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莎菲他“情”

2018-02-12郝启娟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5期
关键词:友情女性主义亲情

郝启娟

摘  要:談到女性主义的作品,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一个永远绕不开的话题。解读这部作品时,研究者往往由莎菲的爱情着手,探寻其强烈的女性意识。本文只言他“情”,以莎菲的友情和亲情为线索展开,对小说中所表现的女性意识进行探讨,而这种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对今天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莎菲女士的日记》;女性主义;友情;亲情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5-0-01

一、友情——志同道合的追求

丁玲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对友情的阐释是通过莎菲与三个女性朋友的交往来完成的。这些在莎菲生命中出现的或轻或重的女性朋友,在于她们的相处中,莎菲也看清了自己对于朋友的高标准要求——寻找心灵共鸣,志同道合的朋友。

莎菲与剑如的交往是小说最先谈到的一段友情,然而友情的开始仅仅建立在剑如的“容貌,举止,无一不像我幼时所最投洽的一个朋友,所以我不觉的时常在追随她”[1],莎菲也因此做出了一周写八封长信的举动,但是没有得到剑如回应,于是她对剑如转爱为恨,但之后的相见,剑如会“装糊涂”同莎菲讲话,对这段友情绝望的莎菲再也不会被一时的热切蒙蔽双眼,她继续做着别人眼中“怪癖”的那类人。这段友情让我们认真思考同性朋友交往所需要的理解与平等,莎菲认识到缺少平等的友情后果断放弃。

毓芳,是难得一位与莎菲交往密切的女性朋友,她希望莎菲与苇弟能够在一起,在莎菲独居时又会时常来陪伴,在莎菲渴求去西山时又托人找房子……毓芳尽自己所能的帮助让莎菲感动,孤独落寞的心灵有了丝丝温暖,可是莎菲渴望的是与友人心灵的契合。当毓芳告诫莎菲要“老实”“留心眼波”,不要让老实人凌吉士失望时,毓芳的不理解让莎菲看到了这段友谊的尽头。与能够帮助解决问题的朋友相比,她更需要的是理解自己内心的人,这也是莎菲对朋友的一个最高标准。

在莎菲心中,志同道合的朋友仅蕴姊而已。莎菲虽然性格狷傲、怪僻,但身边也有体惜她的毓芳、云霖和苇弟但这种情感和蕴姊是不一样的。莎菲感应得出和他们的关系和蕴姊的爱在一个天平上是不相称的,蕴姊看到莎菲的日记应该会痛哭,怜惜受苦的妹妹,而苇弟看到的仅仅是对凌吉士的嫉妒。莎菲可以在蕴姊面前纵声大哭,在毓芳等人的面前只能隐忍。莎菲因蕴姊在婚姻中的不幸痛饮为病禁了的酒,她折磨自己体会蕴姊的痛苦,麻痹自己不去想从蕴姊婚姻中看到爱情消退的不幸。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蕴姊都是莎菲生命中唯一志同道合的朋友。

莎菲对于友情是向往的,她在新年时会希望受到美丽的画片,住院时会带着“满满的信札”,无聊时会翻看“收到的信”……即使对友情这样的渴求,她也不会降低标准。莎菲对友情所坚持的宁缺勿滥的原则,使她成为孤独者,而这孤独却正是女性个性主义的体现。

二、亲情——家庭束缚的反抗

小说关于亲情的痕迹很淡,只是穿插在日记中的寥寥几语,但是从这种细微的描写中,可以看到莎菲对亲情的渴求以及在自由与亲情的权衡中,对女性自由的坚持。

莎菲是一个患有肺病,内心寂寞而又多愁善感的女子,她希望借助亲情来摆脱内心的寂寞和疾病的痛苦。但是包括父亲在内的亲朋都无法真正了解她的内心需求: “我总愿意有那么一个人能了解得我清清楚楚的,如若不懂得我,我要那些爱,那些体贴做什么?”[2]莎菲希望亲人能够理解自己,渴望他们能够将她看作正常健康的女孩,在困惑时能够指点迷津,在错误时能够厉声呵斥。莎菲独自一人离家来到北方,她因生病也暂时离开学校,没有理想与方向,心情烦闷无聊。她反复煨牛奶,或是将报纸的每一栏都看完,或是坐在火炉旁生气,或是仔细听门外的嘈杂……不同于古代深闺怨妇的烦闷无聊,小说已经突破了三纲五常的束缚,将烦闷无聊作为一种正常的情绪来表达。尤其住在医院时,莎菲对于亲情的渴求是更为强烈的“我想能睡在一间极精致的卧房的睡榻上,有我的姊姊们跪在榻前的熊皮毡子上为我祈祷,父亲悄悄地朝着窗外叹息”[3],家人是莎菲心里绕不开的一个存在。

对亲情的渴求越强烈,结局的搭车南下就越体现出莎菲的决绝。莎菲身有肺疾,在北京的经历也让她对爱情和友情有了清醒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家庭不是温馨的港湾吗?可是她选择“在无人认识的地方”“悄悄地活下来,悄悄地死去”。这可以审视莎菲生活的时期,20世纪20年代末,虽然五四革命热潮已经退去,但是莎菲经历过五四思想的洗礼,清醒地认识到封建大家庭的束缚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她坚决不回家也是在反抗这种家庭束缚。鲁迅在《娜拉走后会怎样》中提到“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4]而莎菲从父权家庭的出走打破了从夫家出走预言,她没有回家投靠亲人,也没有堕落到悄悄的死去,因为我们在《莎菲女士的日记第二部》中又看到了她的身影。莎菲对家庭和亲情的反叛,是在执着追求女性主体性的自由。

三、总结

丁玲以莎菲为战斗勇士,通过莎菲对志同道合友情的追求,对家庭束缚的亲情的反叛以及对女性自由之心的追寻,表现出女性对主体性与现代性的追求。思考当下,九十多年的历史变迁依旧磨灭不了《莎菲女士的日记》的光彩,在对待友情方面,我们常常会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迷失方向,朋友圈越来越宽泛,志同道合的朋友却越来越少。所以,请放慢脚步,请用心对待每一个理解和珍惜你的朋友!

参考文献:

[1][2][3][4]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52.64.

50.57.

[5]鲁迅.周楠本编注. 鲁迅集 杂文卷 插图本[M].广州:花城出版2001.27.

猜你喜欢

友情女性主义亲情
永不凋零的亲情
向美好友情进发
当友情遇到禁忌
我有友情要出租
我们的友情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清明话亲情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