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汉《司马相如传》比较研究
2018-02-12何琴韩红宇
何琴 韩红宇
摘 要:《汉书·司马相如传》的主旨大意基本与《司马相如列传》相差无几,不过略有区别。但仔细对比其中差异,便可发现两者写作风格的不同。从整体的文章布局及细节的命词遣意两大方面进行比较之后,得出结论:司马迁喜凭个人喜好并依据客观史实写作,风格较生动;班固则严谨客观,言简意赅。
关键词:汉书;史记;司马相如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5-0-02
司马相如,字长卿,系秦朝时所设蜀郡“锦官城”(今省级行政区四川省,省会成都市)人。[1]根据《史记》中有关相如封禅时间的史实记载,张大可[2]推论其出生于公元前179年,于公元前117年病逝。司马相如性格洒脱,行为坦率。其代表作有《大人赋》《子虚赋》等,被誉为辞赋大家,同時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人,更是出色的政治家。现如今,探究司马相如人生经历最为重要的文史资料当属《史记》《汉书》两大史学奇作。司马迁与班固二人为司马相如所写传记主旨大意上基本相同,不过略有差异。初步统计,两篇传记相似之处多达362处。但,将文章段落作仔细比较分析时,却依旧发现二者不同之处也约有43处。本文以司马迁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为底本,对比考查班固笔下的《司马相如传》,分析班固与司马迁关于文章写作上的差异。
一、文章结构的不同
《司马相如列传》共9千多字,类属于司马迁所著《史记》中三大人物评传之一。[3]可以说,如果没有司马迁精心描绘,司马相如的传奇故事将会逊色不少,很可能留下的不过是关于司马相如的零星片段。史记中共载入长卿的辞赋文章8篇,总计7千余字,所占全传的五分之四;相关事件、人物行言不到2千字,只占全文的20%。[1]《汉书》在继承《史记》诸志的基础上,以班固个人的价值取向对《史记》的材料进行移动、删节、增补以及订正等工作。除命词遣意有异外,如表1所示,两者在内容编排上也存在差异。在为司马相如作传时,《汉书》虽主体内容与《史记》大同小异,但在处理其文与赋时省去了不少篇幅,主在记事。
由此看出,司马迁作《司马相如列传》以其文章辞赋作为基点[4],相当看中相如的文章,而从辞赋的篇幅即可隐约得知班固对相如的辞赋持折中态度。传文结尾处,班固用韵文的文体方式总结了他本人对司马相如的认识:“司马迁称‘《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以之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言虽殊,其合德一也。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一归引之于节俭,此亦《诗》之风谏何异?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风一,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戏乎!”[5]在这里,班固将自己的观点寄寓于司马迁与杨雄的议论之中。与司马迁不同,他与扬雄都强调司马相如的文章辞赋的华而不实,否认了其中讽谏的现实作用。
二、遣词造句上的差异
如上,宏观的文章布局方面,司马迁与班固二人所论著的关于司马相如之传文存在着细微的差异。另在微观方面,二人所写的两篇传记在命词遣意上也存在些许差异。经过对比,二者在遣词造句上的不同可总结为三个字:删、增、换。
(一)文字的删除
如上文所述,班固继承了《史记》中大部分史料材料,再适时地以其个人的主观意志对《史记》的材料进行移动、删节、增补以及订正等工作。删削当是其中最基础的一项工作。众所周知,司马迁对人物的描写非常生动。对于塑造人物,他向来不吝笔墨。不同的时,班固是一个正统的历史学家。他在描写历史人物时,可谓是言简意赅、惜字如金。[6]《汉书》中删除的文字,大部分其实去掉后对句意影响不大。因此,另一方面也足以证明班固在文字上的周到严谨。
下面举例说明:
相如既奏大人赋,天子大说,飘飘有陵云气游天地之闲意。[5]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说,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闲意。[1]
《汉书·司马相如传》:相如既奏大人赋,天子大说,飘飘有陵云气游天地之闲意。[5]
这句话大意为,相如将大人之颂,即《大人赋》呈给汉武帝后,汉武帝心情大好,感觉就像在遨游天地之间,得意潇洒的样子如同凌驾于高空一般,神采飞扬。此处,班固共删掉了4个字,并将“飘飘有凌云之气”与“似游天地之闲意”合二为一,变为“飘飘有陵云气游天地之闲意”。将两篇文章对比阅读时,不难发现班固在写作过程中行文简洁。不过,当单独涉猎《史记》时却也身临其境,人物描写栩栩如生,并未发现其行文拖沓文字。由此可见,班固与司马迁因侧重点不同,二人在为司马相如写传描绘时也不径相同,各有千秋。
(二)文字的增补
尽管在处理文字材料时,班固常利用删削这种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发现班固在司马迁的传记描写中采用增补文字这种方式。尽管增补的文字很少,但这些文字在某种意义上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比如下面例子:
