个时代与个人的互动当中,可以看出对于时代的这种特征的描绘,以及个人在时代当中处处无法走出时代的阴影,都是这部电影极力希望对时代的悲剧性进行进一步的诠释。
这部电影的时代性,也体现在除主角外的其他人物。这些人物的思想以及行为的变化,同样受到时代的强烈影响,所以他们在行动上也往往采取与时代相一致的行为。比如对何小萍的排挤,这也是这个时代所做出来的一种重要的选择与趋向。从本质上看,何小萍的个人品质及其道德观念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时代的这种审美以及行动的抉择上,这些人物他们往往选择了其他的行为去排挤何小萍,从而让这个人物在时代以及在整个社会的平衡当中,无法找到自己的正确定位。无疑在这个时代的特殊性里,何小萍是一个失败的社会角色,她无法找到自己更为适合的一个成长空间,也影响了其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整个过程。
因此,在这种强烈的时代,控诉与反思当中,都是电影手法对于人性的一种思考,特别是人性在时代的影响之下,所产生的异化与扭曲。这种扭曲,将强烈的撕裂着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关系,从而将这种悲剧性隐藏在时代当中,让时代的这种影响力更加具备穿透性,更加具备批判的力度。
三、《芳华》电影中对悲剧性的渲染
在《芳华》这部电影当中,对于悲剧性的现状不仅仅是对个人悲剧的渲染,也体现为对集体悲剧的渲染。
首先,从个人悲剧的渲染上看,何小萍这一主要角色的个人悲剧是极为突出的。何小萍的性格当中,自然是有其缺陷,这种缺陷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家庭造成的。早年父母的离异以及时代对這个家庭的撕裂与否定,从而让其对何小萍自身人格产生了否定。这样的一种人生悲剧,其实往往是从个人性格当中的缺陷,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格格不入,而产生的。所以,在《芳华》电影当中,为何小萍这个角色量身订造的一些情景。比如,何小萍为了更快的拍上穿军装的照片,偷偷拿走了自己同学的军装,最终被同学发现而被人指责。我们假设一下,如果何小萍向自己的同学提出借用一下军装,拍个照片,同学自然也会借给她用,支持她的这一行为。但是,由于何小萍长期在这种扭曲的时代与社会背景的压迫下,加之个人的人格对其自身的否定,认为即便是自己开口向同学借军装,同学也不会借给她,让她无法顺利地完成想拍军装照这一行为。
其次,在《芳华》这部电影里,对于集体的悲剧性也是极为注重,并且在细节当中加以渲染。由于在这部电影里,各种人物与人物之间还是充满了矛盾性。这种矛盾性与时代的悲剧性,深刻的相互交融着。尤其是时代当中对于社会出身的看重,把每一个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都捆绑在这种集体的悲剧里。实际上,每一个人物之间的冲突,都离不开这种集体悲剧的影响。这种集体的悲剧,影响了他们的行为,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对他们在整体的决策及在最终做出各种具体行为的时候,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动。
在《芳华》电影的各种细节的铺陈里,每一个个体做出来的选择,其实都是在集体意识的悲剧里,受其影响而做出来的选择。这种影响极为深刻,让每个人都无法走出自己内心深处所做出的选择。实际上,如果每个人不在这种时代的悲剧当中,产生各种具体的行为,每个人都能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做出选择,那么悲剧便不会不断的复制与产生。但是,在这种痛苦的时代记忆里,集体的悲剧就在于个人无法抉择自己真实的爱与恨,而是必须在这种集体的环境与语境之中,做出自己的行为抉择。因此,这种集体的领导决策权的过程,也是当时这个时代以及整个集体丧失主动权的过程,是一种意识的退化,更是时代对于集体权益的剥夺。所以这种悲剧,其实从深层次的角度上看,也是一种集体的悲剧。电影通过对这种集体悲剧的批判,鞭挞了集体与人性当中交融时所产生的悲剧元素,并且对这种悲剧元素中所包含的这种痛苦影响,以何小萍等人物的性格冲突,作为一种平台进行演绎,从而让这部电影与集体悲剧的控诉更加深刻,这种控诉将是对人性与集体所交织产生下的多重悲剧,进行了反思,并且对这种悲剧的成因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讨论。
电影当中这种悲剧的产生,不仅仅是时代扭曲所造成的影响,更是个人的人性在时代的扭曲当中进行了一次罪恶的演绎。如果人性不是受到时代的挤压而产生扭曲,那么个人是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的意志,做出善良的决策。但是时代的扭曲造成了人性的扭曲,加之人性当中本来就有错误的一面,这种错误的一面在这种时代的扭曲之下不断地被演绎着,造成了电影当中的人物无法遵循自己的意愿,最终出现了人生的悲剧。
四、结束语
在《芳华》这部电影当中,可以看出电影对于人性与集体的这种悲剧性,特别是对于人与集体之间所产生的冲突,进行了极为深刻的反思。从本质上看,何小萍的悲剧是贯穿于整部电影,但是何小萍的悲剧并不是一个纯粹的个人悲剧,而是这类人在整个时代当中的悲剧,所以,每个人都无法走出这种时代背景的魔障,每个人都受制于这个时代。所以,在这部电影对于时代的控诉与人性的悲剧性,进行了极为深入的鞭挞,并且对其成因有着自己的探讨,是一部具备思想深度的电影。
参考文献:
[1]李慧媛.现实主义辩证一端的人性歌者——沈从文[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2]宋慧雯.《赎罪》中对罗比人性的探析[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7(11).
[3]孙威.圣母蓝-群青在西方绘画中的世俗化演进[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