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勇期贲、育。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轶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伎,力不得用,枯木朽株尽为害矣。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虽万全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1]
上段文字选自司马迁所著《司马相如列传》中关于长卿上书谏猎辞赋的片段。其中,“虽万全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一句,《汉书》则在“万全”与“无患”之间增加了一个“而”。应该说这里比《史记》考虑得要仔细一些,“而”是古代汉语中很常见的语言现象。此处“而”意为并且,表递进关系。加上“而”后,整句意思为天子游猎虽然十分安全,危险系数低,但这种事不当是身份尊贵的天子所应碰触的。虽然意思上相差无几,但加上后更加强调了天子游猎的无意义,更有利于相如上书谏猎。
(三)文字的替换
除删除、增补两种处理文字的方式以外,《汉书》依靠撰写者班固的主观意志对《史记》中某些字词进行了替换。尽管所替换的文字数量不多,但却能反映司马迁、班固二人写作方式的差异,乃至窥探其对人物传记互异的看法见解。例如:
登陂阤之长阪兮,坌入曾宫之嵯峨。临曲江之碕州兮,望南山之参差。岩岩深山之谾谾兮,通谷谹兮谽谺。汨淢噏习以永逝兮,注平皋之广衍。观众树之塕薆兮,览竹林之榛榛。东驰土山兮,北揭石濑。弥节容与兮,历吊二世。持身不谨兮,亡国失埶。信谗不寤兮,宗廟灭绝。呜呼哀哉!操行之不得兮,坟墓芜秽而不修兮,魂无归而不食。[1]
上述文字选自《司马相如列传》中长卿撰写的关于哀秦二世赋的一段文字,一共150字。而后,班固在为相如撰写传文时,对《史记》中著录的上述150个文字共替换了19个字。替换后,其内容如下:
登陂鲶之长阪兮,坌入会宫之嵯峨。临曲江之隑州兮,望南山之参差。岩岩深山之谾谾兮,通谷崂乎锇苹。汨淢靸以永逝兮,注平皋之广衍。观众树之蓊薆兮,览竹林之榛榛。东驰土山兮,北揭石濑。弭节容与兮,历吊二世。持身不谨兮,亡国失势;信谗不寤兮,宗庙灭绝。乌乎!操行之不得,墓芜秽而不修兮,魂亡归而不食。[1]
《司马相如列传》此部分段落开头“登陂阤之长阪兮,坌入曾宫之嵯峨 ”,《 汉书·司马相如传》说的是“登陂鲶之长阪兮,坌入会宫之嵯峨”,将“阤”替换为“鲶”,将“曾”换为“会”。“陂阤”是倾斜不平,“曾”通“层”。全句主在描写地理环境,意为登上崎岖陡峭的悠长山坡后,一路踏入的是嵬巍的层层宫殿。两者相比较,笔者认为前者要比后者更好,后者实在晦涩难懂。更换后反而让人想入非非,描写效果便相差许多。
结语:
以上从宏观整体的文章布局及微观细节的命词遣意两大方面对司马迁的《司马相如列传》与班固《司马相如传》进行比较分析。这两方面分别从两个不同的层面体现了司马迁与班固各自独特的创作风格。司马迁如同一位神奇的画师,《史记》中每一个字、词均安排巧妙,对人物的刻画十分传神,栩栩欲活;也如同一位优秀的雕塑家,以锋利的刻刀,将一块块石头塑造成了造型不一的塑像。司马迁独具特色的风格,将文史相互交融,写下了一部生动的文史大作。其史学与文学方面的价值被鲁迅给予了充分肯定,称赞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其文学性更能与离骚相媲美。[7]班固属正统派,写作时行文严谨、简明扼要。他在对人物进行评价时力求以历史事实为根据的作出客观公正的褒贬,防止出现刖趾适履的空泛议论[8]。比如在为司马相如作传时,因司马迁十分欣赏相如,所以用大量的篇幅来传记相如的典型事例并抄录大量的辞赋作品;一对比,班固则较为严谨客观,言简意赅。
参考文献:
[1](汉)司马迁.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张大可.论司马相如[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3]房锐.关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与司马相如《自叙》关系之探讨[J].中华文化论坛,2007(03).
[4]蒋方,张忠智.司马迁与班固眼中的司马相如——两汉文人的价值观演化之管窥[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3).
[5](汉)班固. 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7.
[6]王福栋.《史记·李将军列传》与《汉书·李广传》的比较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17).
[7]赵敏俐. 汉代文士浮沉[M]. 北京:现代出版社,2016.
[8]罗炳良.王鸣盛史论性质商榷[J].学术研究,2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